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饼副产物乳清液制备乳清粉的工艺研究

2022-10-03 06:10吴晓春余智瑾赵存朝
中国乳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乳清碳酸氢钠感官

黄 思,吴晓春,余智瑾,赵存朝,彭 磊

1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

2 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01

3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01

4 云南省特色资源食品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云南昆明 650201

0 引言

乳饼是云南的传统发酵乳制品,因其独特的口感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被称为“中国式奶酪”,其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1],仅云南石林年加工鲜奶就达3 000 吨,乳饼产量近600 吨。通常,5~6 kg鲜奶可制作出1 kg乳饼,产量极低,大部分的乳饼副产物乳清液被当成废水排放,少部分用于制造猪饲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还污染环境[2]。乳清液中有鲜奶近一半的营养成分,含有的脂肪品质好,易被人体消化吸收[3]。乳清蛋白是乳清的主要成分,为全价蛋白质[4],具备人体所需的8 种必需氨基酸和脂溶性维生素[5],消化率达98%。Takada等[6]研究表明,乳清液中提取的乳清粉具有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7]。乳清蛋白会受储存条件的强烈影响,从而导致蛋白质的化学和结构修饰,将其浓缩为乳清蛋白粉,能使蛋白质更加稳定,并且具备良好的再水合特性。因此,将乳清蛋白从乳清液中提取出来,是未来开发利用乳清蛋白的主要趋势[8]。本研究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对云南乳饼副产物乳清液进行加工,获得乳清蛋白粉,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分析,为其后续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试剂

乳饼副产物乳清液,优牧品源有限公司;碳酸氢钠,云南智玖生物有限公司;硫酸铜、浓硫酸、硫酸钾、氢氧化钠、标准盐酸溶液、甲基红指示剂、溴甲酚绿指示剂、硼酸、乙醇(体积分数95%),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设备

水浴锅,常州智博瑞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离心式喷雾干燥机,上海贺帆仪器有限公司;电子计量称,上海光正医疗仪器有限公司;pH计,上海越平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厦门佰伦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ATN-300型全自动凯式定氮仪,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中空纤维超滤膜,天津膜天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超滤装置器,长安科学仪器厂。

1.3 方法

1.3.1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图

1.3.2 操作要点

(1)离心:离心机参数设置为3 600 r/min、15 min,因乳清液中仍含有脂肪,冲泡出来的水溶液上层有油脂,通过离心可以去除乳清液中的大部分脂肪。

(2)调节pH凝乳:使乳清液中的酪蛋白发生聚沉,同时由于乳饼制作是采用酸凝法,所得的乳清液为酸性,使用碳酸氢钠调至pH,有助于后期喷雾干燥时减少乳酸含量。

(3)巴士灭菌[9]:巴氏灭菌时设置温度为60 ℃,30 min。

(4)超滤、过筛[10]:去除乳清液中的大部分水分和乳糖。

(5)喷雾干燥:使用离心式喷雾干燥机,使用前必须确保喷雾干燥机是干净、无异味的,确保乳清粉收集器皿中没有太多的水分残留,水分太多会影响对乳清粉的收集,而影响出粉率。

1.3.3 单因素试验设计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探究碳酸氢钠的用量(0.6%、0.7%、0.8%、0.9%、1.0%)、凝乳pH(5.5、6、6.5、7、7.5)、离心机转数(3 000 r/min、3 300 r/min、3 600 r/min、3 900 r/min、4 200 r/min)、离心式喷雾干燥机进风温度(160 ℃、170 ℃、180 ℃、190 ℃、200 ℃)、蠕动泵数值的大小(60 Hz、65 Hz、70 Hz、75 Hz、80 Hz)等因素对乳清粉感官品质及溶解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对乳清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

1.3.4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对乳清粉感官品质影响比较大的碳酸氢钠的用量、凝乳pH、蠕动泵的大小,每个因素确定3 个水平,利用L9(33)正交试验,确定乳清粉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具体因素水平如表1。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1.3.5 感官评分

