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_孔维宇
塞扎尔·弗兰克(César Franck,1822—1890)虽为古典音乐殿堂里一位相对冷门的作曲家,但他的艺术成就却不容小觑。
弗兰克1822年出生在比利时,儿时就读于列日音乐学院,十一岁就在比利时举行了音乐巡演,十三岁获得了学院钢琴演奏一等奖,十五岁时写出了一部钢琴协奏曲,翌年又创作了三首三重奏,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
1835年,弗兰克跟随家人一同搬往巴黎,前往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并于1870年留校任教,教授管风琴。作为一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艺术家,弗兰克积极参与组织“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活动,为复兴法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分界线,可以将弗兰克的音乐创作分为两个时期,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大多诞生于其创作的中后期。这些作品构思严谨,涉及多种体裁,如交响乐、室内乐、管风琴、钢琴、歌剧和清唱剧等。在这一阶段,他最重要的创作集中在器乐领域,几乎每一种体裁都留下了传世杰作,如《D小调交响曲》《D大调弦乐四重奏》《F小调钢琴五重奏》《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交响变奏曲》《前奏曲、圣咏与赋格》《三首管风琴圣咏》等。另外,弗兰克还推动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音乐黄金时代的发展,他的学生如樊尚·丹第(Vincent d’Indy)、德彪西等,为法国音乐增添了不少活力与生气。
01 弗兰克
02 弗兰克在出生地列日的故居
克里斯蒂娜·奥尔蒂斯(Cristina Ortiz)1950年生于巴西。她的演奏有着火热的激情和独特的魅力,是巴西音乐的象征。1998年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演,成功使她走向了世界舞台。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她曾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NHK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克利夫兰乐团和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合作演出。此外,她还与马里斯·杨颂斯、库尔特·马苏尔、普列文和大卫·津曼等指挥家同台演出过。
精艺弦乐四重奏(Fine Arts Quartet)是当今室内乐中最杰出的乐团之一,拥有辉煌的表演史和二百多部录制作品。该乐团于1946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是为数不多的在过去七十多年里始终活跃在国际上的精英乐团之一。乐团中的小提琴家拉尔夫·埃文斯(Ralph Evans,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的获奖者)和埃菲姆·博伊科(Efim Boico,巴伦博伊姆领导下的巴黎管弦乐团前首席)已经合作了近四十年。乐团最近的许多作品都入选了格莱美奖“最佳古典专辑”或“最佳室内乐表演”类别的提名。此外,他们还获得了多项国际音乐奖项和荣誉。
2022年正值塞扎尔·弗兰克诞辰二百周年,本期附赠唱片带来了由巴西钢琴家克里斯蒂娜·奥尔蒂斯(Cristina Ortiz)与美国芝加哥精艺弦乐四重奏(Fine Arts Quartet)合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和《F小调钢琴五重奏》。于广大音乐爱好者而言,定会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听觉盛宴。
《D大调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889年至1890年,此时正值弗兰克音乐创作的高产时期。该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它们以“循环形式”紧密结合。第一乐章建立在D大调上,乐章以一段漫长优美的前奏引入,第一小提琴奏出了宁静、缓慢而又不失热情的主题,该主题将作为第一个循环主题出现在此后的乐章中。第二乐章为谐谑曲,音乐由快速重复音型展开,恰似丛林中精灵们的舞蹈,在经过不断发展后,相继由第一小提琴奏出新主题、大提琴奏出第一乐章中的主题。伴随再次出现的快速重复音型,第二乐章在拨弦奏出的尾声中走向结束。第三乐章的速度为小广板,以来源于第一乐章的抒情主题开场,随后多个新旧主题又以“循环形式”相继出现。主题旋律的交织让听者感受到了作曲家内心连绵不止的热烈情感,丹第曾评价道:“它是纯洁、庄严和旋律真诚的典范。”第四乐章的结构为奏鸣曲式,这一乐章成功将整部作品统一,并重新引入了之前乐章的主题,这是弗兰克在创作大型作品时经常使用的手法。
弗兰克的《F小调钢琴五重奏》创作于1879年,于1880年1月完成首演。这部作品与《D大调弦乐四重奏》一样,是弗兰克晚期的代表作品,预示了其后期一系列管弦乐和室内乐作品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弗兰克将该作品题献给好友——法国作曲家圣-桑,首演时圣-桑在舞台上亮相。不过,据说在表演期间圣-桑似乎情绪不佳,在演出结束后突然离开了舞台,舞台上空留下一纸乐谱。此后,圣-桑也尽最大努力来阻止该作品的进一步扩散,因为当时有传闻说弗兰克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圣-桑与他学生——奥古斯塔·霍尔梅斯(Augusta Holmès)的情感故事。
在《F小调钢琴五重奏》中,音乐也具有典型的“循环”特征,其中两个四小节的典型主题仅在第一乐章就使用了十八次,深度影响了作品的其他乐章。听众在第一乐章的开篇就可以感受到这部作品的庞大结构,该曲以典型的古典奏鸣曲形式为基础,引子热情洋溢、戏剧性强,并逐渐推进到快板。弗兰克的浪漫风格主要以钢琴在缓慢的前奏中为主导,在钢琴和四重奏之间营造出丰富的听觉质感。全曲以F小调为背景,为音乐的阴沉增添了戏剧性色彩。第二乐章也是奏鸣曲式,但在很多方面不及开场的第一乐章那么强烈,其中带有明显的抒情性,旋律甜美,并被钢琴所引领。即便如此,音乐中不稳定的和声语言,尤其是从小调到大调毫无预兆的转换,很好地强调了音乐中那种持久未实现的渴望情绪。作为压轴的第三乐章更是激动人心,小提琴反复出现的颤音配合钢琴下行的低音线条,创造了扣人心弦的紧张感。最后,循环主题逐渐回归,使得整部作品具备统一性。
总而言之,弗兰克的这部《F小调钢琴五重奏》饱含情感性的旋律、丰富的声音质感和大量的关键性变化,同时突出了法国室内乐的变化与特征,是一部极具表现力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