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凤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广东 江门 529000;*通信作者 陈文凤 171380265@qq.com
女,31岁,主诉:反复下腹隐痛半个月,发现盆腔包块10 d。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36 921 μg/L。超超声检查(图1A、B)提示:子宫前方混合回声团,性质待查。MRI检查(图1C)提示:子宫前壁浆膜下肌瘤(变性)。患者行腹式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①(子宫)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伴局部出血及坏死;②送检(大网膜)组织见肿瘤组织浸润;③自检(左、右宫旁)未见肿瘤组织;④慢性宫颈炎,未见癌组织;⑤分泌期样子宫内膜。
图1 女,31岁,子宫卵黄囊瘤。超声示混合回声性肿块(箭),肿块与子宫关系密切;肿块与子宫连接处血流较丰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周边及内部见少量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56(A、B);MRI示子宫前壁浆膜下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箭),边界清晰,扩散加权成像(b=800 s/mm2)大部分弥散受限,常规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呈持续强化,可见无强化区,子宫深浅肌层分界清楚(C);UT:子宫
YST又称为内胚窦瘤,属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是原发生殖细胞肿瘤中的一种,是由于胚外结构卵黄囊发生恶变引起,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很快,易出现转移和复发,预后较差,临床罕见,发病年龄多较小[1-2]。YST病灶多位于性腺,性腺外主要发生于近中线部位。肿瘤一般为单发,体积较大,有包膜;肿瘤大部分为囊实性、实性及囊性椭圆形,边界清晰,肿瘤较大且增长迅速,血供丰富,经常有出血及坏死液化区。血行转移为其主要转移途径。血清甲胎蛋白升高有重要参考意义[3]。李萌菲等[4]报道YST位于纵隔时,纵隔肿物均表现为囊实性,且以囊性为主,囊性部分为坏死或黏液变性,是本病的特异性征象,钙化是常见征象。
本例子宫YST影像表现为子宫前壁相连的外突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以实性为主,部分为囊性。与李萌菲等[4]的报道相同,病灶发生于近中线部位,单发、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囊实性,血清甲胎蛋白明显升高;但本例无囊性分房、坏死钙化。YST早期临床诊断困难,若年轻患者近中线部位出现单发肿块,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结合超声和MRI的主要特征和血清甲胎蛋白检查,对其做出可能性诊断。
子宫YST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子宫浆膜下肌瘤:典型子宫肌瘤多呈低回声,内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边界清,肌瘤变性时可有液化坏死、钙化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周边见环绕状血流信号。该病例与浆膜下子宫肌瘤变性相似,不易鉴别,不同点是无环绕状血流信号,内部回声无栅栏状低回声。②子宫肉瘤:多数为原有子宫肌瘤的恶变,肿瘤短期内迅速增大,与周边肌层分界变模糊,假包膜消失,瘤内变成极不均匀的低回声,或出现絮状不规则液性暗区,但有时肿瘤边界清晰,仅表现为不均质斑块状高回声。目前的证据不支持子宫肌瘤恶变。
总之,子宫YST影像表现无特异性,表现为血清中甲胎蛋白常异常升高,诊断需依靠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