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宝艳
(甘肃省通渭县北城铺学校,甘肃通渭 743300)
问题导学法在教育领域的实践由来已久。初中生对数学课程已经不陌生,教师若是能将问题导学贯穿授课始终,不仅可以为学生做好思维发散的铺垫,也能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具体,进而不露痕迹地促进学生内化吸收数学要点。为此,教师应当重新规划调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模式,科学引导学生发现和解析数学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乐于求知、乐于解题的数学探索习惯。下面我们就对此目标展开运用措施分析。
常言道,学贵有疑,这一点在初中数学教改中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但都是非常基础和初级的,在自主解决问题和数学高阶思维发展等方面,学生的能力弱势仍旧是不可忽视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对于弥补学生上述能力弱势的作用是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能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落实总体的改良和革新,真正激发学生的乐学、乐思精神。经过广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笔者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归纳为下列三条:
第一,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打造双边互动式的数学课堂。以往初中生参与数学课程探索的热情是偏弱的,深入解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度倚重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交集互动十分匮乏,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主体性在数学教学中被长期忽视,数学知识教学耗时高,取得的教育成果却达不到预期。问题导学法具有双向性,同时还坚持引导教育原则,关键的数学知识点在师生互动、问答之间逐步浮现,既缓解了灌输式教学的僵硬,也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思维热度和课堂参与兴趣,从而成功建设双边互动式的数学课堂。
第二,运用问题导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释疑能力。自主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能力品质,也是每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应当掌握和精进的本领。然而就初中数学教改实况来讲,学生问题意识和释疑能力遭遇发展阻滞,严重制约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质性突破。运用问题导学法最优越的功用,就是能够细化数学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一系列流程,使学生步步深入的领会数学问题是如何被发现和破解的,教师从旁补充、协助和启发,可以很好地推动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从而持续强化学生数学探究力,助力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第三,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解析数学难题。初中生自主解析数学问题的意愿并不强烈,尤其是当涉及一些数学解题训练时,学生总是会滋生畏难、抵触情绪,追溯原因,还是教师布设的数学训练内容局限在理论、公式、概念中,致使学生感到生涩、枯燥。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将艰深、繁杂的数学练习题转化成问题形式,教师在此基础上融合一些生活案例资源、发展数学问题任务探究等等,不但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解析数学难题,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突破难点、质疑思考的成就感,这对学生数学运用、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数学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为主要方式,过往教师设问和提问欠缺针对性,一般是讲解到较为明显的疑难处,才会随机性地提出问题,既没有做足充分的问题导学准备,提问内容也趋向零散化,致使学生摸不清课程重点,数学思维活性较低。有针对性的设问是教师在数学教改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必须坚守的金科玉律,教师一方面要准备完善的设问资源和素材,另一方面还要紧扣数学课程核心凝练、设置问题,这样方能高效启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思维。基于问题导学法的数学教学针对性设问措施如下:
第一,结合教材,准备充裕的数学设问素材。这些工作,教师在数学课程备课阶段就应该完成。符合问题导学法实施需求的设问素材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教材自带主题图、生活案例和多媒体材料。首先,教师在应用数学教材自带主题图时,自身应该先彻底分析教材主题图和课程概念知识的关联,把每幅主题图蕴含的数学问题和可以延伸的问题逐一提炼出来,清晰地记录到数学问题导学案中,留待课堂上作为设问依据。再者,在准备设问所需的生活化数学案例时,教师应该优选一些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把课程关键知识寓于生活案例中。比如计算应用类生活案例、可以融合实物演示的数学案例等,都是非常优质的数学设问素材。教师还要把和案例内容有关以及设问所需的教具准备齐全。最后,在准备设问所需的多媒体材料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搜罗整理和课程相关的互联网图片、小视频、谜语、音频等材料,把这些材料经过剪辑和修改,保存到教学优盘中,留待课堂设问环节向学生出示。
第二,根据重难点,提出针对性的数学导学问题。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应当综合考虑数学课程的重难点,以及事前准备和编制的设问素材与导学案,向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数学导学问题。如在使用数学教材自带主题图设问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上的主题图,图中有哪些事物?你能尝试描述这些事物特点,并发现概括它们之间存在的某种变化规律吗?”这三个问题都紧紧环扣教材主题图内容,学生认真倾听问题后,对主题图展开细致观察,同时踊跃思考、交流、探讨问题。教师在此期间可以适当地协助和启发学生,比如让学生从教材主题图事物的外观、数量、相同点以及不同点等角度观察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反馈观察的发现和问题思考的结果。最后,教师归集之后做出小结:“同学们对主题图观察得都细致入微,呈现的问题答案也直击课程要害,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解读教材主题图想要告诉我们哪些数学奥秘!”这样,一次有针对性的问题导学就实施完成,学生的深度探究意愿和思维活力被有效启动。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想臻于高效,问题导学时机的择取最为关键。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短短八字箴言却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状态与问题导学方法运用的紧密联系。以往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时,通常不重视时机的选择和把握,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百思不得其解时没有及时借助问题架桥,在学生想要阐述数学收获时没有及时提问启发,这些都导致教师错失应用问题导学的良机。为此,教师在改良问题导学法运用方式时,必须找准穿插问题导学的时机,夯实学生的思维基础,避免无效、僵硬的提问,从而顺利打通学生的数学思考瓶颈。基于问题导学法运用的时机把握措施如下:
