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天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外伤二病区,辽宁 沈阳 110031)
眼底病属于不可逆性眼科疾病,发生后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干预,其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最终导致失明。眼底病作为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发病率超过50%眼科疾病总量[1]。而且眼底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方法多样[2]。进入21世纪以来,医学理念已经转变为一种人文科学,临床护理工作由以往的单纯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身心护理[3],其中人文护理需要全面的了解及理解不同人权人文背景,实施积极的感知体验,从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4]。当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各个科室的应用,日间病房已经广泛在各级医院开展并普及[5]。结合眼底疾病的特殊性,部分患者可实施日间病房住院治疗,为更好的提高护理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主要探讨人文关怀在眼底病日间病房中的护理应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眼底病实施日间手术治疗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前签署入组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精神状况正常,既往体健,可接受日间手术理念。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高敏体质、重度近视、重度斜疝、失明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53.3±2.1)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3.2±1.1)个月;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53.4±2.0)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3.1±1.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遵医嘱为主,协调医师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针对眼底病日间手术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在患者门诊就诊时开始,一旦医师明确手术指征,且患者同意手术,则在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前提下,为患者制定择期日间手术时间,并以日间病房住院形式收住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并由专职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日间手术相关配合事项,以人性化角度为患者安排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与诊疗,尽量减少患者反复外出检查及在病房的过多走动,避免家属陪人在陪护患者过程中多次请假的不便。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以人文关怀为基础,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通俗易懂语言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解答,同时结合患者个性化文化教育背景,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合理术前宣教及住院管理。重点培养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的能力,通过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及考核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人文护理的理论知识,及主动进行人文护理关怀思想与修养。最后采取模拟情景等形式进行实体训练,更有效的促进护理人员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五心”(同情心、爱心、耐心、热心与责任心),发掘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主动性,并且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平台,及时发现问题早期解决,提高患者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及医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手术推迟率及手术取消率;比较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平均住院日及床位使用率。
1.4 评定标准 患者及医师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以就诊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医师对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观满意度为标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越高;手术推迟率指引各种原因导致日间手术无法按照既定预定时间进行,推迟时间超过8 h但小于48 h,手术取消率指引各种原因导致拟定手术无法按照既定时间进行,需要再次预约及完善术前检查后拟定手术时间;并发症主要观察术后疼痛、出血和眼内压增高的总比例。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及医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医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6.90±2.50)分和(89.62±3.6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1±2.11)分和(80.14±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及医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及医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分,)
2.2 两组手术推迟率及手术取消率比较 观察组手术推迟率及手术取消率分别为7.50%和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和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推迟率及手术取消率比较[n(%)]
2.3 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术后疼痛、出血和眼内压增高的总比例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2.4 两组平均住院日及床位使用率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1.51±0.20)d,短于对照组的(2.10±0.11)d,床位使用率为(96.51±2.31)%,高于对照组的(89.2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平均住院日及床位使用率比较()
表4 两组平均住院日及床位使用率比较()
眼底病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通过手术治疗往往具有良好疗效,且多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术后患者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6],尤其是近年日间手术病房的开展应用,更好的提高了住院患者住院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7]。但随之而来的因为住院时间短,患者对住院环境不熟悉等导致的护患矛盾亦明显突出[8]。人文关怀护理服务模式则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人文化、个体化的护理过程,有效的提高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被尊重感,尤其是其人格尊严与个人隐私的尊重体验,从而提高患者就诊规程的舒适度与满意度,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9]。
针对眼底病实施日间手术治疗患者,本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及医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医师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针对眼底病实施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医师对护理职能的认可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另外,比较两组手术推迟率及手术取消率发现,观察组手术推迟率及手术取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眼底病实施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的减少非预期推迟甚至取消手术的比例。同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观察组发生术后疼痛、出血和眼内压增高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对眼底病实施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价值。最后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及床位使用率发现,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针对眼底病实施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利用率。
针对眼底病实施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护理人员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基础,为日间手术患者提供相关诊疗与服务[10],更好的满足患者身心疾病的健康康复,切实的体现了对患者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双重关爱[11]。通过本研究观察组的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确立了日间手术护理过程的人文关怀健康教育观念核心基础,并将其融入至患者的日常护理绩效考核指标[12]。通过结合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住院健康教育等,提高患者住院依从性及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术后则建议良好的体位摆放,指导患者做好体位训练,功能锻炼[13],疼痛缓解等,结合通俗易懂语言更好的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14],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与积极性[15]。
综上所述,针对眼底病实施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手术效率,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