甘肃省天水市天水郡小学 郭卫霞
“双减”政策落地后,老师们纷纷把目光移向课堂教学,并认为,只有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增效减负”。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若要提升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准确把握数学特征与学生特点间的关系,无论是否密切,都应有意识地去进行关联。过程中,学生已不再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而成为老师的教学“帮手”,在“备课”“教学”“方法制定”“模式构建”等多个环节中发挥着“参与者”的作用。事实上,很多校外培训班也都是依照学生要求来制定教学形式与策略的,只有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他们才会获得更多存在感,继而增强学习行动力。
“增效减负”一直是我国教育极力主张的方针,“双减”政策出台前便已是广大教育者的共识,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双减”政策出台后,“增效减负”行动开始有序实施,各学科教师针对教学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解决方案,并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进行了重新解读。所谓“双减”,减的不是质量,而是数量,是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二者存在紧密关联,但作用程度明显不同,这与它们所具有的实质性内涵有直接关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亦可理解为减少家庭作业负担,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支配时间,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不仅不能减少教育内容,降低教学质量,反而要善于利用课上时间,将精华留给课堂。而另一方面,减轻课业负担不代表取消家庭作业,而是要充分发挥作业功能,突出其价值,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准确关联课上教学内容与作业内容,能够针对学生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形成联动机制。
关于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即降低课外补习行为发生频率,甚至直接取消。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和家长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校外补习,无外乎一点,就是“要比别人强”。不可否认的是,校外补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比如掌握某种巧妙的解题技能,了解更多学习内容与知识,只要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哪怕只有一点点收获,他们也会认为“补习”这种行为是值得的。在微观层面,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从宏观上看,频繁的校外补习会打乱学校原有教育秩序,使“学习”变得不再平等。事实上,校外培训之所以如此火热,与学校教学力度不足有直接关系,所谓“力度”,不是难度和丰富性,而是有效性,这种有效性不是基于整体,而是个体,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我成长与持续进步。这是“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教师需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打造高效课堂”不是“双减”政策的产物,它一直都伴随着教学成长,在“双减”背景下,它又一次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原因在于,“双减”主要是针对学生课业压力过大而提出的,学习压力则是在内外双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内在因素是指学习现状与学习期望,当二者无法被很好平衡时,学习矛盾便会出现,而根据以往经验,当个体或团体无法协调或解决矛盾时,便会采用“延长时间”的方法来提升效果,即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获得好成绩。但这样做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即“基本盘”容量要稳定或固定。用数学逻辑来表达便是,总路程固定,速度越快,完成行程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但当速度无法被提升时,若要完成行程,就必须花费更多时间。这里“速度”就是学习效率,也可理解为有效性;时间是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路程就是“基本盘”,即包罗万象的学习内容与品质。
学无止境,即便是有限的知识,也有方法和思维等层面内容被包含在内,这些是无法用简单的“质”或“量”来形容的。加之不同个体被集中在同一空间内,彼此很容易感知到来自外部的压力,这样,在内外环境压力共同作用下,学生便倍感疲惫。由此可知,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稳定住“基本盘”,即让每一个学习个体都能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进行学习,并在整个过程中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内容。
科学、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实质在于实现“减负提质”,所谓“质”,不单单是教学质量,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提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作为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学习行为,以及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只有“文”对上“题”,教学效果才会提升。
备课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环节,老师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它是实现“减负提质”“减负增效”的基础。“备课”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备’无止境”,这个动态过程涉及了学习、教学、生活等多个方面活动,并对课堂内涵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双减”政策落地后,课堂教学倾向也应该得到转变,即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师生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事实上,当我们在大力提倡“生本理念”,以及将课堂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后,就应当认识并重视“共同参与”教育这层含义。“双减”背景下,备课过程已成为师生学习、成长的过程,狭隘的备课概念在新环境与新背景下已不再适用。
课堂教学要用“生成”来形容,除了基本理念、指导思想、核心素养要求、新课标标准、大纲任务与内容不能被临时生成外,其他一切元素都应被赋予改变的“能力”。之所以要重点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学生有权利知道“内容真相”,同时,他们也有权利要求合作者(老师,以及其他同学)充分考虑并采纳自己的建议。整个过程中,无论是知识传递,还是内容与形式表达,又或是次要元素编排(如座位编排),都需要主导者基于合理性原则进行编排,这种行为要同时具备持久性与临时性。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种课堂生成思路也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学生,为进一步打造个人“基本盘”提供支持。
