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宁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河院区儿科,辽宁 盘锦 124000)
小儿腹泻的发生与婴幼儿消化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衡、饮食不洁等诸多因素有关,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胃肠道功能紊乱,致使儿童出现腹痛、排便量增多、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质改变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好发于两岁以下婴幼儿,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可避免口服给药对患儿胃肠道造成的刺激,近些年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1]。但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年龄较小,其依从性相对较低,在接受临床治疗时,可能会因疼痛、多动等情况而影响治疗进程,导致治疗效果不够显著。面对这种情况,临床要对患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儿临床依从性及配合度,进一步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逐渐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基于此,本次研究为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腹泻患儿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50例(常规基础治疗+普通护理干预)、63例(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综合护理干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模式患儿预后情况。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n=63):男、女分别为33例、3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4.02±0.22)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为(3.12±0.12)d。对照组(n=50):男、女分别为26例、24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4.04±0.21)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为(3.11±0.11)d。两组患儿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指标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考我国中华医学会2018年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小儿腹泻临床诊断标准[2],患儿均伴有腹痛、排便量增多、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质改变等症状。②患儿入院前均未服用抗生素或其他治疗性药物。排除标准:①排除入院前私自服用抗生素或其他治疗性药物患儿。②排除合并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等其他胃肠道疾病患儿。③排除合并全身性皮肤系统疾病或全身性血管病变患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儿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常规护理:该组患者均给予补液、纠酸、维持水电解质以及口服双气四联活菌片等基础治疗,常规护理内容如下: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评估患儿躯体营养状态,对于严重呕吐患儿应禁食4~6 h,但不禁水,未发生严重呕吐患儿可继续禁食,但是应限制饮食类型,禁止患儿食用不易消化、高脂、高油食物,对于行母乳喂养的患儿应暂停辅食添加,对于采取人工喂养的患儿可给予米汤、面汤。待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后可为患儿提供粥、面条,少食多餐,逐渐恢复至普食。②皮肤护理:腹泻患儿排便次数的增多可对臀部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对此患儿家长应使用湿巾协助患儿清洁肛周,为患儿提供质地柔软的尿布,并及时更换,尽量每日使用温清水协助患儿清洁臀部,为防止臀部皮肤磨损,可预防性唾沫5%鞣酸软膏,并保证患儿肛周皮肤洁净、干燥。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告知患儿家属疾病诊断,并向患儿家长普及相关病理知识,结合患儿病情向患儿家长介绍临床诊疗方案,并强调配合临床诊疗的重要性。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言语温柔,在接诊时安全安抚患儿家长情绪,并协同患儿家长通过肢体抚摸、言语鼓励或为患儿提供玩具等多种形式,安抚患儿情绪,提升患儿护理干预依从性。
1.3.2 试验组 患儿在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综合护理干预,其中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步骤如下:护理人员在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前应结合患儿年龄设置治疗仪为温度、强度以及处方,并对经皮给药治疗仪实施预热,而后在患儿腹部脐周、关元穴等部位敷贴药物药物贴片,并将电极片治愈药物贴片上,每日治疗1次,每次持续治疗12~24 h。此外,为提升患儿临床诊疗舒适感,强化肛门皮肤护理,为避免粪便刺激患儿臀部皮肤,应为患儿提供质地柔软的棉尿布,先用温清水清洁患儿臀部,待患儿臀部洗净并擦拭干净后,预防性涂抹5.0%的鞣酸软膏,最后为患儿穿上大小以及型号合适的尿布。
1.4 观察指标
1.4.1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依从性 本次研究参考Frankl依从量表得分判断精神病患者对临床护理依从性,1分表示抗拒治疗且表情痛苦,2分表示不合作且不情愿,3分表示接受治疗但表情冷淡,4分表示主动合作且表情享受。
1.4.2 比较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 若患儿入院干预48 h后每日排便次数少于3次,粪便性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表示患者治疗显效。若患儿入院干预72 h后每日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大便性状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则表示治疗有效。若入院干预72 h后每日排便次数超过5次,大便性状以及临床症状未有效缓解则表示治疗无效。疾病控制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3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度,两组患儿出院时请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干预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为;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4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具体包含体温恢复时间、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以(%)表示的百分数计量数据,均应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干预依从性 对两组患儿护理干预依从性进行比较,具体情况如下,试验组患儿Frankl依从量表1分、2 分、3 分、4 分例数及所占比例分别为0、2(3.17%)、15(23.81%)、46(73.02%),对照组患儿Frankl依从量表1分、2分、3分、4分例数及所占比例分别为5(10.00%)、8(16.00%)、12(24.00%)、25(50.00%),试验组Frankl依从量表4分个体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5.473,P<0.05)。
2.2 疾病控制情况 试验组患儿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疾病控制情况比较[n(%)]
2.3 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度 试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十分满意例数为40(63.50%)、基本满意例数为21(33.33%)、不满意例数为2(3.17%),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十分满意例数为22(44.00%)、基本满意例数为20(40.00%)、不满意例数为8(16.00%),试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度(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χ2=5.183,P<0.05)。
2.4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为(2.88±1.13)d,试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为(1.37±0.45)d,两组对比间的差异非常显著,(t=9.691,P<0.05);对照组患儿止泻时间为(4.50±1.27)d,试验组止泻时间时间为(1.93±0.69)d,两组对比间的差异非常显著,(t=13.721,P<0.05);对照组患儿脱水纠正时间为(4.72±1.01)d,试验组患儿脱水纠正时间为(2.63±0.33)d,两组对比间的差异非常显著(t=15.434,P<0.05)。
小儿腹泻属于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患儿由于胃肠道不适症状可出现躁动、哭闹等表现,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低,哭闹为婴幼儿常用表达方式,腹泻患儿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可因短期脱水,引发代谢性酸中毒以及低钾血症[3-7]。常规小儿腹泻临床治疗方式为补液以及口服双气四联活菌片、蒙脱化石散药物治疗,静脉补液对患儿机体造成的刺激性强,绝大多数婴幼儿抗拒静脉给药[8-11]。口服药物治疗可对患儿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影响,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与静脉给药以及药物口服给药相比对腹泻患儿造成的刺激性小。而且,经皮给药治疗仪能够通过皮肤帮助患儿吸收治疗药物,使药物效果通过皮肤深入患儿血液内,以此来降低患儿个体差异对用药疗效而造成的不利影响。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过程中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易忽视患儿以及患儿家长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情绪变化,这种情况不利于改善患儿预后情况[12-15]。因此,在腹泻患儿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过程中,要予以适宜、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对治疗和护理工作依从性,有效减轻患儿家长心理压力和负担,确保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16-19]。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强调患儿在临床治疗中的主导地位,要求护理人员相关护理干预应从患儿个体角度出发,关注患儿家长在临床治疗中的协助作用,提升患儿舒适感,降低患儿对临床诊疗护理干预的抗拒[20-21]。
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有67.57%的患儿Frankl依从量表4分,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疾病控制率高,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高,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这种研究结果显示,在腹泻患儿接受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过程中,有效及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儿家属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大大缩短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止泻时间以及脱水纠正时间,切实保障患儿机体健康水平,促使患儿健康成长与发展。总之,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腹泻患儿的综合护理干预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