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资源开发研究与探索

2022-10-19 17:46张瑞革吴清华
中国德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育人中心青少年

■ 张瑞革 吴清华

2022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强调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过去40年来,在发展青少年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基金会能够把握时代主题,发挥特色优势,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发挥资源优势,服务教育改革,围绕研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把握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特别是对全社会协同育人、重视实践育人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理念,并将其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实现知行合一,激发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中心以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主动把自身的资源优势与育人的实际需求对接,并且抓住了课程这个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坚持把社会资源课程化,与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研发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了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提升了自身的育人水平。

二、以场馆资源为基础,优化环境条件

中心场馆内有提高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创资源、提升青少年审美素养的艺术资源、引导青少年感知志愿精神的青少年志愿服务岗位资源、促进世界青少年开展交流的平台资源等。例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方面,中心有深刻展示传统文化内容及其浸染下的生活样态的“粹”空间,包括国学书院和非遗传承两大主题区域;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心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空间”,空间有音乐区、电子区、机械区、动画区等6大展项区域90余个体验展项;在提升审美素养方面,中心有200余名专业教师、5大艺术门类、40余个艺术项目、70余间专业教室构成的艺术教育资源。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工作的过程中,中心重点思考如何将以上资源转化为可供广大青少年选择的学习实践资源,如何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进一步转变育人方式、拓展育人载体、提升育人实效,使中心这样的社会资源单位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

以“小河长可持续发展目标工作坊”活动为例,清洁饮水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为激发青少年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储备节水护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发现和解决水资源问题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此活动。青少年成为小河长志愿者,去社区、河岸实地调研,探索发现问题,运用思维工具理解、分析问题,同时邀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水利部有关专家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打开孩子们的视野。

三、以实践育人为导向,提升内容品质

基于中心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艺术美育等场地展项资源及志愿服务、国际交流等平台资源,整体设计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目前基本构建了以实践育人为核心理念,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类、跨学科创新实践体验类、艺术素养培养类、剧场展演情景类、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类、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互动类以及劳动实践等7大类共500余节活动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

中心的综合实践课程研发和实施始终面向学生,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品格、能力的综合培养,特别关注到了学生的成长体验和实际获得,形成了一批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实现知行合一,激发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活动课程案例。在课程研发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强调多种学科、多种体验、多种方法、多种能力,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等特点。

以“中秋茶会”活动为例,中心茶道教师充分利用茶花香空间这一茶文化体验场地资源,带领孩子们从净手入席、品鉴香茗的茶礼仪入手,共同赏析经典诗词和音乐中的茶文化,再链接到太空中的一杯茶(如何在太空中泡茶喝),实现了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艺术美育的融合。

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无论对学校教师还是资源单位的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场所、资源的使用、教学组织形态、教与学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为适应育人方式变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中心坚持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师队伍成长,开展了包括讲述育人故事、教师说课评课、理论研修专题班等一系列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发挥各类活动课程的隐性教育作用,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北京市2021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讲述育人故事活动中,中心成为唯一的社会协同育人获奖单位。

四、以协同合作为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2018年5月28日,中心与北京市教委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协议约定由双方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中心”,为学生有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开辟更广阔的实践空间,提供更优质的实践资源。

在双方合作机制下,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工作的专业支持力量,由不同学科教研员与中心课程研发团队对接,研讨各类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同时,中小学校根据学校教学特点,派学科教师深入考察中心场馆资源,深入研发符合学校需求、深受师生喜爱的活动课程,逐步建立了一支“中心教师+教研员+学校教师”的合作研发队伍。

同时,中心还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参与课程研发。以京剧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研发为例,充分整合中国戏曲学院、文旅部百姓戏曲馆项目组以及北京国粹文化传承促进会等机构资源,邀请孙毓敏、顾玉杰等京剧名家作为专业指导,与北京小学、丰台一小等中小学校共同开展京剧实践体验活动,努力把握课程研发方向,理清课程建设目标,明确操作方法、步骤等,为京剧实践体验活动呈现夯实了基础。

五、以实验示范为目标,扩大社会效益

着眼未来,中心在五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五育并举的体验式教育模式,按照“实验性、示范性”总目标,充分发挥“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社会资源单位服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探索经验,不断扩大社会效益。

一是研制社会场馆资源开发标准。2020年,我们与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启动起草编制《社会场馆服务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标准》,从运行、管理、服务、资源开发、课程等多个方面提高基地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是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心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路径。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进一步规范、优化线上活动课程内容,扩大线上活动课程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和其他突发情况作好准备。

三是助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结合中心功能优势,将场馆活动与送活动进校相结合,目前已将50余节活动课程送课进校。下一阶段,中心将继续完善各类活动课程内容,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推进机制,为广大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优质、多元的资源菜单。

宋庆龄先生曾说,教育培养少年儿童,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专家的事,而应看作是全社会、全民族的责任和义务。未来,中心将继续探索协同育人的经验做法,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深入推进实践育人,为实现“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贡献我们的力量!

猜你喜欢
育人中心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先定中心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