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争,刘历红
(银川三沙源上游学校,宁夏银川 750101)
健康是关乎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和持续发展能力。[1]健康是人最基本的需要,追求健康也是人最基本的权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亚健康”概念的提出,[2]健康体检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项预防保健措施,以期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教学与人体一样,需要有意识、主动地进行体检,才能防范亚健康,避免不健康,保证教学健康。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给结构化教学做健康体检,就是通过“望状态、听声音、问问题、把脉思维(线)”等方式诊断课堂,以保障教学健康。
“望闻问切”源于《难经》,是医之纲领。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中医认为,望诊首先望其神。因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的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闻诊在中医上是指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方面的变化,以此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问诊主要是询问症状,了解既往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己感受到的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切诊又称诊脉,是用手触按病人身体,籍此了解病情,一般医者常用手指按其腕后桡动脉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结构化教学是依赖结构化意识、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思维结构层次不断提升,思维能力有效发展的教学,[4]主要是通过课堂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见表1)提供的两维度框架,[5]`从观察学生“学”的过程与结果,诊断教师“教”的设计与导引。同时,依据结构化教学模型(以下简称“模型”,见图1),查看师生的结构化意识与能动性,及“一基础”“两线索”“三原则”的呈现情况。对于实施翻转课堂的学科,还要进一步查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及三级结构化的实施,即“模型”中心区域各要素的具体表现。[6]
表1 课堂评价表
授课教师: 学科与级段: 执教班级: 时间:
维度指标评价关注点课堂表现得分学生的学参与度及专注度20分学生在自学、小组合作及全班共学中倾听、交流中的表现:①尝试过程是否独立完成;②是否有游离于教学之外的学生③参与积极性是否保持久;④是否专注倾听大胆质疑学习效果30分①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含达成率、会应用等方面);②是否能将知识与方法结构化;③是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教师的教设计25分①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学情;②教学组织、内容、环节等设计是否体现了以学定教,是否有意识地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具有针对性;③是否能凸显知识和方法的结构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导引25分对教学设计的执行情况:①教师的讲解或任务指令是否清晰,要求是否明确;②教学过程是否有序,过渡衔接是否合理自然、循序渐进;③对暴露出的相异构想能否通过再设计及时合理、有针对性地处理;④教学是否偏离了教学目标;⑤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能否平等对待和激励每个学生总分
表1显示,对结构化教学的诊断,是根据学生“学”的过程中的参与度、专注度等以及学习效果即目标达成度等,诊断教师“教”的设计与导引的得失及优劣。这既是“望闻问切”的依据,也是教师反思的依据。
图1 结构化教学模型
图1表明,模型是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由诸多要素和子系统组成。其中,能动性和结构化意识是结构化教学系统中的“基因”性要素;一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二线索(知识的生发线和思维的方法线)、三原则(体验优先、因材施教、输出导向)是使该系统有序、高效运转的“活力”性要素。“模型”中各要素的呈现样态和运转效果,是对“评价表”的细化与深化,是对结构化教学进行望闻问切更为细致、深入的诊断指标。
