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敏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3)
精神科病区的护理工作繁重且护士心理压力较大,如何做好护生的带教工作,使其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是精神科护理带教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1]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率先兴并引入我国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习,并以小组成绩为评估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包括师生间合作、学生间合作和学习小组间的合作等。体验式教学法[2]源于美国教育家David A.Kol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是指学生通过体验激发个人潜能,并结合经验去感知、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真实体验、观察反思、抽象概括和检验假设4个阶段。本研究在精神科护理带教中联合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与体验式教学法,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精神科病区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60名护生为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护生共30名,均为女性和大专学历,年龄19~21(20.07±0.58)岁;对照组护生共30名,均为女性和大专学历,年龄19~21(20.23±0.68)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老师采取放手不放眼、手把手教和示范的形式进行进行跟班带教实习。此外,每周由总带教组织1次精神科典型病例的教学查房。
实验组联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与体验式教学法,带教老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将护生分为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安排4次体验式教学活动,每周1次。教学实施步骤如下。(1)护生分组:根据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STAD)进行分组,即按照入科理论考核成绩或每周小组表现评分,从高到低、从低到高的两头相向分组,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包含4~6名护生,自行选取1名组长或者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学习任务的分配和组员的小组表现评分,包括完成进度(10分)、质量(60分)、合作性(20分)、考勤(10分)。(2)体验式教学活动:选取精神科开放病区的典型病例,并根据体验式教学法的4个阶段组织各小组护生进行学习。第1阶段为真实体验,主要通过多媒体播放患者治疗与护理时的视频和图片,如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症等,引导护生回忆之前的护理经历并相互分析。第2阶段为观察反思,通过PPT讲解精神科的护理知识,小组成员通过观察带教老师的讲解,共同针对认知方面的误区进行反思。第3阶段为抽象概括,通过知识提问,让护生在小组讨论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选取1名小组代表回答提问。第4阶段为检验假设,通过PPT展示3个典型病例,要求各组护生书写1份案例分析的结果,小组代表对本组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汇报,小组间进行相互评价,最后带教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评价护生在带教前、带教后的考核成绩。理论知识采取问卷星笔试的方式,共50道选择题,每道题2分,80分为合格(百分制);操作技能采取科室长或总带教现场评价的方式,80分为合格(百分制)。
应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两样本独立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带教前的考核成绩相近(P>0.05);带教后实验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精神科护生教学前和教学后的考核成绩(分,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护生带教前的考核成绩无统计学差异,但带教后实验组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小组合作学习与体验式教学法联合应用的教学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生的理论与操作水平。这与相关研究结果[3]一致,分析原因如下。
小组合作学习联合体验式教学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可使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有助于提高自身学习效果的同时,积极帮助小组成员的学习,形成积极互赖的关系;通过设置书写案例分析结果等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可促使护生表达自身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有助于激发学习潜能与积极性;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轮流担任组长和小组表现评分等方式,提高教学参与度,并及时反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参与4个阶段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在真实体验阶段可将护生带入一个真实的精神科护理情景中,引起对所学知识的新感悟与疑惑,改变对精神科护理的认知;观察反思阶段可引导护生对体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回忆,并反思在精神科护理认知方面的误区,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理解;抽象概括阶段可使护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相互讨论、汇报和总结,从感性学习转变为理性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检验假设阶段可使护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对知识运用的正确性进行检验,进而显著提高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与体验式教学法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在精神科护理带教中值得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