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建设研究

2022-10-27 10:30毛和荣刘娅宋勇刚张敏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毛和荣, 刘娅, 宋勇刚, 张敏

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出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国际传播近年来备受瞩目。《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无不强调了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医药不仅为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增进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提供了“中医处方”和“中国智慧”。即便如此,中医药文化“走出去”仍面临着传播内容缺乏系统性、传播策略缺乏指向性、传播能力不强、传播效果欠佳等现实问题。当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多重中医药文化历史梳理而轻时代价值发掘,重译介而轻传播,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亟待加强。鉴于此,本文将创造性地提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的概念,在回顾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的建设策略。

1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内涵

中医药文化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文化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具体又包括中医药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医疗实践、养生旅游、典籍文物、药材器具等[1]。历史上,中医药文化就是在不断交流和传播中逐渐完善和发展壮大的。“传播力”与传播行为相伴而生。关于“传播力”的概念内涵,学界至今观点不一。Harold[2]很早就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即传播学的五大基本构成要素,其一“With What Effect”即“传播力”,又称“有效的传播”或“传播的效果”。我国学者赵建国[3]较早提出“媒介传播力”的概念,认为“媒介传播力”主要是指媒介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张宏[4]认为,对“传播力”内涵的认识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从传播的硬件以及传播所达的范围看,传播力是指传播的能力”;另一种“从传播的精度即传播效果看,传播力是指传播的效力”,这一观点与赵建国[3]在认识维度上高度吻合。邢佳妮[5]指出,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是传播力生成的两大支点。可见,学术界普遍认同构成“传播力”的“两翼”,即“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际传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判断,为当下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6]。

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指中医药文化在异质文化中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其在对外交流和国际传播中所展示出来的独特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主要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与方式,而传播效果则主要通过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得以体现。当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可主要从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传播效果两个维度来考量,具体又可细分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深度、广度与接受度、使用度来衡量。

2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发展现状

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国际传播源远流长。建国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主要通过各种援外医疗活动得以实现。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率先引燃了美国本土的“针灸热”,进而在全世界掀起一股“中医药文化热”。改革开放后,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文化被赋予重要的战略价值,其对外交流与传播步入了快车道。

从传播能力看,进入新时代以来,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传播广度上,中医药文化国际化发展迅速,传播场域越来越广。至今为止,中医药文化已经传播到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见表1。从传播深度看,进入新时代以来,特别是《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颁布以来,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源互通、科技联通、民心相通各个层面,中医药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表1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世界传播发展进程

从传播效果看,进入新时代以来,无论从海外民众的接受度还是使用度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都收获了硕果。在使用度上,近年来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与优势越来越受全球瞩目,中医药国际使用度正在与日俱增。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截至2021年4月,全球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1/3以上[11]。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了中医药抗疫经验,已向28个国家派出中医专家协助当地抗疫,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抗疫药方已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从接受度看,我国迄今已建立了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和56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药的跨国医疗和服务贸易日渐频繁。另外,我国已成功推动包括《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藏医药浴法》等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医药文化已发展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能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符号之一。见表2。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还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标志着中医药已历史性地进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

表2 中医药文化全球地位调查

无论从传播能力还是从传播效果上看,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中医药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如何解析中医药疗效、如何跨越中西方文化尤其是中西医文化鸿沟、如何规避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政治色彩”、如何阐释中药材开发利用的“生态正义性”[16]、如何有效运用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果等诸多现实困境。

3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建设策略

进入新时代,如何有效地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急迫。作为去意识形态化和全球普惠性的“准公共产品”,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理应大有作为。我们应顺应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主动调整国际传播策略,探索适切的传播路径,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3.1 聚焦内容,客观全面地再现中医药文化

3.1.1 如实展示面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完美无瑕。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国际传播中,理应主要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精华。除此,对中医药文化存在的某些缺陷,特别是用药习惯方面的一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理念和做法,如历史上使用虎骨、犀角、穿山甲等受现代社会保护的野生动物药材问题,需从历史发展和唯物辩证的角度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对中医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瑕疵,如《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出现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药方等,既不应盲从历史虚无主义,也不应用现代医学去苛求古人。越是真实完整地将中医药文化的“全景图”呈现给外国观众,越能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公信力”。

3.1.2 逐层传播内容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其对外传播包括诸多层面的内容。历史上,中医药典籍的译介传播往往走在国际传播的前列,随之而来的是中医药临床诊疗器具及其规范的“溢出”。相比之下,蕴含着深邃中国哲学思维和独特健康智慧的中医药理论的国际传播一直进展缓慢,这是今后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的重中之重。盖翠杰和杨上元[17]认为,除先进的传播手段外,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往往取决于该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及其内涵,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内容正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所特别欠缺的。在新时代,应立足长远,遵循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规律,有条不紊地推动各层面的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

3.2 建构话语,科学有效地呈现中医药文化

3.2.1 加强话语对接因根植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中西医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两者之间的鸿沟并非不可逾越。中医药所特有的一些观念和术语,如阴阳、五行、元气、寒湿阻肺、内闭外脱、扶正祛邪、清热养阴、宣肺败毒等,是中医药文化译介传播的主要难点之一。为此,应加强相关文本的阐释、转化和翻译工作,架设中西医文化之间的沟通桥梁。正如王琦院士所言,为提高中医药跨文化交际效率,可以考虑借助现代科学和医学中的协调关系、动态平衡、调节免疫、抑制炎症风暴、改变病毒环境、修复病理损伤等国际通行的表达形式来阐明中医理论的深刻内涵[18]。在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应尽可能使用“他者”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力求将中医药文化科学有效地呈现给世界。

3.2.2 创新话语体系和亚宁[19]认为,在网络时代,要适应国际上网络语言、新潮话语不断涌现的新变化,促进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各国网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为提升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须使用当地受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具体说来,就是要用“国际话”来译介中医药文化,借助英、法、德等多种外语,将中医药文化传向尽可能广阔的地区;用“普通话”来阐释中医药文化,将深藏于典籍文献和医疗实践中的中医药原理、方法、病案等,用“一看即懂”的语言传给世界大众;用“现代话”来诠释中医药文化,借助新颖时尚的表达形式和传播媒介,将中医药文化通俗地表达出来,亲切地传播出去。

3.3 运用媒介,生动有趣地展现中医药文化

3.3.1 巧用新兴媒体当今社会,以报刊、电视、广播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不断退潮,微信、微博、抖音、新闻客户端等新兴社交媒体已发展成为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主要信息来源,传播领域正出现一股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新兴媒体,迎合受众的“视频转向”需求,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提高传播效率,已经成为当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应奋力解决的问题。在新时代,应巧用新兴媒体,通过短视频、动漫、电影等直观新颖的传播形式,将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核生动地演绎出来,有趣地呈现给世界。

3.3.2 整合传播平台《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指出了“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包括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等在内的传播平台在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各类平台一般独立运行,尚未形成“合力”。未来,应充分释放各类平台在维护健康、促进民众学习了解中医药文化方面的潜能,深度整合国内外各类传播平台,聚合各自优势,消除体制机制壁垒,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效力。

4 结语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有力地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传媒效果等诸多因素。在新时代,应特别重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和媒介,适时转换传播话语,提高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能力和效果,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建设,努力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给全世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谁远谁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