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闻梅,陈玲,杨柳
(信阳市中心医院 妇产科,河南 信阳 464000)
我国护理人员群体中女性占比较高,约为97.7%,且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其中<35岁护理人员约占60.3%,因而育龄期女性占比较高[1-3]。随三孩政策开放,医院中怀孕护理人员显著增加,而此群体的工作经验丰富、业务娴熟,为护理队伍中坚力量,故生育、抚养变成护理人员平衡工作和家庭的一项新挑战[4-5]。研究显示,94.1%产后返岗护理人员为孩子哺育问题担忧,约71.9%护理人员具有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加上身体、心理强烈疲惫感导致其在工作适应时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返岗准备工作度欠佳[6-7]。鉴于此,本研究选取30名产房产后返岗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重返工作准备度现况与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30名产房产后返岗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年龄25~36岁,平均(30.54±1.14)岁;工龄3~12 a,平均(7.36±1.23)a;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8例,本科及以上22例;职称护士7例,护师19例,主管护师及以上4例;编制状况在编6例,合同制24例;生育胎次一胎21例,二胎9例;离岗时间3~9个月,平均(6.11±0.85)个月。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注册护士;从事产房工作>1 a;返岗时间不低于1个月;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非信阳市中心医院产房护理人员,例如进修护理人员与实习护理人员等;调查期未于医院工作,例如病事假、外出进修等;生育非正常婴儿;伴其他疾病。
1.3 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开展调查。(1)重返工作准备度。采用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the readiness for return-to-work scale,RRTW)评测[8]。RRTW是由Franch等结合阶段变化模型与重返工作准备度模型作为依据进行研制,其内容共涉及22个项目,共计6个维度,分别为前意向、意向、行动准备-行动评估、行动准备-行动、不确定维持以及主动维持等,其中前意向、意向、行动准备-行动评估、行动准备-行动为未返岗护理人员工作准备度,不确定维持以及主动维持为返岗护理人员工作准备度,每个条目计1~5分,评分高的维度则对应所处阶段,其中不确定维持阶段为低准备度,主动维持阶段为高准备度,而其主要应用在研究返岗准备状况与工作间关联性,信效度良好,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是0.65~0.82。本研究重测结果显示,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是0.803~0.839。(2)影响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工作时间、编制、职称、受教育程度、生育胎次、返岗时间、离岗时间、返岗培训时间、家庭支持等。(3)质量控制。调查问卷发放之前,对调查员开展统一培训,待培训合格之后开展调查;调查问卷发放之前告知调查对象本研究过程、目的等;问卷要求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调查问卷收回之后双人核查数据、录入,经确认数据无误之后予以统计。
1.4 观察指标(1)RRTW评分现况。(2)产房产后返岗护理人员重返工作准备度状况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2.1 RRTW评分现况本研究共发放30份调查问卷,全部当场收回,问卷全部有效。30名产后返岗护理人员中重返工作准备度多数处在主动维持阶段,占比为73.33%(22/30),RRTW评分为(3.94±0.30)分,不确定维持8例,RRTW评分为(3.15±0.85)分。
2.2 单因素分析不同受教育程度、职称、返岗培训状况、家庭支持状况、值夜班状况、返岗时间的产后返岗护理人员的重返工作准备状况不同(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n(%)]
2.3 多因素分析将表1中P<0.05的因素(受教育程度、职称、返岗培训状况、家庭支持状况)进行赋值,具体赋值情况见表2。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护士职称、无返岗培训、家庭支持度低、值夜班、返岗时间<3个月为产后返岗护理人员的重返准备工作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赋值情况
表3 多因素分析
产后护理人员在休假期间角色定位是患者身份、母亲角色,待其重返工作岗位时需经历心理、身体、家庭冲突、工作有关知识与技术更新等准备,若未做好充分准备,极有可能在重返岗位后产生不适应状况,甚至拒绝返岗或者离岗,尤其是低年资护理人员产后返岗初期多伴有严重不良适应[9-10]。研究指出,返岗后护理人员多伴有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其心理压力主要源于不适应母亲角色、子女健康、子女不良照料、工作恐惧等[11]。产后护理人员在返岗初期面临诸多困扰,也会提高护理工作风险系数,导致产后返岗护理人员变成护理差错多事故高危人群[12]。因此,需了解产后返岗护理人员的重返工作准备度与影响因素。
鉴于此,本研究结果显示,30名产后返岗护理人员中重返工作准备度多数处在主动维持阶段,占比为73.33%(22/30),提示多数产后返岗护理人员的重返工作准备度较高,但仍有少数人员的重返工作准备度欠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研究收集全部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职称、返岗培训状况、家庭支持状况的产后返岗护理人员的重返工作准备状况不同,提示产后返岗护理人员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受受教育程度、职称、返岗培训状况、家庭支持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确认上述因素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关系,本研究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护士职称、无返岗培训、家庭支持度低、值夜班、返岗时间<3个月为产后返岗护理人员的重返准备工作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提示产房产后返岗工作人员伴有大专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护士职称、无返岗培训、家庭支持度低等因素时,重返工作准备度极易欠佳。
职称越高则重返工作准备度的水平越高。由护士成长至主管护师可逐渐积累丰富临床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主导力量,于重返岗位过程中,可利用已有丰富临床经验、扎实理论基础与娴熟专业技能尽快适应返岗之后的工作[13]。护理管理者应给予分层干预,重视不同职称产后护理人员的返岗状况。家庭支持度高者,则重返工作准备度高。产后返岗护理人员需平衡工作与家庭,而工作与家庭冲突则使产后返岗护理人员缺乏社会支持,影响工作状态,极易出现职业倦怠感。护理管理者应获取家属对产后返岗护理人员工作与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支持,协助产后返岗护理能顺利返岗。经过返岗培训护理人员可快速掌握休假期间缺失技能等,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管理者应于返岗初期调查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增强产后返岗护理人员的重返工作准备度。护理人员产后返岗时间短则重返准备工作度欠佳,分析原因可能为:产后返岗护理人员于短时间内尚未较好掌握离岗期间新技术与新知识,故随时间推移,产后返岗人员可逐渐学习与熟悉各项新知识与技能,增加重返准备工作度。值夜班产后返岗人员的重返准备工作度欠佳,分析原因为:值夜班使产后返岗人员无法得到充足睡眠,致脑力、体力无法得到恢复,还要面对工作与家庭之间冲突,致使产后返岗人员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与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管理者应酌情减少产后返岗护理人员值夜班频率,制定合理科学排班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值夜班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产房产后返岗护理人员的重返准备工作度整体较高,个别有待提高,而重返准备工作度受大专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护士职称、无返岗培训、家庭支持度、值夜班、返岗时间<3个月等因素干扰,临床可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