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2022-10-05 13:01刘晓峰周伟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血浆心血管血栓

刘晓峰 周伟峰

河南新密市中医院 1)心病科 ; 2)心病二科 新密 45237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危重症,由冠状动脉中不稳定的斑块脱落、破裂等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液供给不足或停止,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或坏死,病死率较高[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为常用的治疗手段,能疏通堵塞血管,减少心肌损伤。但其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出现器械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血管壁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局部或全身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影响预后效果[2-4]。相关研究指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D二聚体(D-dimer,D-D)均与ACS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126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血浆FBG、D-D水平变化与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我院2019-03—2020-04 行PCI治疗的126例ACS患者为观察组:男65例,女61例;年龄(67.53±7.14)岁(范围:51~83岁)。BMI(24.84±1.97)kg/m2(范围:21.3~27.4 kg/m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49例作为对照组:男77例,女72例;年龄(65.94±7.32)岁(范围:50~83岁)。BMI(24.19±1.86)kg/m2(范围:20.6~26.5 kg/m2)。2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未发生组(105例)、发生组(21例)。

1.2研究方法

1.2.1 纳入标准 (1)均符合ACS相关诊断标准[6]。(2)均为首次确诊。(3)均行PCI术治疗,且术后生存时间均>6个月。(4)精神功能、认知功能正常,且能配合研究。(5)无全身急慢性感染。

1.2.2 排除标准 (1)心律失常、缺氧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缺血。(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3)肝、肾功能障碍。(4)恶性肿瘤。(5)Killip心功能分级>3级。(6)心源性休克。

1.2.3 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标准 经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血管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脑卒中等情况时,判定为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

1.2.4 检测方法 采集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受检者约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并采集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6个月时的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均置于抗凝管,离心取血浆,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ysmex CS5100型)测定FBG,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均严格按照试剂盒相关说明书操作。

1.3观察指标(1)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浆FBG、D-D水平。(2)未发生组、发生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6个月时的血浆FBG、D-D水平。(3)相关性。

2 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血浆FBG、D-D水平观察组血浆FBG、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血浆FBG、D-D水平比较

2.2未发生组、发生组不同时间点血浆FBG、D-D水平术前未发生组、发生组患者的血浆FBG、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发生组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6个月时的血浆FBG、D-D水平均低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FBG、D-D水平在不同时间作用下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发展。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血浆FBG、D-D水平比较

2.3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FBG、D-D水平变化与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相关性

3 讨论

ACS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力衰竭等,还可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典型表现,严重时可猝死,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PCI术为临床治疗ACS患者的主要手段,但其会损伤血管壁,且治疗过程中牵拉操作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导致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7],易使患者再次冠脉狭窄,诱发心血管终点事件。

FBG为凝血因子,可参与血栓形成全过程,在其表达水平升高时,可表明机体凝血机制被激活,能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8]。FBG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患者受到应激反应、严重外伤时,其表达水平可在短期内迅速升高。D-D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机体在纤溶酶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降解物,对血栓形成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是临床预测血栓形成的重要标志物[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浆FBG、D-D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ACS患者血浆FBG、D-D水平存在异常表达的现象。FBG、D-D水平能反映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其中FBG在凝血过程中经过凝血酶作用,能转变为纤维蛋白,从而形成纤维网,有效聚集血液中有形成分,促进血栓、血块形成。D-D水平升高可反映机体凝血酶生成增多、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对诊断血栓性疾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11-12]。

本研究分析了ACS患者PCI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6个月时的血浆FBG、D-D水平,结果发现,未发生组、发生组患者的血浆FBG、D-D水平在不同时间作用下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发展,而术前2组患者的血浆FBG、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未发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6个月时的血浆FBG、D-D水平均低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ACS患者在PCI术后血浆FBG、D-D水平呈先升后降表达。可能是因为PCI术中对血管进行机械性扩张、撕裂、置入支架等操作过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机体抗凝活性降低,凝血活性增强,从而出现FBG、D-D高表达,而随着时间延长,患者可逐渐恢复。

本研究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FBG、D-D水平变化与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均呈正相关,说明ACS患者血浆FBG、D-D水平与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具有紧密联系,并呈正相关关系,故建议临床将其作为预后指标进行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ACS患者血浆FBG、D-D水平存在异常表达现象,并与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具有紧密联系,推荐作为临床预后预测指标。

猜你喜欢
血浆心血管血栓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