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学生的生命“五度”

2015-07-16 02:31周强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思想政治

【摘 要】教学过程应成为滋润学生生命的过程。注重教学价值取向,让教学为学生的生命服务,让学生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完善,确立学生生命的高度。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求知欲,拓宽学生生命广度。培养科学思维和建构力,增强经济生活能力,加深学生生命深度。注重良好经济习惯养成,提高经济生活品质,提升学生生命厚度。和谐师生关系,协调心智发展,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增强学生生命亮度。

【关键词】思想政治;生命化教学策略;《经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2-0051-02

【作者简介】周强,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江苏徐州,221005)教师。

高中思想政治生命化教学是以政治学科促进高中生的生命和谐发展为教学价值取向的。在以人为本的今天,立足于教学,让教学过程本身就成为滋润学生生命的过程,让教学影响延伸到学生共享共建文明的生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成为政治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确立学生生命的高度

教育要“关注儿童内在生命的发展”[1]。注重教学价值取向,让教学为学生的生命服务,让学生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完善,不断提升学生生命的高度。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普通教师虽然不能无视教学的应试功利作用,但在教学中,需要关注教学的生命教育价值导向作用。通过高一《经济生活》的教学,是培养掌握经济学知识的“考试人”,或是培养具有唯利是图能力的“经济人”,还是培养具有合乎法律、道德要求的经济适应力和建设力的“幸福生活者”,这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关乎教学价值取向的实践问题。“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2]。高一年级《经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为生命主体探索自身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奥秘,体验经济生活中富裕与贫困所带来的喜怒哀乐,理解国家经济政策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立场,能够正确处理个人经济利益与社会经济利益、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经济利益的关系,在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立场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金钱观、科学消费观、劳动创业观等一系列事关人生幸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当学生走出校园,面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经济,他(她)将站立在经济人生制高点,做一名理性环保的消费者、快乐创业的劳动者、合理投资的理财者、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者。

二、拓宽学生生命的广度

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求知欲,拓宽学生生命广度。高一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的消费、生产、分配、交换、全球经济与对外开放等社会再生产领域,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挖掘教学资源,做到以主题为轴,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梳理一个围绕主题的“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的教学内容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谈起,从学生感兴趣的时事话题谈起,渐次引开,逐步走入学生未曾涉及而需知晓的领域。如以纸币教学为例,可以展示全套人民币为起点,通过辨别真假纸币,了解人民币的制作过程,阅读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纸币计划、纸币趣闻、探讨美国施压促使人民币升值时事热点等,正确理解纸币的本质及其发行规律,以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人民币有全新感受认识为落脚点,这样,就以纸币理论学习为媒介,引导学生个体生活经验从家庭生活领域拓展到社会生产领域、社会流通领域及国际金融领域等,这样,课堂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的一个窗口,又是主题信息资源的交汇地,学生的生活阅历如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自一千河”,并逐渐生成“一丝一粟,民之脂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德情感。

三、加深学生生命的深度

培养科学思维和建构力,增强经济生活能力,加深学生生命深度。《经济生活》的教学内容是融生活逻辑与学科知识逻辑于一体的知识载体。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鱼”),更要让学生学习建构具有主体特色的认知体系(“渔”),这已是教育常识。从商品物的现象到实质是人的关系,从价格涨跌现象到价值规律根源,从家人收入方式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等,在完成透过经济现象认识经济本质、经济规律的根本任务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贯穿其中;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价格变化影响生活、生产,生产与消费相互作用,市场调节的“两面性”,都蕴含着联系、发展、全面的辩证观点和辩证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济现象成为学生建构的对象,经济意义成为学生建构的动力,经济知识成为学生建构的支撑,经济联系成为学生建构的向导,科学思维方法成为学生建构的工具,不断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的感受和建设能力,最终形成学生对经济生活的细致观察力,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力,对经济意义的深刻领悟力,对经济发展的有效预测力,对自身经济生活的合理指导力。

四、提升学生生命的厚度

注重养成良好的经济行为习惯,提高经济生活品质,提升学生生命厚度。经济知识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经济行为习惯则是在生活实践中培养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经济行为习惯,既是高一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试金石,更是高一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教学的落脚点。高一学生的良好经济行为习惯的养成,既要抓住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的共性,又要把握其处于成人意识、人生意识觉醒时期的个性。如指导高一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养成节俭消费的习惯;更可以引导学生“储蓄小钱成大钱,投资死钱变活钱,储蓄投资办大事”,培养投资理财习惯;还可以引导学生“金钱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物质保障,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养成经营人生的行为习惯,这种渐升层次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经济生活品质的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诸如从节约使用学习用品、节约校园水电资源到优化资源合理利用习惯的养成,从自觉打扫教室校园卫生到塑造踏实认真、吃苦耐劳的创业品质,从关注国家时事热点到具有分析经济冷热、预测经济商机的经济头脑的形成,都是寓教育于校园、家庭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在包含经济情境的活动中养成的经济生活品质,这些都会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定雄厚的综合素质基础。

五、增强学生生命的亮度

和谐师生关系,协调心智发展,激发学生创造活力,增强学生生命亮度。优秀的教学活动既是师生知识互动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互动、生命唤醒生命的过程。高一年级多数学生对经济生活是充满好奇的,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贫富状况不同、学生的社会经济生活认识经验多少不同、男生与女生的兴趣点和兴趣度不同等诸多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不因学生家庭贫富差异而嫌贫爱富,以自己之所悟,激学生之所志,激励学生家境富足不骄傲、家境贫困不气馁,正视现实中经济贫富差距等各种经济问题,有志于消除贫富悬殊实现共同富裕;不因学生经济生活经验的匮乏而高谈阔论,始终以学生经济生活经验为基础,道自己之所知,释学生之所惑,在释惑中展经济学科的魅力和教师的魅力,吸引学生自主探究经济生活的奥秘;不因学生兴趣差异而厚此薄彼,以自己平等关爱的德行,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实践,倡导学生力所能及地推进社会公平,真正做到以自己之所教,促学生之所进。平等对话,交流沟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表现。学生会因“亲其师”,在情感上得到寄托、陶冶与发展,学生会因“信其道”,在才智上得以解惑、笃学与进步,学生在心智协调发展中,感到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价值,从而构筑一条通向学习者“自我解放”之路,让学生的生活因自己的学习创造而亮丽。

【参考文献】

[1][美]杰·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林莺,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3]李亚红.教育意义的寻觅:知识、道德与课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思想政治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财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