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案优化设计

2022-10-24 15:51孙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6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促使我们探索使用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路。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分层化教学实施方案、完善教学资源、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的项目设计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对原有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提升策略;教学设计优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分层化教学;专业融合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6-0151-03

1 引言

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促使我们思考与变革。结合目前线上线下教学情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学生调查问卷的反馈,本文对已有教学方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改进优化了原教学方案,以求后疫情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礎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的基础与学习条件、学习能力不同,同一教学方式效果不同

(1) 高职学生来源不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不同,家庭情况、学习能力、性格习惯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同样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

(2)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时,部分学生不会配置电脑环境,学习条件无法满足,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2 教学质量保障问题

(1) 线上上课,教师不易监管,不能直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可能出现挂网不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观看操作演示、跟不上课堂进度的情况。

(2) 线下上课,教师统一演示、讲解操作要点,可以面对面督促辅导学生,但一般没有录屏和网络课堂回放资源,学生有问题时如果不愿意问,容易出现堆积现象。

(3) 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部分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甚至考试作弊,学习效果差。

(4)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较多,但教学时间比较紧张,不能保证教学深度,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不够全面,会影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

3 后疫情时代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提升策略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情况不断优化调整教学模式,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既保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结合使用[1]

调查表明,大部分高职学生希望在线下上课。线下课堂中,老师可以为学生面对面讲清楚容易混淆、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直观演示操作难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情况;师生沟通交流更方便、更直接、更及时。同学们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形成“做中学、做中教、互帮互助”的课堂常态。

一部分同学认为目前线上教学方式有其优势,例如课堂学习内容可下载回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调节进度、反复学习和课后复习,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线上教学方式更能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由此看来,线上线下教学各有利弊,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的有力前提和补充,线下教学又是线上教学的深化与完善。两种教学模式结合是一种更优的教学应用形式,能够相辅相成,提升学习成效,可以使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再上一个新台阶。

3.2 采用分层化教学

高职学生人数较多,但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要求也不一致,基础较好的学生不满足于简单的操作学习,希望提高课程难度和进度;而很少接触电脑、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希望放慢课堂进度,反复操作基础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若采用统一化教学形式,则难以顾及所有学生,无法因材施教,导致实际的教学成效受到限制。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个性化的差异,分层教学的方法更适合教学实际,其针对性更强,能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

但分层化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合适的实施方法,如果按照学生基础分班进行教学,则会影响班级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因此可采取分层化教学策略,在不打乱原有班级的情况下,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循序渐进、层次分明,构成一个始终完整的系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情况确定层次目标,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3.3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制作完善课程学习资源库[2]

教师要主动适应教育技术改革,熟练掌握学习环境中普遍应用的数字技术,为学生提供课程线上学习资料(微课、视频等)。近两年的教学反馈中,98%的同学认为视频学习资料是必要的。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可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在操作中对有疑惑的地方亦可反复观看,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可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教师在制作教学资源时,要从高职学生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和课程重点难点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学习资源库。可以选择一些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点制作微课,如网络IP地址的划分采用动画方式讲解,生动直观有趣,容易掌握和记忆;一些操作易错和较难的练习录制参考视频,辅以操作要点的总结及测试,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实现分层学习、自主学习。

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拓展学习和创新思维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4 结合专业学习内容设计项目,注重实际应用[3]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的工作岗位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要求和侧重点也不相同。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同时,主动了解未来工作需求,明确“为什么学,学了可以做什么”,强调与学生专业学习和工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中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专业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调研,了解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工作岗位对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的侧重点,收集整理学生在相关专业学习中使用本课程内容的实际案例,设计引入与专业结合贯穿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项目,引导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同时加深对本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及熟练程度。

通过与专业融合,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其专业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4 后疫情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改革的方案设计

