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评价体系牵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改革探究

2022-10-09 08:31傅雅婷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评价课程

傅雅婷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深刻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这一重要论述,为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教育的通识必修课,又是在大学一年级新生阶段开设,更要擅长于“讲道理”,让学生听得进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本文拟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为例,对作为听者受众的“00后”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并就如何针对“00后”学生把道理讲好进行分析,努力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为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有指导意义的思维导图。

一、作为“听”者受众的学情分析

从2018年开始,各高校大一新生的主体已经开始变成“00后”。2018年5月4日青年节,中国青年报与腾讯QQ联合发布了《“00后”画像报告》,该报告以腾讯QQ7.83亿月活跃用户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QQ平台大数据分析,覆盖了人生观、未来观、国家观和兴趣爱好等多个维度,对“00后”群体进行了整体形象描述。[2]浙江警察学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组在上述“00后”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公安院校的特殊性,连续三年对2019、2020、2021级三届新入校学生开展了思想状况分析,为开展系列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能“听”得进:三观呈现总体值得肯定

《“00后”画像报告》指出,“00后”个性十足,但锐意进取,他们口称“佛系”但实则奋斗;他们对未来乐观,对目前国家现状的整体评价也较高;近九成“00后”受访者认为成功在于奋斗,并希望为祖国强国目标而努力。课程组对近三届新入学学生的调研也同样发现,他们整体积极向上富有朝气,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但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奋斗精神、吃苦精神。以2021级新入校学生为例,他们感觉最苦恼的问题是“自我价值不能得到实现,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47.28%),明显高于其它问题(排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回答:“担心未来工作问题”的占比21.89%,“担心与同学相处不好”的占比19.12%),从侧面体现了一种主动进取的态度。

广大“00后”还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对国家充满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青年人的爱国情怀给予了高度肯定,提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课题组对三届学生的调研也验证了“00后”的爱国情怀。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很爱国”的同学占比均在95%以上,三届学生中无一人选择“不爱国”或“无所谓”。课程组还特别选取了我国发展相对薄弱的娱乐文化领域进行测查,问及学生“怎样看待部分人对外国娱乐文化(如韩日偶像、日本动漫、好莱坞大片等)的崇拜?”三届学生认为“外国的就是好,中国的就是差”均低于5%,说明了“00后”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文化产品更加自信,也从侧面说明了对国家的信心。

长期以来,社会舆论容易片面放大“00后”身上的问题,对他们的全面客观认识不够。以奉献精神为例,课题组在测查奉献精神时,针对“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观点,2019年级新生竟然有高达50.38%表示“不同意”,表示同意该观点的仅占28.05%,有21.57%的学生表示“说不好”,该结论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但同样是这个年级,有94.56%的新生表示“对社会公益活动有热情”,有93.07%的新生认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国家利益”。其它两届学生也呈现类似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的独立认知,更加追求个性的自由,但关键时刻也能识大体、挑大任。

因此,在价值相对多元化的今天,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要基于对学生的全面认识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开展,对“00后”群体有共情,有充分的尊重,并在这个基础上,善于“自我革命”,致力于让教学进阶。站在“前浪”的道德制高点说教,时刻体现道德优越感,会难以让学生信服,而且本身也并不客观,这是思政课改革中应尽量避免的。

(二)不一定愿意“听”:信息接收方式偏娱乐化

“00后”是典型的Z世代(Generation Z),即1996年至2012年出生的一代人。这一代学生成长的环境正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时期,其信息接收方式有典型的互联网特色。根据对2020级和2021级学生的调研结果,课余花费时间最多的休闲方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刷短视频、打游戏、刷微信朋友圈(含视频号)、追剧、刷微博,接收的大量信息也多是通过以上渠道获得的。

这些传递信息的渠道往往具有鲜活、高效、沉浸的特点。比如短视频利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或视频,配上简短醒目生动的文字描述或故事呈现,会让传递的信息更加鲜活。短视频、微博等都以短小精悍为特点,可以确保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获取更大量的信息。追剧则可以提供一种沉浸式体验,更能引发共情。以影视剧《觉醒年代》的影响力为例,《觉醒年代》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背后的故事,剧中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先后为革命从容赴死,让无数观众落泪。在该剧热播期间,就有很多青年人自发赶到安徽合肥的“延乔路”,在路牌下插上国旗、党旗,摆好鲜花、卡片,使“延乔路”路牌下成了一片花海。在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长眠的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也有许多青年人自发来到烈士墓碑前驻足瞻仰、敬献鲜花。青年人还纷纷用手写的信笺,与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在此长眠的烈士们展开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个月时间里,龙华烈士陵园就收到300多封信,信中表达了新时代的“00后”对先烈的致敬和怀念,也表达了继续奋斗的志向。[3]除了陈延年、陈乔年等先烈,广大青年人还对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辈有了更加深刻的立体认识,他们的作品也受到当下青年人的追捧。这就是影视剧沉浸感体验的力量,这种沉浸感体验更能激发共情,触动人心。

