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为例

2022-10-09 07:46申耀武
智库时代 2022年35期
关键词:实训室岗位机器人

申耀武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机器人技术系)

一、引言

德国提出“工业4.0”高技术战略,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支持德国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是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智能控制技术都是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战略的核心技术。本文旨在对当前背景下高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基于职业能力本位和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实践研究。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培养面向建筑机器人维保工程师助理、餐厅机器人装配调试工程师助理、建筑机器人装配调试工程师助理等岗位职务工作的技术骨干等职业群,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从事机器人设备的集成应用、安装调试、现场检测、维护维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确定能力目标

职业能力本位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根据本专业目标职业的岗位,通过开展行业专家研讨,总结提炼出4个典型工作任务、12个工作项目和31个职业能力点,如表1所示。

表1 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职业能力点一览表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完整内涵,包括了“以人为本、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四个含义。高职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就需要学生在接受高职阶段培养后,不仅具备企业现阶段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能力,还需要具备在未来工作中继续发展的潜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四、基于职业能力本位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本专业与碧桂园集团所属企业校企共同育人工作机制,包括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工作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课程标准和共同编写教材工作机制,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岗位导师教学培训制度、企业实践教学培养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以及签订“三方协议”制度,确保校企共同育人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和扎实推进。

(二)“三段式”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的原则,采用“三段递进,校企共育”的教学组织方式,以培

养理想信念坚定,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要求,构建“三段式”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第1-3学期)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平台课,围绕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目标,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体现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特色,依据岗位需求整合传统课程,精选课程内容。

第二阶段(第4学期)的岗位知识深化学习和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包,围绕提升学生完成分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实践能力,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岗位专业知识应用深化学习和技能强化训练项目,体现聚焦学生分流岗位专业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知识应用与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的特色。

第三阶段(第5-6学期)的专业岗位职务能力企业实践教学培养课程,围绕提升学生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实现本专业培养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目标,聚焦学生企业岗位职务工作标准,构建《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提升课程》;针对解决学生岗位职务工作中共性问题,将共性问题转换成为“集中授课”内容模块,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落实到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之中。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师资比例不低于60%,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智能控制技术相关的实践能力;具有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本专业领域高校教师资格及相关证书,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备课程改革和科学研究能力;每5年累计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验。

兼职教师从相关学校和合作企业聘请,须具有扎实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承担岗位知识深化和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专业岗位职务能力企业实践等教学任务。

(四)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建设适应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采取理实一体以及“教、学、做”组织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精神;利用学校创新中心平台,鼓励学生课余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建立智慧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虚拟仿真软件、教师在线答疑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在线指导等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五)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立满足校内实践教学开展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包括电工电子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机器人软件编程实训室、智能机器人应用创新活动中心、智能测控与嵌入式技术实训室、智能检测与电控实训室、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AGV与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实训室、电气控制系统装调实训室等。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稳定的企业实践教学基地,能提供建筑机器人维保工程师助理、建筑机器人装配调试工程师助理、餐厅机器人装配调试工程师助理等相关实践培养岗位;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等。

(六)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机构的运行管理,定期诊断并改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建立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合作企业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监督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作用,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建立诊断与改进机制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健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及评价、毕业设计及专业研究等方面的质量体系建设,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等。实施教学过程监控、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分析生源、学生学术水平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的实现情况,充分利用分析评价结果改进专业教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七)基于1+X证书的增值评价体系构建

增值评价是优化教育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要组成部分。增值评价是一种用于评价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增值评价既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支柱,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增值评价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评价学生总体发展水平的变化;这既是一个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多方协同的合作评价体系。

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了“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即职业教育应该实现“1”个学历证书与“X”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旨在通过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升学生职业本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更广阔地视野、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深化职业证书制度改革,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校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构建基于1 + X证书的增值评价体系,不仅注重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也注重评价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1+X证书的增值评价体系是一种综合式评价体系,注重基础、强调目标、注重过程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对相关教学环节的实用性进行评价。在1+X证书制度下,构建的增值评价体系,是一个有效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可作为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育人效能的重要依据。本体系可有效评价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具体来说,通过制定了符合教学目标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学生综合发展水平;以学生的基本水平为参照点,通过评价教学水平的增值程度,来评价教学过程的教育教学质量;遵循定性、定量原则,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道德素质和学生个性发展等价值水平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五、结束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经济的社会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一直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本文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为例,基于职业能力本位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推动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智能制造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实训室岗位机器人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