4.1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方式对应采用线上、线上或线下、线上。

4.1.1 提升课前学习效果,加强预习指导

问卷调查中81%的同学认为预习是必要的,可以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课前将重要知识点的微课、软件安装方法及操作案例的参考视频通过每个班级的QQ群或数字化学习平台发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由学生在线上自主完成,记录出现的问题。预习的主要内容是难度不高的基础层次,大部分同学可以完成,预习结果保存备查。

4.1.2 课中讲解重点难点,辅导并进行测验讲评

课堂讲解主要采用线下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针对重点难点及预习中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演示和指导,学生讨论练习,教师点评。课堂练习题目的选择是分层次的,基础部分占30%-40%,提高部分占50%-60%,综合应用层次占10%,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中倡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每个班级学生分若干小组,程度好的同学帮助程度差的同学;课堂作业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方式记录平时成绩,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单元测验由教师批改并讲评。

根据实际情况,如需要线上教学,选用腾讯课堂极速版平台为每个班级建立对应的课堂,通过网络讲解演示,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4.1.3 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拓展

课后教师通过邮件、QQ及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远程控制协助同学安装软件及对难点操作远程化指导,使学生掌握课中的学习内容。课后可以布置适当的拓展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学习效果。期末通过调查问卷及时掌握学生反馈情况。

后续更好地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包括手机移动端和 PC端),上传更丰富和完善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线上自主测试。

4.2 分层化教学的内容与评价设计

本文根据教学目标针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和评价的分层设计,将授课内容与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C、提高B、综合应用A,每个层次设计对应的目标要求、学习内容和评价分值。基础C层次,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与方法,具备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基本要求(及格);提高B层次,培养学生处理一些稍复杂的问题,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综合应用A层次,通过综合项目的自主设计和灵活应用,鼓励学生将本课程所学与专业学习结合,制作出实用的作品,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学以致用的能力(优秀)[4]。

4.2.1 主要教学内容的分层次设计[5]

4.2.2 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分层次设计

教学实施中,在各层次练习的设计中对应融入相关知识点,制作基础部分练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微课、录制操作题目相关视频,提供给学生预习或自主学习。课堂主要讲解提高部分练习的重点难点,解答学生基础部分存在的问题。应用部分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网上查找学习资料、同学讨论、设计制作、教师指导,最后在班级展示、讲评。

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两种考核均按分层次评价设计方案进行。

在分层教学评价中,学生完成每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和考核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完成基础部分学习的评价比例约50%-60%,基本能够及格;达到提高层次的评价比例约30%,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达到80分左右;应用层次评价比例约占10%-20%,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达到90分以上。评价比例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学生情况和各部分应用需求稍做调整。

过程性评价中设置适量进步机动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求上,不断挑战高层次,以减少C层数量,增加A层数量,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4.3 专业应用项目设计示例

专业应用的项目化设计主要用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应用拓展能力,供优秀层次或提高层次有提升需求的同学练习。我们通过收集整理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上需要用到的计算机技能和问题,根据专业需求将实际的案例引入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贯穿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项目设计部分案例:

Excel应用:应用Excel进行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应用Excel进行化学竞赛的数据计算(食品专业)、应用Excel进行疫情数据统计汇总(所有专业);

Word应用:使用Word完成实验分析或调查报告、使用Word制作班报或专业介绍报纸;

PPT应用:各专业各课程比赛演讲或答辩的演示文稿;

PS应用:海报设计比赛(会展、艺术设计专业等);

Dreamweaver应用:建立个人网站,要求搜集整理素材、设计站点结构、制作编辑2~3个网页。

5 结束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礎》课程的教学方案要根据教学情况,从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分层次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完善、与专业融合应用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体现其真正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翔.“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144-145.

[2] 杨晓平,杨敏.“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10):117-118.

[3] 李姝姝.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1,12(23):88-89.

[4] 田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服装设计专业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269,273.

[5] 朱果平.计算机应用基础_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2): 177-178.

【通联编辑:代影】

收稿日期:2022-06-20

作者简介:孙宏(1965—) ,女,辽宁沈阳人,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