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食物受很多人的喜爱,不仅因为其营养价值高,更为突出的是它们的味道总是那么的鲜嫩味美,吃了之后总让人记忆深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贝类主产国,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海洋中,生活着800 余种贝类,贝类养殖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0%以上,是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养殖品种主要有扇贝、牡蛎、青蛤、文蛤、蛏等十余种。
贝类食物优质蛋白含量丰富。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而贝类食物属于高蛋白食物,鲜贝类的蛋白质含量在10%—20%,干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如每100 克蛏子含有7.3 克,蛏干含有46.5克;每100 克扇贝含有11.1 克,而扇贝干含55.6 克;每100 克贻贝含有11.4 克,而贻贝干含有47.8 克。
贝类食物脂肪含量低,且容易吸收。贝类的脂肪含量不高,平均在1%—3%,而且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呈液态,容易被人体吸收。
贝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贝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的含量也不少,而且还含有维生素B。
贝类食物含有大量的矿物质。贝类中含有丰富的锌、钙、钾、硒,尤其是铁的含量较多。如每100 克蛏子含有33.6 毫克的铁,含有55.14 微克的硒;河蚌含有26.6 毫克的铁,含有20.24微克的硒。生蚝,是含锌最多的,被称为“锌之王者”。锌在人的生长发育、免疫、代谢等方面,特别是在男性生殖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竹蛏,含钾丰富,钾能够维持血压正常,调节神经系统,保持体液平衡。还有蛏子、鲍鱼,在贝类里属于高钙食物,摄入充足的钙有助于保护骨骼和牙齿健康,维持正常肌肉和神经功能。
贝类当中还含有两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EPA 和DHA,能够减少甘油三酯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水平,其中DHA 成分还称为“脑黄金”,多吃有助于健脑、提高记忆力。
吃贝类食物,特别要注意的是贝类容易被致病菌和寄生虫污染,烹饪一定要熟透再吃更安全,避免引起食物中毒。此外,贝类食物还含有一定的重金属,比如汞,建议吃海鲜食物的时候,搭配一些蛋白质食物比如酸奶,还有一些富硒食品可以解毒、排毒。另外,贝类食物通常嘌呤含量比较高,不适合痛风和高尿酸人群。水里生长的食物,往往属寒性,阳虚体质和胃寒者适量吃,吃得时候加一些姜片更好。
牡蛎、扇贝等贝类水产中可能会含有超标的麻痹性贝毒,易引起中毒风险,食用时有如下建议:
一是在食用前去除其内脏。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贝类生物各个器官组织中,积累的麻痹性贝毒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消化腺、裙边、腮、性腺、贝柱。因此,在食用前应去除贝类内脏,尤其是它的消化腺及裙边,这样可一定程度地减少摄入其所含有的毒素。
二是不喝蒸煮后的汤汁。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的生物毒素,在烹饪过程中会逐渐由贝类本体溶解至汤汁中。因此,在食用时尽量少喝或不喝蒸煮后的汤汁,也可一定程度地减少摄入毒素的含量。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非常不建议大家食用自己在野外捕捞的贝类,这类贝类的生长环境没有经过严格的监测以及检验,其安全性大多不具保障。目前,对麻痹性贝毒尚无特效药,也没有比较好的自救办法,若大家在食用贝类水产后,出现恶心、呕吐、肌肉麻痹等疑似中毒的症状,则应该立即就医,并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进食史,以免耽误治疗。
文蛤,又名花蛤,其贝壳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其功效:清热利湿、化痰、散结。家常做法有:文蛤蒸蛋、辣炒花蛤、文蛤豆腐汤。
生蚝,属双壳类软体动物,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生蚝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著于其他物体上,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其功效:养肝,补肾,壮阳,提高免疫力,提高代谢,通淋散结,健脑。家常做法有:蚝烙、烤生蚝、银丝蒸生蚝。
扇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海的种类最为丰富。中国已发现约45 种,其中北方的栉孔扇贝和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及长肋日月贝是重要的经济种。扇贝又名海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其功效:调理肠胃,补肾,养胃健胃,滋阴补阴,暖胃。家常做法有:蒜蓉粉丝蒸扇贝、扇贝木耳丝、扇贝蒸蛋。
蛏子,生活在浅海泥沙中,有左右相等的两个贝壳,壳质脆薄,呈长方形,表面常生长一层浅绿色的薄皮。蛏肉味道鲜美,是比较普通的海产食品。其功效:调理肠胃,提高免疫力,滋补,解酒。家常做法有:辣炒蛏子、清炒蛏子、盐焗蛏子。
蚬子,是一种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有环状纹,生在淡水软泥里,肉可吃,壳可入药。蚬子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煮食、凉拌、爆炒、做馅等,风味各异,却都鲜嫩异常。其功效:养肝,补血。家常做法有:红烧河蚬、韩式海鲜大酱汤、鲜紫苏炒河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