在教学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受制于教师的精神状态,同时又反作用于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富有激情,学生学的劲头就会很足,教师面无表情,学生也就神情淡漠。因此,每位教师都具备极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既能让学生过得愉快也能使孩子过得痛苦。教师既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也可能是导致痛苦的工具;教师既可以使孩子们开心也可能使孩子感到苦闷。教师可以挽救一个人也可能伤害一个人。[7]教师缺乏热烈的情绪,学生就缺少一种投入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儿童的心理倾向就很难主动地趋向于教学过程。因此,促使儿童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在这样的人际情境和学习情境中,也培养了儿童热爱学习、热爱老师、热爱同伴的情感,陶冶了宁静致远的心境,提高了儿童从小与人亲和交往的心理素质。[8]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需提高教学艺术。若要提高教学艺术,则必须重视对精神的塑造尤其是对积极情绪的调控。因为教学艺术,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积极情绪,调动出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实践活动。[9]
借鉴中医理论对结构化教学进行健康体检,“望诊”的过程是具体应用“评价表”与“模型”的过程。同时,也是依据结构化教学理论诊断课堂的过程。
1.“望”学生的情绪状态
首先,既要望全班学生在整堂课中的精神面貌,也要望个体学生在活动中的情绪状态。这既是结构化意识中重视人的存在状态的体现,又是“评价表”中“参与度及专注度”维度下,“学生在自学、小组合作及全班共学中倾听、交流中的表现”等关注点的具体落实,还是“模型”中“能动性”的具体体现。所以,课前教师应重视对积极情绪状态的预设;课中,要有意识地对情绪状态进行调控,并能基于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达成目标;课后,还要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并对结构化存在问题的个别学生跟进助学,矫正或稳固其心理结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等。这既是教师能动性的体现,也是激发学生能动性的表现。
能动性是结构化教学的“基因”性要素,它关乎整个系统的运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能动性的结构,若以时间为序,则表现为:行动前,要明确目的性和计划性;行动中,要能辩证地思考,围绕目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努力达成目标;行动后,要及时反馈、总结、反思和逻辑订正,以提升新一轮实践活动的品质(见图2)。[10]15-16
图2 人的能动性实践的结构
需要关注的是,师生的能动性都是需要挖掘与释放的,而教师的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能动性的挖掘与培养。反过来,学生能动性的彰显与释放又对教师能动性起反作用。当然,这种作用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2.“望”学生的具体表现
课堂内学生的表现,决定着学习效果的优劣。望学生的具体表现,是望诊的重要方面。如尝试过程是否独立完成,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有兴趣,整堂课或某个活动环节,是否有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否持久,是否专注倾听、大胆质疑,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达成情况是否可以被观察到,教师是否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将知识与方法结构化等等。
学生的良好表现,有赖于教师课前对活动的精心设计和课中根据学情针对性的调控,其背后是教师的结构化意识。而结构化意识,作为结构化教学中另一个“基因”性要素,它是结构化教学的本质属性,决定着究竟是不是结构化教学。
研究发现,脑中产生的一些基本的认识内容,特别是关于事物的共性、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必然在人脑中打下越来越深刻的烙印,逐渐在人脑中比较稳固地滞留、积淀,向内建构,定格于人脑之中,形成具有特定内容的意识系统,即由一定内容构成的主观思维框架,也就是思维结构。[10]94-95列宁将之称为“逻辑的格”。[11]思维结构是由多种观念构成的观念系统,并以主观化的形式,即意识系统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思维结构的内容来源是个别性、具体化的认识,以概念、原则、意向、信念等形式存在着并积极参与人脑的思维活动。同时,这些认识因具有观念化的特征而容易被内化于人脑中,也容易纳入思维结构。思维结构对纳入其中的内容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结构化处理,建成综合性的系统结构,即整体性意识系统。
结构化教学中的结构化意识系统,主要涵盖三个方面。首先,思考的是人的哲学存在,即人和世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基于此,思考教学与人的关系、教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这是意识最深层的影响教学行为的内隐的,超越话语意识、属于实践意识乃至是无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东西。[12]其次,因为意识体验总是第一人称的,第三人称的推断在认识上具有依赖性,它依赖第一人称。因此结构化教学中的结构化意识一定要明确“教是第三人称的,学才是第一人称的”,而想方设法唤醒、激发、维持学生学的能动性,才能促进学生这个“人”的发展。再次,对某一事物的独特性的认识是在与其它事物的对比中被把握的。对比的方式一种是对处在对立中的事物或状态的对比,称为差异性对比;另一种是对处在由相似性或相关联的事物或状态,在其构成的更大背景中的对比,称为相似性对比。在体验意义上把握意识的现象本性,差异性对比更具价值。
