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的效果

2022-10-19 00:44尚艳峰常明珠李聪慧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滴眼液结膜酸钠

尚艳峰,常明珠,李聪慧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眼科,山西 长治 046000)

睑缘炎是睑缘部皮肤、皮下组织、毛囊腺体、睫毛毛囊等组织的慢性、亚急性炎症性病变,于眼部疾病中十分常见[1]。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是指一类继发于睑缘炎的慢性角结膜病变[2],起病时不易察觉,病情反复,有多种临床表现。BKC容易与其他眼表疾病相混淆,常易发生误诊,且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导致病情拖延久治难愈或错误的治疗,对视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3]。因此,本文研究眼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物理疗法治疗BKC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定期随访医治的30例(60眼)BKC患者,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3.67个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30眼)。详细告知所有患者相关病情、治疗方案及研究目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男5例(10眼),女10例(20眼);年龄5~53(29.71±14.62)岁。对照组:男6例(12眼),女9例(18眼);年龄7~50(28.78±13.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评估方法

1.2.1临床检查 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眼红、异物感、干涩、眼痒、烧灼感、畏光、流泪等)、就诊经过、用药情况,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最佳矫正视力,使用气动眼压计测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眼睑、睑缘、结膜、角膜情况等。

1.2.2BKC的诊断 BKC的诊断标准[4]如下。(1)患者有睑缘炎。睑缘炎诊断主要依据体征:①睑缘充血、新生血管;②睫毛乱生或脱落、袖套样痂皮、睫毛根部鳞屑;③睑缘结痂、溃疡;④睑板腺开口处闭塞或脂栓、睑脂形状改变;⑤睑缘形成瘢痕、增厚、不平滑。具有②到⑤中其中1个合并①便可诊断为睑缘炎。(2)反复发作或迁延性病史。(3)具有下列典型体征之一:①滤泡性结膜炎、乳头增生、结膜充血;②角膜周边形成溃疡、点状糜烂、新生血管,角膜混浊。(4)角结膜病变随着睑缘炎医治痊愈后,改善显著,新生血管也可见明显消退。

1.2.3BKC的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局部药物及物理治疗。试验组:所有患者接受 1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1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玻璃酸钠滴眼液的操作方法:每日于结膜囊内滴入4~6次,连续用药1~3个月以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操作方法:涂于结膜囊及睑缘,起始每日午睡前及晚睡前各使用1次,病变好转后改为仅每日晚睡前使用1次,待病变痊愈后停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操作方法:每日于结膜囊内滴入4次,连续用药1~3个月,待病变痊愈后停用。物理疗法:每日午睡前及晚睡前,分别用热毛巾(约40 ℃)对眼睑进行10~15 min的热敷,并用一次性棉签将睑板腺开口处的分泌物以及睑缘的痂屑清除干净。

1.3 观察指标(1)睑缘炎症状评分[5]:评估患者的自觉症状程度,以0~3分对烧灼感、流泪、畏光进行分级,以0~9分对眼痒进行分级,最后将每项症状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所得总分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2)睑缘炎体征评分[5]:检查患者的体征并进行分数评估,分别为睑缘充血、鳞屑等涉及到的区域、睑板腺异常开口涉及到的区域、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分泌物情况、泪膜破裂时间、球结膜充血、角膜新生血管等方面,每项均按0~3分计分。最后计算每只眼的各项体征得分,将得分相加即得总分。所得总分与体征严重程度成正比。(3)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每5分钟1次,共2次,等待30 min后检影验光[6],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查得5 m远处的最佳矫正视力。

2 结果

2.1 睑缘炎症状及体征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睑缘炎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睑缘炎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睑缘炎症状及体征评分的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BKC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睑缘炎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BKC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睑缘炎体征评分比较

2.2 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的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BKC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分)

