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电视剧《梦华录》中的唐宋音乐二三事

2022-10-11 02:44文字钱滢舟
音乐爱好者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坊梦华琵琶

文字_钱滢舟

近期,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掀起了大众对宋代文化的关注。该剧的时代背景设定在北宋年间,主要讲述了三位身份“低微”的女子在北宋都城东京“创业”的故事。“梦华录”三个字取自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书中详细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的风俗人情。可以看出,编剧不单单想要呈现一部精彩的影视作品,更多的是想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通过影视作品的形式传递给观众。

说起唐宋文化,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升,造就了自唐代以来女性别具一格的社会风采。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剧中的三位女主人公有勇气到大城市来“创业”。紧随其后的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据说,在宋朝就有了如今相当火爆的“外卖”行业。与此同时,民间文艺形式纷纷兴起,一时之间,曲子词、说唱音乐等各类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在“瓦舍”“勾栏”中各显神通。此外,电视剧《梦华录》中所展现的乐伎制度也在此时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剧中的主人公之一宋引章是号称“江南第一琵琶手”的乐伎,通过她的视角,观众可以在欣赏精湛演奏技艺之余,进一步窥探一千多年前唐宋时期繁荣的音乐与乐伎生活。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契机,来聊聊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

编剧怎么还有关汉卿?

喜爱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应该不难发现,《梦华录》前半部分的剧情似乎和时下流行的古装偶像剧套路不同。实际上,这部分内容改编自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汉卿本人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在八百年后竟然以编剧的身份出现在一部电视剧中。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在元代发展到了极其繁盛的局面,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戏曲形式,而关汉卿正是创作此类型作品的佼佼者。

宋代勾栏演出场景

元杂剧的结构通常以“折”为单位,等同于歌剧中的“幕”。演出形式由“曲”(歌唱)、“宾白”(语言)、“科”(动作)组成。其中,“曲”占据中心地位,通常由一个人主唱,加以琵琶、锣、笛等乐器进行伴奏,如同大家熟悉的京剧形式。

元代的整体风气导向与宋代大为不同,科举制度曾一度被废除,文人的社会地位变得低下,一些有才华却无处可施的文人只能纷纷投身到元杂剧的创作之中,借剧中的人物与故事传达自身理想,用犀利且温暖的文笔展现自身对社会黑暗的鞭策与关怀。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述了身在社会底层的赵盼儿用计谋营救另一位底层女性宋引章的故事。元杂剧大多聚焦于当时社会的底层人物,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充分体现了他超前的意识,传达着他对社会底层妇女的同情,并展现了一个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十分热门的议题“girls help girls”,让人不禁再次感叹优秀作品中的立意永远可以跨越时代。

琵琶竟要横着弹?

在我国的音乐历史中,琵琶作为自唐代起宫廷音乐的领衔乐器,其发展可谓是精彩纷呈、种类繁多。在《梦华录》中,第一个引发大众“吐槽”的便是作为主角之一的宋引章竟要横着弹琵琶,仿佛在弹吉他一样。要知道大众较为熟悉的演奏琵琶的方式应该是竖弹,正如白居易诗中所描述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如果横抱琵琶如何“半遮面”呢?

01 《唐人宫乐图》中的琵琶演奏姿态

02 周昉《调婴图》(局部)

回溯历史,在唐朝以前“琵琶”曾泛指一切弹拨乐器,而唐代后“琵琶”则专门指代曲项琵琶。曲项琵琶在南北朝时通过波斯和龟兹传入我国中原的,其特征为四弦、四柱、曲项、短颈等,演奏者采用横抱琵琶的姿势,用木拨演奏。到了宋代,横抱琵琶的姿势依旧延续,有时演奏姿势也向左上方倾斜。在我国古代的绘画雕塑中,不乏对横抱演奏琵琶的展现。《梦华录》中宋引章所处的时代为北宋早年,她曾师从一位南唐的琵琶大师,因此采用横抱的方式也不足为奇了。

剧中宋引章演奏琵琶的场景众多,最为高光的时刻是她在柯相面前演奏了一曲《凉州大遍》,引得在场的权贵们纷纷赞叹。柯相在其琵琶上题上了“风骨”二字,一时间,身份低微的乐伎成了东京城内人人争相效仿的偶像。这首《凉州大遍》并非杜撰的作品,在历史中此曲别名《凉州大曲》。“大曲”是在西汉大曲以及魏晋南北朝大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一种歌舞乐的大型综合艺术表演形式。“遍”在古代是“段落”的意思,顾名思义《凉州大遍》是由很多段落组合而成的。凉州在古代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古城,因此当时此曲一经传出很快便风靡整个长安城,自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南宋数百年间,常演不衰。

教坊的乐伎——古代的“顶流偶像”?