因此结构化意识系统有三层结构(见图3)。(1)基底层,即居于冰山之下的、存在但看不到——是对人的哲学思考,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有的教师或许难以清晰地讲清楚自己的哲学认知,但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这些认知决定教师瞬间的反应;(2)核心层,即居于中心位置的是对主体“我”(即学生)的体验与反思,它决定着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体现着教师课堂实践的创造性;(3)方法层,促进体验与反思、促进结构生成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即相似性与差异性对比。简单来说,就是比较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层不仅是教师自己的思维方法而且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促其掌握。通过比较法,可以帮助师生厘清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逻辑关联和本质区别,进而深化认识,促进思维发展。
图3 结构化意识的结构
对结构化教学进行望诊,透过学生的状态与表现,透视出的是教师的结构化意识系统。教师能否自觉地运用结构化意识的三层结构去设计、实施和检测教学,应成为关注的重点。如果教师能以三层结构作为自己最底层和最深处的意识,那么对教师建构知识结构,生成思想意识、思路意识和方法意识等结构都大有裨益。同时,还应重视测查教师能否有意识地培养、发展学生在思路层面、方法层面的意识与结构化能力,能否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促其掌握结构化的自主体检与及时修正的意识与方法。这对结构化意识的培养,结构化能力的提升而言,是专项训练,应高度重视。
对结构化教学进行闻诊,重在倾听师生对话的实质,尤其是学生在口头即言语输出时,表达的内容所体现出的思维结构层次。[13]思维结构有5个层次,即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见表2)。[14]思维结构层次是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层次越高,思维能力越强。
表2 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回答层次描述暨思维结构层次分析
续上表:
学生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被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英文缩写为“SOLO”。闻诊,一方面能通过听学生所表达的内容,判断其思维的结构层次,判断其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能通过他的声音、语言气息等的高低、强弱、清晰、流畅……等方面的情况,判断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是否有自信心,是否训练有素等等。
闻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达,更要关注教师的表达,如教师的讲解或指令是否清晰,要求是否明确,能否根据学生的回答,运用一些教学技术,如重述、澄清、强调、追问等,不着痕迹的推进教学,突破重难点,能否应用评价,巧妙地引导、激励学生,组织教学等。[15]对学生的表达,能否做到刻意训练,训练学生结构化地、规范严谨地表达;以及能否凸显知识和方法的结构化,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促使思维发展等等。
此外,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也需要听听学生的对话,包括展示时,小组代表的表达。当然,对于倾听中产生的疑问,若课上未能解决的,还需在课后跟进沟通。
问诊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课堂内,二是课堂外。课堂内,主要是通过“望诊”和“闻诊”即观察或倾听教师的提问或学生的提问,以及师生间、生生间问答的内容,了解双方结构化的意识、思路和方法,及能动性等各要素的落实情况。课堂外,对师生的询问是从课堂现象走向对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询问的过程,是问诊的重点。这个过程是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不单纯包括观察者的询问,还包括教师本人对所教学生的询问。
作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询问。如,一位非常优秀的英语老师,她每天下午都会询问自己的学科小助手有关教学的问题。一方面,是对教学效果的间接询问,如针对作业中的问题会问:作业布置量的多与少,小组成员是否完成,组员做作业时的困难点和疑惑点,哪个题目大家普遍不会做,等等;另一方面,是直接询问当天教学的情况,会问学生课堂学习的感受,而学生会反馈:“老师,你今天的教学节奏太快了或太慢了”;“老师,您今天的情绪好像不太好”;“您对某某同学态度还不够好”;“教学中的哪个知识点没讲清楚或讲透彻”等等。[16]
作为观察者,应重视对师生的询问。重在询问教师授课的感受与学生学习的感受,建议循着他们的感受不断追问,以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情况,从而测查结构化教学落地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如课前、课中、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情况,以此发现结构化教学中的探索经验,或是发现实践中存在或潜在问题的症结,为形成健康体检报告进行进一步测查,也为开处方或保健建议提供支撑。