因此,课堂如何摆脱枯燥乏味、冗长空泛、灌输说教的标签,如何呈现“更加鲜活、更加高效、更具沉浸感”的体验,如何做到与“00后”共情,理应成为今后改革创新、讲好道理的重要使命。

(三)“听”到的声音较杂:信息来源多元化

“00后”作为互联网陪伴成长的一代,获取的信息渠道较多,但在信息来源多元化的背景下,也带来很多负面问题:比如因信息过多、更新太快、垃圾信息较多带来的难以入心入脑的问题;因不同观点冲撞或受不良思想、错误思想蛊惑带来的观点混乱、三观崩塌、立场动摇问题;因碎片化、快餐化带来的难以系统深入思考和学习的问题;因平台根据算法投送信息带来的“信息茧房”问题,以及沉迷于刷短视频等带来的上瘾和浮躁空虚问题等等。

长期在这种信息来源多元的背景下,“听”到的声音较杂,反倒会对深入系统的讲解产生一种期待,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对于一些带有“分析最透彻”“这篇文章讲清楚了”等标签的网络文章很受欢迎的原因,很多微信公众号深度分析文章也有上万字,但依然不影响其“10万+”的阅读量,还有一些分析时事、财经等的大IP的深度讲解视频也受到欢迎,主要原因都在于能把某个问题比较系统地讲清楚。

大一新生刚刚经历过高考,难免会将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进行比较,对大学老师和大学教育有一种特别期待。经过对三届学生的调研均发现,对理想中的大学老师的期待,选择最多的就是“博学”;对大学教育的期待,选择最多的是“启发式教育”。对“博学”和“启发式教育”的期待,其实也意味着学生对系统深入学习的期待。

(四)想“听”与自己相关的声音:期待更接地气

由于大一新生对公安院校生活和警察职业并不熟悉,刚入校无论是对学习、生活还是职业都有很多迷茫的地方。尤其部分学生当初报考公安院校并非出自对公安事业的真正热爱,在适应警院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困难和疑惑。以2021级新生为例,在“为何报考公安院校”这个问题上,仅有62.72%的新生选择“热爱公安事业,立志从警”,有26.82%的新生选择“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有的学生存在着不知道学什么、不明白怎么规划的问题。以2021级新生为例,仅有13.85%的同学对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和计划有清晰认知,其它同学均有模糊迷茫之处。有的学生在进入警院后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作息和学习节奏,并对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表现出抵触情绪。有的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度不高,缺乏职业荣誉感,对未来职业缺乏信心,顾虑警察职业辛苦、危险、待遇低、污名化等问题,陷于一种对社会、对群众、对警察职业本身的认知偏见。

因此,大一新生其实非常期待思政课老师能够做一名“引路人”,期待他们给自己答疑解惑。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做单纯的“教书匠”,而要成为能够在为学、为事、为人方面影响和带动学生、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大先生”。

(五)“听”的同时也想“发声”:表达的主动性

“00后”作为Z世代群体,接受信息渠道比较多,往往都有自己比较独立的主见,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也往往有主动表达的意识。抖音、游戏、朋友圈、微博、B站等受青年群体欢迎的平台往往都具有互动的功能,追剧也可以发“弹幕”互动。具体到思政课堂,“00后”其实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表面上看也会获得“喝彩”,但并不一定真心受到认同。在对2021级新生进行的调研中,有84.06%的新生选择“会主动学习课外知识”,仅有0.34%的学生选择“对学习课外知识不感兴趣”。有83%的学生收看过B站学习直播,74%的学生在B站上有订阅学习课程。

因此,认同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是教学改革中开展师生合作的重要基石。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如何把他们的声音表达出来、把他们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他们的潜力和主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理应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二、基于“听”者受众的“五度”评价体系

浙江警察学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组基于对“00后”新生学情的分析,围绕如何向“00后”“讲道理”这一主题,总结出了课程改革创新的“五度”评价体系,为全体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讲好课程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基于能听进的“政治高度”