2.3 不良反应两组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明显眼压升高、过敏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BKC是眼科常见的慢性眼表疾病,国外报道该病发病率约为40%[7]。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相关研究报道,BKC是由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等细菌和螨虫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存在睑板腺分泌脂质的质和量的异常及异常睑缘的机械性刺激,存在因误诊而不合理用药等,诸多因素造成眼表组织损伤,引起角结膜病变[8]。目前对BKC的治疗分为两大方面[8]:一方面是针对原发的睑缘炎进行病因治疗,去除局部感染,改善睑板腺功能,治疗措施包括眼睑清洁、驱螨、热敷、熏蒸、睑板腺按摩、局部及全身应用抗菌药物、膳食调整、强脉冲光疗法等;另一方面是针对继发的角结膜病变进行对症治疗,减轻眼表炎症,避免角膜并发症,治疗措施包括非甾体类和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抗炎治疗及抗新生血管治疗、眼表润滑剂、角膜溃疡和穿孔的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较多,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需要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选择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玻璃酸钠滴眼液及物理疗法治疗BKC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是一种含有1 g·L-1地塞米松和3 g·L-1妥布霉素的复方制剂。妥布霉素是一种抗菌谱较广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减少局部组织菌群,控制感染,缓解眼部刺激症状,改善睑缘溃疡、充血、鳞屑等状态。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免疫的作用,可以快速、明显地减轻BKC患者出现的睑缘、结膜及角膜炎症,待炎症反应得到抑制后可逐渐减量避免复发。柯兰等[9]研究发现,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可以改善患者睑缘炎的体征和相关症状,经系统评价后证实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缘炎有效,且安全性较好。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9]一致。眼压升高是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主要不良反应。晏晓明等[5]通过对81例接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的睑缘炎患者研究发现有3例(3.7%)患者分别于治疗后第7、14和28天出现眼压升高,其中2例均升至21.5 mmHg(1 mmHg=0.133 kPa),未予治疗,另外1例在治疗后28 d眼压达27.1 mmHg,停用并施以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诊治2 d后恢复。本研究随访中未发现眼压升高等副作用,考虑可能与病例数相对较少有关。

BKC患者通常存在干眼症状。干眼是慢性疾病,治疗药物人工泪液需要长期使用,因此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关注,其所含成分对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不容忽视。多数人工泪液为了延长药品的使用期限,均添加了抗微生物的防腐剂。防腐剂可使泪膜的稳定性降低,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对角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造成损伤;还会使泪液的蒸发加快,加重干眼;使角膜伤口的愈合缓慢[10]。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理化性质与泪液类似,具有优异的保水性,在滴眼后可快速提高眼表湿润程度,降低泪液渗透压,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为眼表细胞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具有促进角膜上皮伸展、防止角结膜干燥及促进角膜创伤愈合的作用[11]。本研究采用的玻璃酸钠滴眼液为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随访观察证实其长期应用安全有效。

BKC患者长期存在睑板腺功能障碍,热敷可以改变睑板腺脂质状态,使睑脂分泌加快,睑板腺的开口畅通,从而促进睑板腺内堆积物的排出,提高泪膜的稳定性;通过清洁睑缘可以帮助去除结痂和分泌物,减少患者的不适,利于药物的吸收[12]。本研究选用毛巾热敷配合睑缘清洁的物理疗法,经观察效果确切,且简单、方便、安全,患者随时随地均可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睑缘炎和角结膜病变较睑板腺功能障碍和干眼恢复快,治疗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13]。治疗过程中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减退睑缘和角膜结膜的炎症后,仍需坚持长期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物理疗法巩固疗效,并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BKC的复发。

综上所述,眼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玻璃酸钠滴眼液及物理疗法治疗BKC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无明显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该治疗方案的不足在于还需扩大研究样本、延长观察时间。本研究涉及的病例主要为轻、中度BKC患者,对于重度BKC患者的治疗观察有限,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滴眼液结膜酸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蛋白ACE2和TMPRSS2在人结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过敏性结膜炎 用药&护理
关节注射玻璃酸钠,好吗?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滴眼液不可随意用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