运用切诊为结构化教学体检,需结合望诊、闻诊、问诊综合分析,梳理课堂内外观察、倾听、询问的结果,触按课堂脉动,主要是师生的思维脉动。
模型中的“两线索”(知识的生发线和思维的方法线)中的“线”是“切”结构化教学的“脉”。若整堂课,“脉”都在搏动,如知识内在结构线清晰,学生思维生发线连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检测结果反馈清楚、正确率高,则表明脉动平健。
结构化教学归根结底是以通过结构化意识、思路、方法,提升学生思维结构层次、促进思维发展的教学。基于学生的学进行教,能动性的调动,一基础、两线索、三原则及多级结构化等,都是为实现提升思维结构层次、促进思维发展的手段,而提升思维结构层次、促进思维发展才是目的。因此,若课堂内仅有单点或多点的思维活动,未能触及关联或抽象延展结构层次,脉象杂乱,即便课堂内热热闹闹,也只能是虚假繁荣,难有高品质的思维运动。而若一味拔高,缺乏脚手架的支撑,哪怕给出的练习难度高,也会因思维运动缺少循序渐进而难以让更多孩子上得了手,导致思维脉动时断时续。
由此,要求教师设计教学应符合课标与学情,教学组织、内容、环节等设计要体现以学定教,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体现迁移,过渡衔接力求合理自然。同时,对学习活动中暴露出的相异构想需要及时、合理、有针对性地处理,并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及时进行检测,基于反馈适时调控。
紧紧围绕“结构化教学”概念中给出的逻辑框架:依赖结构化意识、思路和方法,追求实现提升学生思维结构层次、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并依据评价表和模型建立健康标准。具体来说,望闻问切时:望学生学的情绪状态和具体表现,闻师生对话的实质,问师生的课堂感悟,切师生的思维脉动状态,经综合判断,就可以得到结构化教学的健康体检报告:
健康:课堂是师生共享的教学时空,[17]结构化意识、思路与方法清晰,“模型”中的要素、“评价表”中的关注点有体现且运行良好;
亚健康:课中偶有人的存在,局部有结构化意识、思路和方法,“模型”中的要素偶有出现,“评价表”中的关注点偶有体现或达标度低。
不健康:课中仅有知识传递,但没有人的存在,且结构化意识、思路与方法缺失,“模型”中的要素没有出现,“评价表”中的关注点没有体现或未达标。
体检,通常是指运用各种精密设备与先进仪器等,对人体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测查,基于数据与图像等证据,对照健康标准进行诊断,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保健目的。为保障质量,对教学进行体检暨客观诊断的方式一直都有且循环运行。最常见的方式是各级、各类及各阶段测试,其中最权威的当属国家与地方政府组织的大型监测暨选拔性考试,如中、高考等。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仅以第三方的终结性、客观性监测作为唯一的体检工具,则潜存隐患,不利于早发现,也难以做到早干预,还可能因偏重工具性诊断功能,忽略了教育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导致机体无法释放出潜在的自我修复功能。因此,想方设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实现“干预越早,效果越好”的疗效。为此,基础教育领域常用的教学体检方式是听评课,多以专家和同伴的课堂观察为主,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反思,经多重互动,聚焦课堂,进行会诊,追求早治疗、早干预的功效。而教师最常用的体检方式是课堂内、外凭借自主观察、数据整理(练习与作业,各类测试)、跟进访谈、对标自查尤其是反思感悟等方式,进行自我诊断与矫治。
运用望闻问切方法,给结构化教学做健康体检,是将“评价表”与“模型”有机整合,帮助教师全面掌握结构化教学理论,有意识地关注、自觉地琢磨并使用评价表和模型,经过多次重复和强化,有利于评价表和模型缓慢地走入教师的潜意识,期望由此,逐步成为教师下意识地自我诊断与反思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发展的过程,其行动轨迹常表现为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下意识。
人们常说,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大夫。要想成为自己最好的大夫,首先,要有追求健康的坚定信念;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再次,要掌握科学的保健方法;最后,要有坚持到底的坚韧意志。而定期进行专业的健康体检,请专业人士运用体检工具进行检测,也很重要。类比转化到结构化教学,教师要成为最好的教学健康自我体检者,首先不能讳疾忌医,要有直面问题、刮骨疗伤的勇气,要主动寻求体检工具,掌握方法,进行体检。同时,更要树立自主保健的自觉意识。一是要有上好每节课的坚定信念;二是要深谙结构化教学理论,掌握其本质与精髓;三是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及服务教学目标达成的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四是要逐步养成自觉运用结构化体检方法,如望闻问切,养成每日自我诊断的保健习惯。当然,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及时反馈,一以贯之地坚持教学反思。一旦养成良好的教学保健习惯,课堂必然日日精进,结构化教学必将愈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