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背部角化棘皮瘤超声表现1例

2022-10-15 04:00张秀娟杨冉赵胜男孟夏孙志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角化鳞状肿物

张秀娟,杨冉,赵胜男,孟夏,孙志霞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超声科,吉林 长春 130000;*通信作者 孙志霞 sunzx@jlu.edu.cn

1 病例简介

男,75岁,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背部肿物45 d,初为米粒大小,呈渐进性增长,偶有疼痛,伴发痒,局部皮肤发红。体格检查:右侧鼻背部可见一大小约1.5 cm×1.0 cm肿物,局部皮肤发红,表面可见陈旧性结痂。超声检查见图1A、B,超声造影结果见图1C~G,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提示:右侧鼻翼皮肤层内占位,良性可能性大。术前未明确病理类型,行静吸复合全麻下鼻背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角化棘皮瘤(图1H)。

图1 男,75岁,鼻背部角化棘皮瘤。A.超声探查右侧鼻翼肿物皮肤层内见均质低回声团块,团块前方皮肤表层光滑连续,团块无包膜,有清晰边界(箭),大小约1.18 cm×0.52 cm;B.基底部可见多条来自深面鼻部软组织内的小血管进入肿物内,部分为小动脉,呈高速低阻血流频谱,肿瘤浅层血流信号不多(箭);C.超声造影示肿物大小约0.98 cm×0.55 cm,与周围组织相比,可见造影剂自肿物基底部后方软组织内向病灶内缓慢充填,整个过程始终为慢进快退低增强;D.感兴趣区1(病灶);E.感兴趣区1的时间-强度曲线;F.感兴趣区2(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G.感兴趣区2的时间-强度曲线;H.病理诊断为角化棘皮瘤

2 讨论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快速生长但多数可自行消退的皮肤肿瘤,极少发生转移[1]。由于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有时难以与鳞状细胞癌鉴别[2],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超声相结合对于鉴别本病有重要意义。

本例超声特征表现为皮肤层内回声均匀的低回声团块,表皮层为连续的、均匀的线状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无包膜。血供特点为基底部有多条来自鼻部软组织内的小血管进入肿物内,部分为小动脉,频谱形态呈高速低阻型。肿物浅层血流信号不多,无明显淋巴结转移,与Ruiz-Villaverde等[3]提出的角化棘皮瘤的超声特点一致,而鳞状细胞癌与角化棘皮瘤超声特点明显不同,鳞状细胞癌超声多表现为皮肤层内团块多呈不均质低回声[4-5],表皮层为不规则增厚的线性高回声,部分连续性中断,团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血供非常丰富,Alder血流分级III级,部分有淋巴结转移。

此外,单发角化棘皮瘤一般经历3个临床阶段:增殖期、成熟期和消退期。研究表明[3],增殖期的角化棘皮瘤有明显的血管化倾向,新生血管程度不同,对于手术治疗是否需要补充其他临床药物如病灶内注射氨甲蝶呤[6]等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能够有效地区分病灶血流的变化,从而有效地区分肿瘤所在的临床分期,但目前尚缺乏有关本病的超声造影报道。本例超声造影表现为造影剂自肿物基底部后方软组织内向病灶内缓慢充填,整个过程始终为慢进快退低增强。本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病灶血供较少,超声造影示病灶始终呈低增强,推测该肿瘤处于消退期。

总之,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角化棘皮瘤术前诊断上具有优势,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可有助于与鳞状细胞癌鉴别。本例为个案报道,为了更好地辅助角化棘皮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需要更多关于本病的超声影像积累。

猜你喜欢
角化鳞状肿物
宫颈酸性磷酸酶对宫颈异常细胞进行分流的临床意义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滑行肌皮瓣修复眉内肿物切除术后创面疗效研究
手术治疗泪小点周围肿物的60例临床分析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饮酒过量增加皮肤癌风险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