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这充分说明教师必须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而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必须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重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完成这个重任的抓手。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内容更加具体形象,更能让学生从感观、思维双方面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利用任务驱动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我在教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见图1):
图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一环节猜一猜: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平面图形)
第二环节:创设动画情境,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弟兄三人为谁的内角大争吵得不可开交。同学们想不想帮助他们三兄弟?非常自然地引入新课,同时完成了任务驱动。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1.和同桌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2.完成后在组内进行展示,并选一位同学发言。在整个过程中我利用希沃白板5的计时器功能进行倒计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听取他们的意见,适时给出鼓励性评价。
第四环节:学生展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引导学生在希沃白板5中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
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学会将思维导图的思想方法尽可能多地应用于生活和学习的各方面,有利于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将课堂的高效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环节,此环节我利用希沃白板5的课堂活动功能设计了互动游戏,创建互动课堂,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用游戏化教学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融入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互动高效性。班级优化大师工具的适时运用解决了课堂沉闷、学生上课没兴趣、学习没动力等问题,以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帮助教师打造游戏化的信息化教学特色。同时,教师对小组进行点评,这就促进了小组评比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同时各小组间的激烈竞争,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高效课堂注入了一股活力。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思维导图的再次运用,使得学习效率翻倍。
纵观整节课,教师只是引导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课堂的主阵地交给了学生,适时恰当的技术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达到了高效快捷的预期效果。
有效课堂要突显它的魅力,要让学生喜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学习代数,还是平面几何与空间图形,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庞大、多变的“时空”,广义上,课堂不仅是教室,一切有形有范围的空间都可以被理解成“课堂”。凭借数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和优势,教师完全可以积极拓展“课堂”空间维度,把学生带到田地中去学习,带到大自然中去上课,带到工厂、车间、社区去体验数学知识和数学符号的应用场景,带到社会性场所感受数学文化与思维在真实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如“二战”时期丘吉尔那段经典的战争宣言:“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课堂”也如我们的“战场”,哪里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堂。
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时设置了如下教学情境:
小猪佩奇带着弟弟乔治去外边玩,突然乔治想吃棒棒糖。佩奇对他说如果要吃棒棒糖必须要自己去买,但是乔治不认识人民币。大家想不想帮乔治学会认识人民币的方法?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入手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拉回到课堂。同时,用帮助乔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小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后面的教学由于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自然而然实现了高效的目的。
高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做最恰当、最精当的点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主要是靠设问答疑这一载体来实现。因此,教师的设问、提问,最后的点评、解答,要得体、要巧妙,要形成照应,要具有开导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大胆的质疑、开拓的思维、勇敢的表现,教师一定要支持、要肯定、要鼓励。至于如何针对具体方程问题进行设问、针对具体几何图形做提问,以及如何解答问题和点评学生表现,这些都需要有基于数学内容的技巧来做支撑,结合学生实际学情与教学进度,教师要做深度思考与研究。
生成高效课堂,就像我们推进其他工作一样,要统筹兼顾,绝对不能顾此失彼。生成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要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推进行之有效的模式。高效的数学课堂既要立足新常态,又要在此基础上追求常新,更要努力实现突破,所谓“新常态”,即“双减”背景下的新教学常规管理,它被认为是追求常新与突破常规的基本前提。在教学中不要忘记教学常规细节的督查检查,使得高效课堂落地生根。
“双减”政策出台后,很多教师都在聚焦课堂,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以及重新建立课堂“秩序”,向有限的课堂时间要效率、要效果。这说明,践行“双减”的有力方法便是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拴住他们欲求不满的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实施途径更是不胜枚举,基于某一种教学理念可演变出多种路径,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不断加强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和重视,这也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