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探索

2022-11-04 01:5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
华夏教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多元化法治道德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 房 霞

小学是人智力发育、思维成长的重要时期,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时刻。长期实施应试教育的模式,导致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较为传统,学习氛围枯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断提高对多元化教学的重视,并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趣味性的同时,助力小学生综合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塑造。本文将从多元化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简要探究这一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途径。

一、多元化教学理念的优势所在

多元化教学理念,顾名思义,即教师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授课的切入点,采用生动的手段进行引导,在最大程度降低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难度的同时,凸显学习的乐趣。多元化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元化教学理念可以迅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这一优势是指教师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点,并以趣味引导的形式,引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保持灵动的思维以及充沛的动力,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求索。

其次,多元化教学理念可以将抽象、复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更易于小学生理解。教师在分析知识点时可以将小学生熟知、熟悉的事物、现象带入到教学环节中,借助具象化的内容来降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抽象性,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再者,多元化教学理念可以切实增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传统教学中,教师多占据主导位置,小学生占据从动位置,知识讲解、知识传输多由教师进行传导,也正因此,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会相对较低。而多元化教学手段旨在引发激活小学生的头脑思维,充分发挥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主动进行学习。

第四,多元化教学理念能够让小学生对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更具深度的理解。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教师针对教学资料进行深入剖析,解析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小学生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在此环节中,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塑造小学生自身良好的思想品质。

最后,多元化教学理念还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室、教材课本上的限制。这一优势主要表现为教师拓展自身的教学视野,将授课的地点、授课的素材延展至课堂之外、校园之外,借助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优质素材为教学载体,让小学生以课外探索、课外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塑造小学生更为全面的知识基础与更具高度的思想意识。

由此可见,教师基于多元化视角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有助于改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气氛,还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提升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还可以助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秉承“师授生从”的教学思想,选用“板书文字”的手段进行授课。这一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沿用已有百余年,它虽然能够实现知识传递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以下,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分析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气氛僵化,小学生学习欲望低

这一现象主要源自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知识讲解过分依赖于“板书文字”这一方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想象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激发和调动,机械、枯燥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对知识点难以理解,也无法感知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格局固化,小学生学习意识低

这一现象源自部分教师教学思想较为传统,尚未意识到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因此,在授课环节中,教师多将自身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有着绝对主导地位,通过分析、讲解、传授的“流程”,教导小学生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互动也相对较少,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学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种形式的教学下,学生会逐渐失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较弱。

(三)教学深度不足,小学生难以产生新的感悟

这一现象则是因为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料分析不彻底造成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内容本就与社会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尚未意识到知识延展的重要性,讲述的内容也多为教材当中存在的“表象”,长此以往,则会影响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的把握,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教学素材片面,教学活动单一,小学生素质、基础难以实现全面塑造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思路局限,授课时过分依赖于教材课本,讲授的知识内容多是教材当中所呈现的部分。这一问题相较于前三者而言,对小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它不仅会局限小学生当前的学习眼界,阻碍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业进步,甚至还会限制小学生未来的发展,阻断小学生发散思维意识的塑造。

教师欲改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素材进行精心设计,还需要充分发挥多元化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以此来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效果,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改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借助信息技术是指教师将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带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通过发挥其可视化、动态化的优势来改善小学生的学习视听感知。

教师以此辅助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既有助于改变传统板书文字的课堂教学气氛,还有助于把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凸显道德与法治知识中潜在的乐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活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一课程时,可以联动多媒体投影技术辅助授课。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小学生了解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知晓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可以播放一则中国制造业相关的短片,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教师可以动态展示“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相关的事物,并进行对比分析,讲解“制造”到“创造”的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主旨,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发小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当前知识的理解。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知识讲解,既能够为小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为小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在生动的影音资料观看、分析中,逐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小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

(二)立足生活角度,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立足生活角度是指教师以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事例、现象作为教学的载体,让小学生在分析生活内容的环节中,掌握其中包含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这一教学手段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难度,还可以切实凸显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存在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当前的理论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上学路上”这一课程时,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塑造生活情景,以此展开知识讲解。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小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相关的内容,知晓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因此,教师创设情景后,可以选择若干名小学生进行情景演绎,让小学生结合自身对于当前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际生活的经验进行表演。在此环节中,教师还需根据知识内容,指导小学生的演绎行为,以此来强化小学生对当前知识重点的理解。教师选取生活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既可以更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还可以让小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前的知识重点,进而提高知识掌握的程度。

(三)运用合作探索,创造翻转课堂,发展学生学习技能

运用合作探索是指教师转变以往“整体式”“一体式”的教学模式,根据特定的方法,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为各个小组分别布置学习任务,让小学生通过组内研讨的形式进行学习。

这一教学手段既有助于激发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助于点燃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化的方式来发展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例如:教师在教授“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课程时,可以根据小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分布,划分前后的探究小组。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小学生知晓良好公共秩序建立的必要性,掌握建立公共秩序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分组前需要对当前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让小学生对其内涵形成初步的了解。分组后,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为各个小组分别设置探究任务。如,A小组的任务是“生活中的哪些行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B小组的任务是“当前社会的哪些现象会破坏良好的公共秩序?”等。教师选用合作研讨的方式进行授课,既能够打破传统“师授生从”的教学格局,还可以切实锻炼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构建道德与法治翻转课堂的同时,助力小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成长。

(四)融合时事政治,深化知识内涵,塑造学生良好品质

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源自于社会生活,又以更具高度的形式作用于社会生活。融合时事政治是指教师将社会中具体的案例带入到教学环节中,让小学生结合当前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产生更具深度的感悟。

这一教学手段既能够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据可依,还可以使小学生更为具体地知晓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与运用形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时政分析的方式来深化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涵的理解,并塑造小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课程时,可以联动生活案例进行讲解。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小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知晓公民需要履行的义务。因此,教师在分析知识点时可以带入“社会选举”“民事纠纷”等内容作为教学的资料。授课时,教师可以将之细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理论讲解,该环节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剖析,讲授当前的核心内容;其二为时政案例分析,该环节教师需要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其结合当前的知识内容,思考、分析、交流、探究当前知识在案例中的运用。待探究结束后,教师还需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与升华,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当前知识理解、运用的掌握。教师选取生活时政内容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既能够深化小学生对现阶段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小学生遵纪守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良好品质的塑造。

(五)渗透传统文化,整合教学材料,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渗透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即教师联动我国优质的传统素材进行授课,让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当中存在的相近内容,并在此环节中,逐步提升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这一教学方法的落实不仅需要教师合理整合教学材料,还需要教师选取适当的手段进行引导,让小学生理解、参透当前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继承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骄人祖先,灿烂文化”这一单元的课程时,可以利用教学之余,组织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鉴赏活动。本单元的全部课程皆围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开,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也应注意其内容的多元化。如,整合书法素材,让小学生领略书法艺术的美;整合四大发明素材,让小学生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整合传统思想,让小学生感悟中华延续千年的优秀品德。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选择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进行授课,既能够充实小学生的知识内容储备,还可以强化小学生的课业知识基础,培养其文化传承意识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家国荣誉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守旧的教学思想、单一的教学手段已难以适应如今的教育发展需求,教师要基于多元化视角,选用多种不同且生动的方式进行引导,如此既能够为小学生带来全新且优质的学习感受,还可以更为高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质量提升的同时,逐步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的课堂。思想品德塑造人,道德法治规范人,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每位老师为之努力。

猜你喜欢
多元化法治道德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