广大“00后”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对国家充满自信,有奉献、奋斗和担当精神,说明“讲道理”是能“听得进”的。在这个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提升政治高度,引导学生具备宏大的视野和格局,胸怀“国之大者”,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学生更加自觉的追求。

课程组将是否有“政治高度”列为评判课程的首要指标。在具体指标的设定上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否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第二,是否体现了中央最新会议或文件精神;第三,是否体现了公安部、公安厅最新要求;第四,是否体现了大历史观;第五,是否体现了大时代观。前三个指标体现了政治站位,后两个指标则是一种从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出发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作为思政课,就是要善于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历史视野引导学生,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如此才能让思政课立意更高、视野更广,引导学生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基于愿意听的“素材鲜活度”

“00后”喜欢更鲜活、更高效、更具沉浸感的信息获取方式,这就对课程的“素材鲜活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思政课教学时指出,“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4]因此,让素材更富吸引力、更具鲜活性,是把道理讲好的重要前提。

课程组将“素材鲜活度”列入“五度”评价体系,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具体指标要求:一是素材本身新颖生动或者典型深刻;二是素材的呈现方式有吸引力或触动性。力求“在课程内容上做到‘配方新颖’,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工艺精湛’,在教学手段上做到‘包装时尚’”。[5]这就给教师衡量自己的备课素材提供了一套参考标准:素材的新颖性、生动性、典型性、深刻性体现如何;素材在呈现的过程中是否具有吸引力和触动性,语言表达是否要做一些考究,时长把握是否要更加精炼等,这些都是直观有用的评判视角。

当然,素材本身的新颖、生动,绝不意味着可以去沾染“三俗”文化,去刻意搜集一些“段子”、搞笑素材,不应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丢了思政课的严肃性;素材呈现方式的吸引力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形式创新大过内容创新,关键要看教学效果。

(三)基于系统听的“理论深度”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这样效果才能好。”[7]在信息来源多元化的时代,“00后”会对深入系统的讲解产生一种期待,因此,思政课要能够“以理服人”才能顺应学生的期待。

课程组将“理论深度”列入“五度”评价体系,并从五个方面对理论深度的展现进行了细化。展现思政课的理论深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讲清楚、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彻底”的理论,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讲透道理背后的历史规律和理论真谛。展现理论深度的其它具体指标包括是否有多学科的理论支撑、是否有横向比较分析、纵向比较分析和调查研究分析、是否有对错误观点的批判性分析,“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8]当然,强调学理性并不意味着淡化政治引导性,学理性的目的是为了支撑道理,而不是弱化道理、偏离道理甚至推翻道理,自觉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高度统一才是对“理论深度”的正确解读。

(四)基于接地气的“现实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求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9]“00后”学生期待教师能够接地气,解决他们的现实困惑。因此,有必要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将“现实温暖”列入到思政课课程改革创新的评价指标中去。

这种现实温度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将自身的政治觉悟、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传递给学生;二是解答思想学习生活困惑,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公安院校节奏;三是帮助学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端正对警察职业的认知,解决好“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要怎么做”的关键问题。依照这三个指标来衡量思政课,就要在课程中传递更多温暖和情怀的元素,穿插积极心理学相关元素,有机融入更多的公安职业元素,切实发挥思政育人的功效。

(五)基于想发声的“学生参与度”

“00后”有表达和参与的需求,也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就是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善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因此,课程组将“学生参与度”列入“五度”评价体系,以期通过指标式的评价来督促指导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声音表达出来、把主动性调动起来,“由课程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10]。

学生参与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表达的参与度,精心设计师生问答环节,让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二是作为主体的参与度,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进来,尤其在开展翻转课堂和组织实训、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善于让学生发挥“主角”的角色;三是参与的活跃度,能否营造学生敢于发声、乐于发声的课堂氛围,将课堂作为学生展现自我真实思想、实现思想交锋与纠偏的场所,通过思政课教学真正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基础。

三、“五度”评价体系对课程建设的牵引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浙江警察学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组根据“五度”评价体系,设计了指导课程改革创新的思维导图,(见下图)对课程组教师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政治高度有没有体现,有哪些理论元素,是否有鲜活性、有触动性,学生参与性如何,是否接地气,言传身教作用发挥如何……“五度”评价体系已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对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了有效的牵引作用。

