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仪,董霄岩,罗秋鸿
(佛山市口腔医院 佛山市牙病防治指导中心 广东佛山528000)
牙体牙髓病发病时患者牙周血管充血,根管内渗出物会使髓腔压力异常上升压迫神经,引起患者剧烈疼痛[1]。临床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根管治疗,但治疗期间由于牙钻噪音、对麻药及口腔手术的恐惧等均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心理,使疼痛感被数倍放大,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通过良好的护理服务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疼痛感对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冰山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构建,其认为人类的情绪、病因、自我感受等犹如冰山一般深沉,能见到的表面小部分,而其更深层次的内在需要我们去引导挖掘[2]。冰山理论护理干预从建立以来多用于家庭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但其用于牙科疾病的护理目前相关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冰山理论护理对牙体牙髓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疼痛程度、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1月31日于我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77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牙体牙髓病诊断标准符合《口腔内科学诊断彩色图谱》[3]中的相关标准者;②无髓石和髓腔钙化症状者;③均为单牙患病者;④无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者;⑤临床资料完整,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等。排除标准:①影像学检查显示:尖周阴影≥5 mm者;②合并严重牙周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免疫功能障碍或感染性疾病者;④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9~45(35.63±2.38)岁;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0~46(36.10±1.8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在治疗前,向患者介绍应诊医生;治疗方案、治疗费用、复诊次数,术中和术后应注意的要点、事项,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做好基础护理,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与健康解答;治疗结束后,预约下次的复诊时间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冰山理论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开场交流,如“牙齿是什么时候开始疼的?”“是晚上疼得严重些,还是白天严重些?”“是一阵一阵疼,还是持续疼?”“对您的日常生活影响大吗?”等。仔细观察患者表情、行为等,引导患者在放松的氛围下讲述困扰自己的问题,并对患者关于疾病相关问题的应对和处理方式进行统计,根据患者回答的内容对其应对或处理问题的感受及原因进行统计,如患者对由牙体牙髓病引起的疼痛的应对方式为“忍受”,其感受为“痛苦(疼痛引起焦虑情绪,影响睡眠等)”“无助(没有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缓解疼痛)”等;在与患者沟通时注意根据其受教育程度调整语言表达,避免语言艰涩难懂引起患者排斥反应。②询问患者关于疾病的认知、发生的原因、主观现实、疾病相关的思考、价值观等,然后根据患者情况讲述疾病具体治疗方法、原理、成熟性、成功率、安全性等。③引导患者讲出自己对医生、护理人员、治疗方法及疗效的期待,根据患者的期待程度对治疗期间患处疼痛变化、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其影响的变化等描绘治疗后能达到的良好效果。④术后延伸服务,术后1、3、7 d进行电话或微信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情况、感受,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复诊前一天,进行电话提醒患者按时复诊服务。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采用牙科治疗依从性统计量表[4]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总分100分,≥80分为完全依从,60~79分为部分依从,<60分为完全不依从,总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②生活质量:干预前和治疗完成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包含总体健康、疼痛、睡眠状态、社会功能4个维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③治疗认知度、焦虑、疼痛情况:干预前和治疗完成后,分别采用治疗认知度量表[5]、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6]、疼痛评分[7]评估两组治疗认知度、焦虑及疼痛程度,其中治疗认知度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治疗认知度越好;MDAS总分2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疼痛评分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SF-36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治疗认知度、MDAS、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治疗认知度、MDAS、疼痛评分比较(分,
牙体牙髓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口腔炎症疾病,其主要病因在于微生物感染、化学或物理刺激等因素引起的牙髓炎症反应,其炎症反应极易向根尖部位蔓延,引发根尖周炎,同时伴随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8]。目前,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炎的主要疗法为根管填充疗法,其可通过对根管系统中的坏死组织、残髓进行清除,然后选择适合的填充材料对髓腔或根管进行严密填充,可有效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同时可有效预防感染,减少医疗器械的使用次数,缩短疗程,但术后患者患牙疼痛始终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顽固性问题,病情严重可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蜂窝组织炎等严重口腔疾病,患者消极情绪日渐增加,加大临床治疗护理难度,也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9]。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常规护理对患者就诊时的舒适度及治疗期间精神、心理健康关注较少,忽略了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
冰山理论护理是一种偏向心理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外在的行为、情绪及内在的心理比喻成一座巨大的冰山,我们直接感受到的患者外在行为、情绪表现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其更巨大的内在表现藏在水面下,需要我们通过沟通引导的方式去了解患者更深层次的内在心理活动,进而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更加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法[10]。冰山理论护理将患者面对疾病的方式或心理分为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等层次[11],护理人员通过引导患者对自我行为、应对疾病的方式、心理(感受)等进行描述,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表述出自己对疾病的认知、发生原因、主观现实、疾病相关的思考、价值观等,同时讲出自己对医生、护理人员、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的期待,而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关注重点对就疾病具体治疗方法、原理、成熟性、成功率、安全性等对患者进行说明,根据患者期待程度对治疗后患处疼痛变化、日常生活、工作受其影响的变化等进行阐述,使其对整个治疗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间,观察组总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说明冰山理论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焦虑是口腔临床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而对牙科疾病治疗方法的了解不足及疼痛是导致患者焦虑的主要因素,同时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会增加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较差,影响治疗效果[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完成后,观察组SF-36中总体健康、疼痛、睡眠状态、社会功能的分及治疗认知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MD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冰山理论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焦虑、疼痛情况,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冰山理论护理干预是一对一进行的,一方面仅两个人空间有利于患者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相对安静的环境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患者精神和心理的放松[13]。护理人员可通过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相对放松的开场交流引导患者讲述自己与疾病相关的困扰、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治疗方法和疗效)等,而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讲述内容结合临床实际对根管治疗的原理、方法、成熟性、优点、安全性等对患者进行说明,讲述根管治疗与患者渴望相吻合的方面,使其提高对疾病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在治疗前满足患者期待,进一步改善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