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构建研究

2022-10-22 01:50许胜兰李俊飞
科教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专业课专业课程

许胜兰,李俊飞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课程思政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实践的主方向,国内高校纷纷加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行列。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专业课教师人数占整个教师队伍人数的80%,所开设课程中各类专业课占比达80%,学生用于专业学习时间的占比也高达80%,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还得依托于专业课,而专业课教师是实际的教学人员,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实与推进具有关键性作用。如何正确构建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是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提。

1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角色定位现状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专业课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主力军,其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在综合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分析得出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德育”与“智育”分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采用的精细化学科分工体系,使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德育”与“智育”呈现分离的现象。专业课教师主要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以知识传递者的身份承担着学生的“智育”培养工作,而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则由专门从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思政教师负责。这使得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自身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而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则并不关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专业课表现得不够理想。此外,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被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尚未对全体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形成统一的认识。

另外,高职院校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定位也不够明确,具体表现在课程思政机制不健全。首先,在监督机制方面,各高职院校尚未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监督机制,故而专业课教师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时随意性较大、完全凭借自身的主观认识;其次,在评价机制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统一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少部分院校甚至完全不做具体的考核要求。

1.2 技术技能的训练者:“专技”与“思政”不融

尽管这些年国家一直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然而相应的专业课程教材改革却未能跟上课程思政建设的步伐,各类专业课程的教材还是以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为主,缺乏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在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使用的各类专业课程教材中甚少或者尚未涉及课程思政的内容。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更新与修订需要一定的周期,另一方面是部分编者尚未充分认识到专业课教材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正是由于缺乏教材等资源的牵引,使得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备课与授课时,缺乏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思政元素,难以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从而无法保证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此外,高职院校专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不足也间接导致了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缺乏思政教育引导,单纯地依靠专业课教师自身力量难以有效地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就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佳。

2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角色定位的功能需求分析

2.1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角色定位的必要性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下狠功夫、狠下功夫。因而,推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角色定位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2.1.1 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专业课教师专职从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承担“育智”之责,而思想政治教师则专职从事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教学,承担“育德”之责的教学观念,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甚少或缺乏思政育人的理念,甚至会传递一些不当言论形成负面影响,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不利。而单纯地依靠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已经难以达到“育德”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优势,构建清晰的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角色定位,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2.1.2 国家政策的内在要求

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国家会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课程思政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主战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政策。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升了高校课程思政的战略高度。

2.2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角色定位的重要性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社会背景下,遵循高职教育规律、落实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政策,明确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角色定位弥足重要。

2.2.1 有助于解决高职院校专业课德智的分离问题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同时将其作为工作的本质要求与价值诉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立足自身,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崇高思想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和优良道德品格的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课教学方面普遍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智”的培养,轻视对“德”的培养,由此培养的人才容易出现专业技术技能强而道德素养低的现象。立德树人,先要育德,德才并重,因此,明确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角色定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育智”与“育德”分离的根本途径。

2.2.2 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

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积极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在课程思政教育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承担专业技术技能的传授工作,还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也能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而言,唯有立足专业课程教学的特色,遵循高职教育规律、遵循高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规律,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传授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能力与育人能力。

3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角色定位构建

推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专业课教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师不再单纯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技能的传递者,还需要明确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3.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者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应当结合课程、专业以及学科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课程思政切入点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潜在的、隐性的思政元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思政育人内容,润物无声,以增强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专业课程“育智”与“育德”的统一。专业课程不同于思政课程,思政元素不是显性的,而是以隐性的方式蕴含于专业知识中,专业课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部,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具体而言,专业课教师在依据课程所属学科和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时,还需要结合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劳动精神等要素来进行综合考量。

3.2 课程思政实施的践行者

通过对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之后,专业课教师应把挖掘好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无声”地输入,真正入脑入心。课堂教学是专业课教师传播专业知识与培养专业技术能力的主渠道和主战场,作为课程思政实践的践行者,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正确把握时机,恰当地在专业知识教学中传递思政内容,切忌生搬硬套,引发学生的反感。由于专业课程的性质,不可能将课堂教学时间过多地用于思政价值的引领,所以如何把握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价值引领之间的均衡,也是专业课教师作为思政实践践行者需要把控的问题。

3.3 课程思政育人的推进者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还应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一步塑造与提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育人,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还应扮演课程思政育人推进者的角色。正所谓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需要先完善自身,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以高超的专业技术技能、严谨的专业治学素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无私的服务意识等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以悄无声息的方式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学习与效仿的榜样,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当然,育人并非一人之能,需要高职院校所有的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协同合作,共同推进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专业课专业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探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