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的三维探析*

2022-10-19 17:46
中国德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段教师队伍思政

■ 王 真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其能否讲好思政课。2019 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何以重要、要义何为、路径何在,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的核心要义

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指向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发展“手拉手”,把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有利因素,提升素质能力。此基础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的核心要义有以下三点。

(一)指向同一目标,统一发展标准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何为素质优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作出了“六要”的集中回答,这也成为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标准。“政治要强”体现为思政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个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怀要深”体现为思政课教师要心系家国、关注时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思维要新”体现为思政课教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效引导学生正向思考。“视野要广”体现为思政课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能“纵观中华千年”并“放眼看世界”,以深厚的理论、宽广的眼界引导学生。“自律要严”体现为思政课教师知行合一、严于律己,实现“行为世范”。“人格要正”体现为思政课教师要以自身人格之美感染学生,用真理之美感召学生,用理论之美赢得学生。

(二)凸显整体功能,强调合作协同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实现各学段教师协同合作,促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的充分发展。为此,必须处理好教师队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明确以下两点。

一是整体发展不等于同质化发展。各学段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不是要全体思政课教师实现同质化的发展,而是在统一发展标准的规定下、在同一教育目标的指引下相互配合,守好各自的“一段渠”,依托各学段特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呈现各学段不同的课程内容,实现各学段不同的课程目标。大中小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各有任务安排,也各有具体能力要求,需特别注重发展小学教师启蒙学生道德情感的相关能力、初中教师打牢学生思想基础的相关能力、高中教师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相关能力、大学教师强化学生使命担当的相关能力。

二是协同发展不仅限于学段范围。一体化不止于强调纵向学段配合协同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功能最大化,还延伸至横向各学段利于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发展的一切有利要素的协同配合,以促成最大效度的教师发展。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方针政策以及教师自身情况都能够成为教师能力发展的可用条件,思政课教师要有能力紧抓一切有利条件,改变不利发展境遇,实现全要素协同,促进自身发展。

(三)关注变化实际,因时因势制宜

因时势而变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要守正创新。“守正”即始终坚持一体化的方向指引,明确这一方向是党和国家根据当前教育现状有针对性提出的实践指南,是以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为理论依据的科学构想。身处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新方位,置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创新的前提之一在于明晰一体化并非永恒不变的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无论是方向引领者,还是思政课教师,都要以时代眼光审视教育的变化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构建新的发展设想。创新的前提之二在于洞悉一体化不是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唯一正确之路,探寻多元发展路径是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的价值意蕴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提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之下,体现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容要求,彰显着与之共同的一体化精神内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只以各学段的纵向衔接为抓手,更在教学要素的不同方面探索一体化架构。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教学中的关键要素,其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目前学界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的路径研究多集中于配齐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养、搭建互动平台三大方面,如有学者认为实现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除配备数量充足的教师,还应对思政课教师进行立体化培养,并搭建各学段教师沟通平台。可见,专业发展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建设的客观要求。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精神内涵在于实现思政课系统内部各教学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发挥思政课的最大实效。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发展一体化建设作为其子集之一,强调统筹教师发展的全部有利要素,以实现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二者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彰显着共同的精神内涵。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诉求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发展的统一标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前者是后者之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二者具有一致性。可见,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无论是朝向自身发展维度,抑或教育发展维度,其结果指向是一致的。力学认为合力最大值就是同向情况下各个力大小直接相加,同理,思政课教师“力量”的最大发挥就是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向同行,达成“六要”标准,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整体素养还要提升,既反映出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发展存在问题,也指明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要求。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促进纵向各学段教师携手共进,横向统筹优化全部发展要素,是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能力的有效之策,于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三)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全新向度

一体化的专业发展蕴含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共执同一发展目标,协同合作,成长进步的基本特征,昭示出“学习共同体”这一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全新向度,有利于激发思政课教师的主体自觉,实现发展资源共享,进而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共同体”概念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用以解释近代西方社会工业化进程中“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之后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将这一概念引入教育领域,并指出当人们有共同目的,并为此调节自身行为,那么这些人便形成一个共同体。1995 年,美国学者博耶正式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认为其是因共同使命和愿景而一起学习的组织。通过上述内涵梳理可总结出“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基于共同目标,协同合作、分享反思。这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高度契合。基于此,也可以认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之实质就是建立全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学习共同体”。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有其作为“学习共同体”的独特优势——实现发展资源共享,激发教师主体自觉。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能够打破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学段壁垒,给予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更多交流互动、分享反思的机会,促使思政课教师从封闭于学段内的相对孤立状态中走出来,接触全学段的发展资源,唤醒内心对专业发展的欲望,激发行为上对专业发展的追求。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路径