除了宋引章,《梦华录》还刻画了一位享誉京城的花魁张好好。张好好源自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她为唐朝著名的歌伎,因优美的歌喉在十三岁时被编入乐籍,成为红极一时的“流量明星”,诗人杜牧也在诗作《张好好诗》中写道:“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在电视剧中,这些身在乐籍的乐伎们享受着荣华富贵与众人的追捧,但真实的历史中她们真如电视中所展现的一般过着“人上人”的生活吗?她们风光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心酸呢?

唐代横弹琵琶女俑

宋代的乐籍制度是我国自北魏起逼迫犯法者家属成为专业乐人或者乐伎的一种制度。进入乐籍的人通常被称为“贱民”与“奴隶”,他们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特殊的群体。宋引章所处的时代正是这项制度发展最成熟的时期,这样的出身导致她自小便受到了许多歧视。在电视剧中,宋引章来到东京城后便到该地教坊拜访,后因出色的琵琶技艺大获教坊赏识,并担任教头一职。教坊是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始于唐代,是专门培养音乐人才的场所,收入到乐籍的女子大多在此进行集中训练,可以说教坊曾为我国古代音乐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当时,音乐活动大多被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从事音乐的人大多出身低微。其实,真实的教坊并非剧中所刻画的那么美好与和谐,那时教坊是三教九流的聚集地,环境复杂,乐伎也并非万人羡慕的“偶像”,相反地位低下。

身在乐籍的女子大部分都是迫于无奈,她们只能通过练习,将所有的喜悲都注入到音乐中,成为技艺高超的乐伎似乎是她们能摆脱命运的唯一方式。剧中的张好好曾因高超的技艺得到皇上的赞赏,真实历史中她的确在十三岁因歌喉名声震座,然而在十六岁后就被丈夫抛弃,后以卖酒为生,不禁令人唏嘘。正如杜牧在《张好好诗》的最后感叹道:“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韩熙载也爱看绿腰舞?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这样一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其中的“六幺”便是“绿腰”的意思。“六幺”本是从西域传来的胡乐,后在唐代逐渐发展成大曲、器乐与舞蹈等多种形态。在唐代已有“健舞”与“软舞”之分,绿腰舞便属于“软舞”的一种。“软舞”整体动作舒缓、幅度较大,表情细腻。剧中男女主角初次见面,男主角便看出女主角赵盼儿有过没入乐籍的经历,正因她跳的是当时在勾栏(宋元时期的卖艺场所)流行的绿腰舞。此舞蹈的节奏一般由慢到快,舞姿轻盈且柔美。舞者需身着长袖舞衣,展现身体的线条美。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第二段“观舞”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南唐时期的一幅名画,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在府中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展现了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包括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在第二段中,绿色衣服舞伎跳的正是绿腰舞,而主人韩熙载站在红漆羯鼓旁,两手抑扬地敲鼓,颇有兴致地为舞蹈助兴与伴奏,不难看出这些在场的贵族对此舞的喜爱。

唐朝作为歌舞乐盛行的时代,当然还流行着其他多种形式的舞蹈。剧中宋引章初次来到东京教坊看到舞伎们在排练的则为起源于汉代的盘鼓舞。舞伎在舞蹈时,需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然后在盘、鼓之上或者围绕盘、鼓进行表演,不仅在盘或鼓上踏击出有节奏的声音,还需有感情地完成许多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从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到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们曾详细了解过唐宋文化的繁盛,而唐宋的音乐相比这些诗句,当下的人们却感到陌生。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剧《梦华录》中华美的音乐与舞蹈场面,领略到唐朝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开创出的中国歌舞音乐的黄金时代,以及宋代发达的城市经济造就的全民文艺的社会风潮。剧中刻画的那些没入乐籍的乐伎们在世时曾受到歧视,但从历史的眼光而言,这项制度对我国古代音乐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最终成了历史的影子,相伴左右。与此同时,元杂剧作为中国戏剧的宝贵遗产,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另一种方式进行了呈现。

猜你喜欢
教坊梦华琵琶
Evolution of Subkilometer-scale Impact Craters on the Lunar Maria as Constrained from Mini-RF Data and Topographic Degradation Model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盛唐时期教坊音乐教育研究
唐代教坊综述
领略宋朝极致生活美学——读《大宋梦华》
二十一世纪唐代教坊理论研究综述
无题(1)
《东京梦华录》中呈现的北宋时期的游戏活动
窈窕淑女琵琶妹
唐仗内教坊及中唐教坊合署问题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