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尚古书学思想及其实践刍论
—以取法《集王圣教序》为中心

2022-10-17 11:46胡中一
书画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王铎二王点画

文_胡中一

北京人文研修学院书法院常务副院长

内容提要:明清之际,书法风格发生重大变革:由清雅秀逸的手札尺牍书风向大幅纵式大草书纵肆排奡风格发展。王铎在这场书法思潮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王铎与古为徒,于传统深入挖掘,为其“变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书学思想具有尚古而不泥古的特点,是其书风得以独树一帜的理论保障。而王铎终生学习“二王”书风,尤以《集王圣教序》为圭臬,师《集王圣教序》而能自化是尚古书学思想的有力注脚。

明末清初,江山易代。书法风格也迎来了巨大嬗变:由手札尺牍的清雅秀逸书风转向大幅纵式大草书纵肆排奡的风格。在这场书法革新洪流中,代表人物有徐渭、王铎、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其中艺术成就最大的为王铎。王铎成就如此突出,与其崇古尚古思想及其实践分不开。

王铎与古为徒。根据“艺术发展自律性”,继承与发展是艺术发展流变中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一对范畴。在书法领域中,继承是对传统的追认与溯源,只有入古深,才能不断提炼传统元素;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只有“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才能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王铎的书学轨迹,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本文以王铎习《集王圣教序》为中心展开论述。

一、王铎取法及风格分期概述

王铎学书以古为本,立于传统之上,涵泳传统经典,集百家之所长。其学书上追魏晋,下及元明,取法对象多元,张芝、王羲之、颜真卿、米芾、徐渭,无一不是取法对象。王铎跋《琅华馆帖》云:“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必执古法于不言者,不过文其不学耳。”

王铎行草书取法两晋到元代书家,以“二王”为根基,融合了张芝、颜真卿、米芾乃至徐渭等书家的长处。

梳理王铎书作,可以将王铎学书划分为三个阶段。入古期,以40岁为界。这一时期王铎深入学习传统经典,主要取法对象为“二王”。这一时期,可以“造作”概括。傅山以为,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造作”一词意为不自然。王铎一味临摹古人,虽深入肯綮,却未能深谙“书中须有个我”。艺术在某些问题的探讨上是相通的。林纾在论文章时,专辟一节“造作第四”,以论“造作”。其云,“作文时,不可专摹古人,须使有个我在”,“生入古人句法,谓之饾饤”。饾饤比喻文辞的堆砌、罗列,可谓一味泥古。傅山评王铎四十岁之前书法似有此意。王铎早期书宗“二王”,亦步亦趋,尤倾心于《集王圣教序》。40岁至50岁为王铎书法第二期,即求变期。这一时期,王铎在“二王”之外,取法虞世南、张旭、颜真卿、怀素、米芾诸家,尤倾心于米芾。这一时期,王铎汲取各家之所长,笔法跌宕,结体奇崛,章法朴茂。王铎书法风格成熟期是50岁以后,这一阶段王铎遗貌取神,抒发性情,最终形成生拙排奡、纵横恣肆的独特书法面貌,其书法也达到“有明第一人”的高度。

二、王铎尚古书学思想下的实践—以师法《集王圣教序》为例

王铎书法成就与其崇古而不泥古的书学思想密切相关。正如王铎跋《琅华馆帖》云:“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又有《临淳化阁帖》笺注云:“二王,诸家所宗。不师古,詈古,孔子奚为好古信古乎?可叹!”王铎一生学古,入古深,但不泥古,最终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下文以王铎临《集王圣教序》(图1)之作及相关风格创作为例,以期对王铎入古有一定的了解。

图1 怀仁 集王圣教序(局部)

怀仁《集王圣教序》在历代备受书家推崇,后世书家从中得到滋养而能独树一帜者颇多,《集王圣教序》可谓不可不学的经典行书法帖,王铎就是习《集王圣教序》具影响力的书家之一。

《集王圣教序》为唐代集字作品。王羲之行书纵横牵掣,用笔酣畅流利,横、纵、斜笔画衔接中,锋颖所及往往以环圈示人,直中寓曲,曲势回环。如图1中“及”字末笔之处,弧线与“一拓直下”点画相呼应,曲直相生。《集字圣教序》虽为拓本,用笔亦方亦圆,有些笔画以圆转代方折。如图1中“而”字,横折钩处运用回兜之法,纡徐缓和。