(一)统筹规划与分段指导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为其提供了方法论指引: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要注重局部,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就要统一指挥,统筹规划。“统一指挥”是法约尔管理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组织各级只服从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以此保证政令统一、行动一致。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涉及多个学段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各有不同,如大学一般由省教育厅负责,中学多由市教育局负责,而小学则由区教育局负责。各教育主管部门应协调磋商、统一指挥,则可以保证一体化过程中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同向同性、携手共进。“统筹规划”强调对复杂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指示,在教育部系列文件精神指引下,科学规划本地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的具体工作,制订合理的培训培养方案、搭建交流平台等,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打下一体化建设基础。

注重局部,推动全局,就要分段指导,因地制宜。各地、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发展有其个性化特征,分段指导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明晰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发展的主要矛盾,依据主要矛盾找到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要点,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理论功底相较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较弱,而较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法研究方面有待加强,中小学工作重点在理论素质培养,高校在教法能力提升。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还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思政课教师发展实际,找寻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方案,如对于高校实力较强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可依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而对于中学实力较强的地区,则可联合思想政治课名师工作室推进此工作。

(二)自觉发展与外在培养相结合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不仅是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师”的发展过程,也是其作为主体的“人”的成长过程。作为发展过程,其是内外因发展的结果,作为成长过程,其更是主体自觉性发挥的结果。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首先应该重视思政课教师的自觉发展。思政课教师发展的自觉性是其主体性的表现,强调其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思政课教师自觉发展的内容包含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确信、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这不仅指明了思政课教师作为“职业的人”的能力发展路径,也蕴含着其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成长之路。思政课教师无论是实现自身作为“人”的发展,还是作为“教师”的发展,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影响,都应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明晰为人为师目标的一致性,清楚自身能力的优势与不足,重视自我对话,主动学习反思,增强发展信心,实现自我超越。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即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必要条件。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离不开来自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和国家的外部支持,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培养机制是最直接的外部建设路径。抓好存量培养是完善思政课培养机制的基础。实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在大学中培养“未来教育家”,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在职培养是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的重点。合理安排在职思政课教师的轮训计划,适当增加主题轮训以牢固其信仰。同时要注重从在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中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如鼓励其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增强其理论能力与教育研究水平。

(三)机制激励和平台保障相配合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离不开必要的制度和平台建设。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师评聘、退出等激励机制提供发展动力,大中小学思政课“学研育一体化”平台提供发展保障。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并非被动发生,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是关键。思政课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建基于自觉意识,生长于外部条件的激励。自觉意识即思政课教师心怀发展意愿并为之付出努力,而实现外部激励的有效途径是完善评聘机制与退出机制。思政课教师因专业的特殊性,如难以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而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被聘用、评职称,极大影响了其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根据思政课的专业特征,提高评聘机制中教学和研究的比例,克服“唯论文”等弊端,完善思政课教师评聘机制,可以给予其发展以正向激励。而部分体制内的思政课教师因工作稳定,自觉经验积累足以满足教学需求,因而缺乏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依照思政课“六要”素养要求,合理制定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能够给予其发展以负向激励,进而提升其发展的主动性。

“学研育”一体化平台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互动交流、共享育人经验的重要载体,为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学习、教研、育人提供了保障。搭建“学研育”一体化平台,首先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以各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主导,遴选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聘请专业信息技术团队,建设当地思政课集体备课数据库,定期发起大中小学思政课网络集体备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学习。其次,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增强交流合作,积极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走进中小学,了解中小学学情,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理论培训进行帮扶。同时也要鼓励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走进大学,了解大学学情,为大学思政课带去更为多元的教法启示。最后,可由“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开展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活动,如“共讲一节思政课”“同讲主题大思政课”等,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学段教师队伍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