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阅读期待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
——以《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为例

2022-10-27 01:08甘肃张慧琴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傅聪傅雷家书

◎甘肃/张慧琴

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预想的图式。该理论立足读者,包括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期待。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对作品也有一定的阅读期待。但是,教师往往只关注整部作品的内容和特点,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和感知。教师常备教材、教法较多,备学生、学法不足,致使学生阅读的重点、阅读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其阅读期待也无法有效达成。笔者认为从学生的阅读期待出发,可以有效确定阅读内容和阅读问题,进而完善阅读目标,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一、基于学生阅读期待,确定阅读内容

新课标中对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明确提出:“依据整本书的特点和阅读课的需要,合理使用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广度和加深阅读深度。”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编写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需求,有的放矢地选择阅读的对象和内容,从而实现整本书阅读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首先,依据学生的阅读兴趣,确定阅读内容。《傅雷家书》是部编版教材中经典的书信体散文。作品以傅雷给儿子的书信为主线,展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作品涉及到音乐、文化、婚姻、教养、品行等方面,这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妨预先对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行一个调研,弄清学生喜欢阅读的内容,进而明确阅读的专题。比如,笔者在阅读前进行阅读测试,发现学生对傅雷书信中涉及到的读书求学、人际交往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基于此,笔者以“一个父亲的蜕变”为主题,运用“跳板式选择阅读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会发现:傅雷初期教育孩子的方式与后期教育孩子的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有的学生选择相关的文段进行朗读,同时选取其中情真意切的语句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具体为:

五岁的傅聪不愿在客厅写字,傅雷就抡过一个蚊香盘打得傅聪血流如注;十几岁的傅聪不愿意练琴,傅雷就执意将之留在了昆明。而后期傅雷却情深意切地表达对儿子的劝勉。甚至在傅聪离家到北京的那一刻开始,傅雷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爱太过苛刻,十分懊悔。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傅雷的形象,探究傅雷教育理念发生转变的缘由。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进而不断深入分析文本,其原初的阅读兴趣也变得更加广泛。比如,有的学生在傅雷的《自述》中发现:幼年的傅雷不善交际,甚至性格叛逆,4岁丧父的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对他十分苛刻,这就造成了傅雷性格中有着极大的自负心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具象化的答案,提炼出理性的观点。比如: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生活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可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教师的阅读预设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

其次,依据学生的阅读体验,选择阅读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师需要尊重其真实的阅读体验,建构“从文学走向文字”的阅读过程,从而让整本书阅读更加有效。部编版语文教材明确要求要尊重学生真实阅读经验,帮助学生学会取舍,进行选择性阅读。比如,阅读《傅雷家书》时,学生可以聚焦整本书的阅读重点“爱的表达”,从自己作为子女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笔者在执教的时候设计了如下情境:

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与父母之间有点小摩擦,我们的某些小主意、小见解常常会遭到父母的反驳或是反对。请选择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一件事,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爱”。

在阅读之前,教师先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其与文本、文字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学生会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最想要细读的篇章进行精读,提升阅读的效率。比如,学生会以“学会表达爱”为话题,采用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阅读作品中的精彩部分,体悟书信的拳拳情意。

二、基于学生阅读期待,选择阅读问题

阅读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思维、阅读期待都会随着阅读的深入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课堂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阅读期待,不断地整合信息,生成问题。

首先,从原初阅读着手,选择阅读教学问题。原初阅读是针对学生的学情、认知而言的,具有自下而上的逻辑。在原初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逻辑思维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这时候,教师需要慧眼识金,准确地判断出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从而设计出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阅读课。比如,在进行《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傅雷是谁?他身上有哪些品质?(2)傅雷为何要写家书?(3)一封封家书渗透了傅雷怎样的思想?(4)傅雷最终的结局如何?(5)傅雷的人生经历怎样?他为何选择自杀?对于这些原初阅读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思考,并且鼓励学生从文字中学会认知、感受。同时,教师需要在学生五花八门的提问中寻找到共性点,进而确定问题的焦点。笔者执教的时候,整合上述问题,确定以“傅雷的人格”为主题的阅读课,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从“学习”“生活”“人格”三个角度,制作“傅雷父子的黑暗时光”的读书卡片。

2.从“自律”“反省”“简朴”三个角度,探究傅雷的人格特点,形成表格。

3.整合文本中的细节,罗列相关事件,体悟“傅雷人格”的转变。

由此,学生不断地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整合,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有效性。

其次,整合学生的阅读期待,选择阅读教学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对文本逐步生成新的见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共性阅读内容对未知的阅读期待进行整合。比如,在上述关于“傅雷人格”主题型阅读课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傅雷的“生活困境”和“赤子之心”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困惑,甚至表示出怀疑。教师不妨进行情景的再现,补充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与文本形成互文性阅读。学生由此展开联想,在互释互解中感知傅雷的一生。

三、基于学生的阅读期待,有效达成阅读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预想学生最终的阅读期待,进而有效达成阅读目标。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在导读、研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阅读后的期待,从而进行“写”“说”“演”等生成性的阅读实践。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阅读期待设计读写任务,达成阅读目标。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感受最深的内容,设计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读写任务。比如,《傅雷家书》作为经典的书信体散文集,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体悟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拳拳的爱子之心,并且学会用书信体的表达方式进行语言实践。笔者执教的时候设计了如下读写任务:

1.金庸说:“傅雷是最具有中国人灵魂的。”请阅读《傅雷家书》整部作品,结合傅雷经历,为其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论。

2.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一度陷入了停滞状态。《傅雷家书》中名言或许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请选择其中的金句,并且以书信体的形式表达对抗疫英雄的赞美。

总而言之,教师基于学生的阅读期待去确定阅读内容,选择切合的阅读问题,让学生自由地交流、探讨,进而不断生成动态的阅读期待。这种阅读模式可以将整本书阅读引向更深、更高的学习境界。

猜你喜欢
傅聪傅雷家书
傅雷的称赞
恐惧宴会的钢琴大师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没有寄出的信
家书( 连载一)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on Poetry Translation
傅聪:我的信不能入《傅雷家书》
遵从内心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