纵横点画衔接的笔势引带有时以实笔环兜出之,裸露出引带的轨迹,使之与纵横点画合为一体,呈现出弧线变化多端的圈环形态。这种笔意圆融的圈环与“一拓直下”点画的配置多有曲直相生之妙。王羲之行书以直势为主导,以精密为基调,环兜笔法的运用有效地起到了辅以曲势、融以婉通的调节作用。

《临圣教序》(图2)轴是王铎34岁时临作,王铎年15岁时就致力于学习《集王圣教序》。王铎曾言:“《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现在见到的王铎最早的《集王圣教序》临作,为其34岁所临。从这件书作中可以看到王铎入古之深,这印证了王铎书学理念。钱谦益评其:“秘阁诸帖,部类繁多,编次参差,蹙衄起伏。趣举一字,矢口立应,覆而视之,点画戈波,错见侧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对比王铎临作,除增加了线条的力度与动感之外,可谓毕肖王书。

图2 王铎 临圣教序(局部)

王铎《临圣教序》轴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在深入的临古基础之上,王铎在创作时能够将其所学灵活运用。从流传下来的王铎临《集王圣教序》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其他临作所不同的是,王铎临作对王羲之行书字势、形势的把握极其精准。王铎深谙行书根本,有些字形看似改造,偃仰起伏变化颇多,实则行书笔意盎然,能够避免集字作品行气稍乏的弊病,用笔钩环盘纡,气势贯通。王铎在《集王圣教序》风格的基础上,又能自出机杼。用笔上,王铎临作增圆润于雄强之上,深得右军“龙跳天门”之姿,又有涨墨出现,使其作品更生动。

王铎《行书题青阳山庄五律十首册》(图3)为明崇祯七年(1634)所书。该作点画清丽峻雅,行笔雅逸清畅,别有意态。从字形、笔意来看,其与《集王圣教序》如出一辙。部分字或借鉴其他书家,或由灵台发越,自出机杼。由此可见王铎入古之深,亦可见王铎师古而能自化。

图3 王铎 行书题青阳山庄五律十首册(局部)

在临习《集王圣教序》22年后,王铎写了一个题跋,反映出他对《集王圣教序》的喜爱:“每遇烦惫一披瞩,辄有清气拂人,似游海外奇山,风恬浪定,天光水像,空荡无岸。此中消息,如文如诗。口之晓泠,不可单也。即强形容,他人未必喻。故曰:可为知者道。”从王铎自述临习经历可知,王铎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遗貌取神的境地。

王铎于《琼蕊庐帖》跋中云:“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王铎离形去知,不以古人之法为窠臼,又汲取百家之长,最终形成独特书风。《评书帖》云:“王铎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然体格近怪,只为名家。张瑞图书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张二家力矫积习,独标骨气,虽未入神,自是不朽。”王铎最终在长条幅的行草作品形制上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用笔横披竖抹、中侧互用,加重线条力度及厚度,线条既劲健浑厚又连贯流畅,既凝重迟涩又连绵恣肆,或细如纤发,或粗可扛鼎。在结构上,疏密欹侧,变化极大,对比强烈。在章法上,或字字紧贴,有意压扁字形,字距紧密,行间疏朗,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可聚可散,左右腾挪,增强横势。无论字字连属较少还是连贯紧密,全篇均浑然一体,整体感极强。我们可从其代表作《过中条》《临阁帖》中一窥究竟,而从这些作品中亦可见到《集王圣教序》的影子。

结语

王铎于明清之际,开一代新风,与其尚古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早期,他在临摹上追求形似,不失毫发。后期,他追求神似,遗貌取神,为情感的宣泄找到了载体。王铎书作既丰富了行草书的艺术表现力,又表达了书家的内心情感,对后世影响巨大。王铎学书经历对我们也有积极启发。书法学习既要基于传统,又要创新。只有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

猜你喜欢
王铎二王点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七绝·春雪
秦淮“二王”往事录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漫画
漫画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