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
单县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山东菏泽 274300
肝癌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发病率较高,全球2020年有将近90万例新发肝癌病例,其中我国肝癌发病例占比高达47%[1]。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早期肝癌检出率明显提高,但部分患者于首次检查时就发现多个病灶,而肝内转移病灶数目可对患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2]。目前临床治疗早期肝癌患者,在肝功能允许情况下,首选肝切除术治疗,此外,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多灶性肝癌患者,临床可采用肝移植治疗。但由于肝移植供体来源有限,手术、介入等治疗方式仍然是临床治疗原发多灶性肝癌的主要选择,但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尚未达成统一认知[3-4]。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对比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应用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5~80岁,平均(58.25±3.59)岁。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6~77岁,平均(58.46±3.66)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原发多灶性肝癌诊断标准,经CT、B超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确诊;②意识清晰者;③无脑部局部病灶体征者;④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②有介入治疗禁忌证者;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⑤合并心、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⑥中途退出者。
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常规检查、胃镜及肝脏增强磁共振检查等,可采用三维可视化评估患者残肝体积。观察组行手术治疗,以患者病灶所处部位、临床分期及肝功能情况等为依据,采用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先于CT引导下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采用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系统,局麻处理后采用射频电极对病灶进行穿刺,再行CT扫描,定位射频电极所处位置后消融,每位点治疗11~23 min。对照组行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采用Seldinger技术,直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固有动脉分支,将碘必乐注入,观察肿瘤染色情况,准确注入适当剂量药剂;注入药物采用卡铂(国药准字H20066752,规 格:50 mg)100~200 mg或 顺 铂(国 药 准 字H20030675,规格:20 mL:20 mg)60~120 mg;丝裂霉素(国药准字H31020504,规格:10 mg)16~20 mg,与浓度为40%的碘化油混悬液5~20 mL进行栓塞化疗,后采用2 mm明胶海绵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治疗每隔4~8周进行1次;针对伴有门静脉癌栓患者,栓塞治疗时不采用明胶海绵及碘油。以mRECIST标准对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应答情况进行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lief,CR)、部分缓解(partial relief,PR)、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及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介入治疗后针对疗效为CR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PR及SD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PD患者可采用靶向综合治疗及射频消融治疗。
①治疗效果:依据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估患者疗效: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且维持≥4周为显效;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且维持≥4周为有效;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②生存情况: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③临床指标:术中记录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④并发症:记录腹腔感染、腹水及继发出血发生情况。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观察组3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9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3)t值P值手术时间(min)33.59±5.29 31.12±5.14 2.183 0.031术中出血量(mL)180.48±25.58 110.55±16.61 14.983<0.001首次排气时间(h)32.46±9.46 23.45±7.74 4.810<0.001下床活动时间(h)25.87±7.56 12.64±6.36 8.738<0.001住院时间(d)9.87±3.48 8.12±3.45 2.328 0.022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多表现为肝区疼痛症状,部分可表现为持续性刺痛及钝痛,多由肿瘤快速生长而引起,进而导致肝包膜张力明显增加[5-8]。临床以患者肝功能情况为依据,目前多采用肝切除术治疗。介入治疗是近年来临床广泛用于原发多灶性肝癌治疗的方法之一,但对于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临床尚未达成统一标准[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6个月、9个月生存率为95.35%、86.05%,高于对照组78.57%、66.6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21.43%(P<0.05)。高兴[12]选取140例原发性多灶性肝癌患者开展研究,对照组、研究组分别行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提示与介入治疗比较,手术治疗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且并发症少,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介入治疗是将栓塞剂、抗癌药物等经由股动脉注入患者肝动脉中,以促使药物于肝脏局部直接发挥药效,可对肿瘤血管造成阻断作用,起到缩小肿块、缓解疼痛作用[13-15]。但介入治疗目前仍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期间需注意患者饮食结构,不仅要确保患者维持营养均衡,还需补充适当水分及热量,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代谢[16]。而相较于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能是由于手术可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病灶,为患者后续接受综合治疗提供更多机会,进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目的[17-18]。此外,介入治疗后针对疗效为CR患者再行手术治疗,PR及SD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PD患者可采用靶向综合治疗及射频消融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并发症风险,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可确保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介入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限,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具有显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