“五度”评价体系思维导图

(一)形成一种倒逼:对集体备课机制的牵引

“五度”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指导理念和评价标准,但要使每次课真正做到“五度”,还是有较大挑战性的,亟需要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度”评价指标体系让集体备课的必要性变得更强了。在之前的集体备课中,由于整个过程缺乏一条可遵循的主线,常常导致备课质量不高、效率较低。同时,由于缺少共同的评价尺度,集体备课对教师的触动也不大,不少教师依然会习惯于按照老套路上课。

“五度”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条集体备课的主线,可以让课程组得以聚焦某些指标同向发力,真正做到集思广益。由于“五度”是一套各位教师共同认可的评价标准,作为教师来说,就必须要认真吸收集体备课的精华,运用同一尺度认真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如此,集体备课才得以真正发挥出对教师的指导价值和倒逼作用。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五度”,还倒逼课程组吸收更多力量的加入。比如为了提升政治高度和理论深度,会邀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组的教师共同参加,争取更多理论的支持;为了体现更多公安元素,会邀请来自公安一线的教官一起参加备课;为了让课程更接地气,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的困惑,还会邀请学生代表和辅导员代表一起参加集体备课,这些都给《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滋养。

(二)塑造一种规范:对教学设计的牵引

“五度”评价体系也是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指标体系。年轻教师可以参照该体系以及集体备课的成果快速适应讲台,老教师则可以借此更好地更新课程内容和顺应“00后”的新学情,兼职授课的辅导员、教官以及外校教师,也可以按照统一标准来授课。之前课程组面临的新教师难以快速掌控讲台、老教师难以顺应00后期待、兼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这套规范对于开展实训教学也有规范性和标准化的指导意义。之前开展实训教学,由于缺乏一套衡量标准,往往存在着“放松”心态、“放羊”状态,声势很大、形式好看但热热闹闹走走过场就结束了。但有了“五度”评价体系后,实训教学也有了新的衡量标准。参观实训对照“五度”评价体系,如何体现政治高度、理论深度、现实温度、素材鲜活度、学生参与度等元素都要进行重新的系统设计。

以参观钱学森故居为例,在讲解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时,课程组会带领学生前往杭州市钱学森故居。在“五度”评价体系指导下,课程组设计了以学生导游的形式进行参观,提前阅读经典著作《钱学森传》,了解钱学森先生的生平和爱国奋斗的事迹并设计导游讲解词。在不同展厅,每名代表对参观的学生观众和社会观众进行导览,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再以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为例,课程组会将课堂拓展到“高墙”内,带学生前往监狱亲身参观服刑人员的生活和改造区,聆听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让学生们深受震撼和教育。在学生参观完以后,课程组还会让学生结合警察职业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深度剖析,引导学生对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和当前社会生态有更深刻的认识。最终,该实训成果登上学习强国“有风景的思政课”专栏,并被《钱江晚报》整版报道。

(三)内化一种担当:对思政育人动力的激活

如果没有一套相对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评价标准,有的教师可能会以自身能力不够强、适应性不够快、自己有自己的授课风格等理由来自我安慰。在有了规范和标准以后,这些自我安慰的理由已经失去了基础,迫使教师自我反思。已经有现成的标准了,如果还不努力改变,那就是不负责任了。自我督促机制的形成是“五度”评价体系的内化效应。同时,当教师的课程能够以更加规范化的姿态呈现,能够更深入人心、受到学生欢迎,教师的育人动力也会被更好激发,最终形成教师自觉提升与受到学生欢迎的良性循环。

此外,“五度”评价体系专门设定的“现实温度”指标,就是要引导广大教师心系学生、服务社会,以言行举止、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争做“大先生”、“好老师”。在增强“现实温度”的导向下,课程组教师思政育人的动力明显增强,争取将更多的人格魅力传递给学生。比如每逢暑期,课程组教师会带领学生赴贵州和浙江多地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小候鸟”们送去快乐和温暖;比如在重大活动安保期间,课程组教师也会身处一线与安保学警在一起,做好战时思想政治工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课程组教师勇当“战地”教师,在抗疫一线向学生直播展现民警的战疫故事思政课《关键时刻的坚守与当担》登上学习强国,成为浙江省首个战疫一线的思政课。以真情换真心,教师的人格魅力最终与学生的喜爱形成相得益彰的良好状态。

“五度”评价体系归根到底是顺应学生需要的评价,是基于学生总体思想状况分析的结果,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结果。考虑到学情分析的普遍适用性,“五度”评价体系对于其它思政理论课程也有其普遍性的推广价值。建立相对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努力发挥出这套体系的牵引作用,理应成为对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思政评价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