第一,在学生思维卡壳时实施问题导学。初中生在接收陌生数学知识时,出现思维卡壳现象是难免的。学生发生思维卡壳就达到了“愤悱”状态,是教师运用问题导学的有利时机。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针对学生无法自主消化的疑难知识点,向学生提出导学问题。譬如当学生在不同类型数的整理和分类上出现卡壳时,教师可以提问:“哪位同学们能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有学生举手回答,学生一边复述数的特点概念,教师将其一边记录在电子白板屏幕上,并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接下来,教师追问:“那么大家是否能在每种类型的数的概念下方,列举出对应的数字?”白板上的特征概念清晰直观,学生列举起来比较轻松,教师继续记录数字例子,这样学生就能一一对应地掌握不同类型数的特点。最后,教师把问题回扣到数字整理和分类中:“同学们,现在再观察这些数字,你能发现它们的区别吗?下面就请大家开始分类吧!”这样教师借着学生思维卡壳的时机,利用问题把数学概念和具体的运用串联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有效架桥和迁移。
第二,在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基本认知时实施问题导学。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学知识节点时,思维热度是最高的。运用问题导学强调“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就是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吃不透、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那么教师就不宜再追加问题了。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先设问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学们,经过初步探究,你对新授知识产生怎样的理解?你认为这些知识技能可以运用到哪些场景中?”学生思考后踊跃作答,这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举一反三的境地,这时是教师跟进问题导学的良好时机。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类比和联想问题:“那么同学们,我们本课所学知识点和上一课内容有什么关联呢?两课内容综合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将数学新旧课程内容衔接起来思考,数学思维延伸到更深处,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瓶颈,完善学生的知识链条。
前文我们谈到,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构建双边互动式数学课堂,还能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和释疑能力。想要真正发挥以上功用,教师加强发展数学问题任务为引领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极其有必要的。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小组型合作释疑活动开展措施如下:
第一,设计和发布问题任务。数学问题任务可以是单个问题,也可以是多个问题构成的问题组,教师需要根据数学课程研究主题甄别设计。如果是单个问题,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如果问题在三个以上,教师在向学生发布问题任务时,应当把问题任务整理成微课件形式,标注序号,按照难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清晰排列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观看问题任务课件,就能掌握大体的问题探究任务。在向学生发布问题任务的同时,如果涉及一些课外拓展资料、探究学具等等,教师也应该督促学生事先准备好,从而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对问题任务的合作释疑效率。
第二,教师参与学生合作释疑的过程。基于问题导学的数学问题任务探究不应只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要把问题释疑过程变得更加具体。教师在参与学生合作释疑过程时,应当向学生渗透多种问题任务探究方法。如教师可以指导各组学生把想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用图示、表格整理出来,帮助学生梳理杂乱的问题释疑思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任务题面,把一个难度较高的问题分化成多个小问题,再运用基础数学知识技能去逐个击破,把每个小问题的答案汇总起来,这样问题任务的答案也能和盘托出。此外,教师还应该悉心倾听学生释疑问题任务时的个体表达,如有的学生观点已经非常接近解题的核心方法,但是就差那么一点点灵光,对内在观点表述也不够清晰,教师此时可以这样对学生讲:“老师明白你的想法,你是不是想说……”这样学生就受到启发,断裂的解题思路被有效勾连起来,从而通过小组合作释疑顺利攻破问题任务,对数学课程内容产生豁然开朗的认识。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改中的实践,是需要进一步完善问题反思环节的。问题反思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发现问题的过程、解析问题的方法展开深度思考,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合理启迪学生质疑、阐述不太确定的观点,无论学生的观点对与不对,教师都拥有更大空间实施问题导学,补讲难点知识或是查缺补漏,从而扩展数学课堂创生资源,夯实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基于问题导学法运用的反思环节开展措施如下:
第一,疏导和鼓励学生展开问题反思。教师可以先把数学课程涉及和解决过的问题都出示在白板投屏上,然后跟进疏导语:“想必同学们对这些问题都有不一样的见解,就算你的想法不是正确的,但老师仍期待你大胆说出来,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学生抛却思想包袱,积极开展问题反思、阐述个人见地,这样课堂创生资源就极为优渥了。
第二,提问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在问题反思中呈现的个性化观点有些是有价值的、有些是不成立的,教师应当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验证观点及命题是否成立。如学生说出一项个人观点,教师可以问:“你的观点的论据是什么?能结合课程举1-2 个实际例子吗?”学生若是能举出例子,就证明学生的观点行得通;学生若是语塞,那么这项问题反思观点就有待商榷,很可能是不成立的。教师需要审查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从而完善数学问题导学的反思环节。
综上所述,教师加强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体系,既能打造双边互动式数学课堂,也能树立学生问题意识和释疑精神,培育学生从实际出发解析数学难题的思维品质。为此,教师在将问题导学措施引入初中数学教改工作时,应当有针对性地设问、找准问题导学时机、设计数学问题任务、增设问题反思环节,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思维、打通学生的数学思考瓶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释疑、扩展数学课堂创生资源,从而全面发挥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