选10 名食品科学专业的人员经培训组成感官评定小组,将乳清粉用80 ℃的水冲泡,观察色泽和组织状态,闻气味,用温开水漱口后,品尝滋味,以色泽、滋味、气味、组织状态为指标进行评分。感官评价标准见表2,结果取平均值。

表2 乳清粉感官评分表

1.3.6 乳清粉品质测定

溶解度测定:称取2.5 g乳清粉样品置于50 mL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温开水,振荡5 min,静置10 min取上清液。测定蛋白质含量,重复3 次。溶解度(%)=(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样品中蛋白质含量)×100%

持水性测定:称取2 g样品于离心管,加水振荡直至样品呈现糊状且无水析出,离心弃上清液,称量沉淀质量。持水性(%)=(沉淀物质量/样品质量)×100%

乳化性测定[11]:称取2 g样品,加入40 mL蒸馏水溶解,将溶液调节至不同的pH值,再加入40 mL色拉油,均质后离心,测定离心管中的乳化层高度和液体总高度。乳化性(%)=(离心管中乳化层高度/液体总高度)×100%

乳糖按照GB5413.5—2010[12]使用莱茵-埃农式法进行测定;水分按照GB5009.3—2016[13]进行测定;灰分按照GB5009.4—2016[14]进行测定;蛋白质按照GB5009.5—2016[15]进行测定,取1 g乳清粉放入消化管中,再加入0.4 g硫酸铜、6 g硫酸钾及20 mL硫酸于消化炉进行消化,当温度达到420 ℃以后继续消化1 h至消化管中的液体呈现绿色透明状,取出冷却后加入50 mL水,于自动凯氏定氮仪上实现自动加液、蒸馏、滴定和记录数据的过程。

1.3.6 微生物测定

大肠杆菌参照GB 4789.3—2016[16]进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使用GB 4789.10—2016[18]中的平板计数法进行检测;菌落总数参照GB 4789.2—2016[17]检测;沙门氏菌参照GB 4789.4—2016[20]检测;霉菌参照GB 4789.15—2016[19]霉菌总数测定方法进行检测。

1.3.7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9对单因素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由图2可知,碳酸氢钠的用量、凝乳pH、离心转数不同对乳清粉的品质、口感有较大的影响,碳酸氢钠用量为0.7%、离心条件3600 r/min、凝乳pH为6.5时,乳清粉的感官评分最高。进风温度不同对乳清粉感官品质、外观形态的影响比较大,随着进风温度的增加,乳清粉的品质、形态分散度越来越好,当进风温度到达180 ℃时,乳清粉的感官评分最高,品质最好。随着蠕动泵数值的增大,乳清粉品质也随即发生变化,蠕动泵数值为75 Hz时乳清粉品质最好。

图2 不同因素对产品感官评价的影响

2.2 正交试验结果

以碳酸氢钠的添加量、凝乳pH、蠕动泵的数值做3 因素3 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根据表3可知,3 个因素对乳清粉感官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碳酸氢钠用量>(B)凝乳pH>(C)蠕动泵数值。乳清粉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A2B3C1。指的是碳酸氢钠添加量为0.7%、凝乳pH为6.5、蠕动泵数值为70 Hz。

表3 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4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碳酸氢钠的用量对乳清粉的感官评分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凝乳pH和蠕动泵数值对乳清粉感官评分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3 个因素对乳清粉的影响,当碳酸氢钠添加量为0.7%、凝乳pH为6.5、蠕动泵数值为70 Hz时,乳清粉的感官评分最高。

表4 各因素对感官评分的方差分析结果

2.3 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通过试验数据得出,乳清蛋白粉的溶解性为95.18 g/100 g,能够作为食品加工原料。乳清蛋白粉的乳化性为72.07%。

2.4 微生物检测结果

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为94 CFU/g,未检出致病菌,符合国家规定的乳清粉微生物限定标准。

表5 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表6 微生物测定结果

3 结论

在制作云南乳饼的基础上,对乳清粉进行喷雾干燥工艺上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乳清粉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最佳为:碳酸氢钠添加量为0.7(%)、凝乳pH为6.5,进风温度为180 ℃、蠕动泵数值为70 Hz,离心速度3 600 r/min,按照此工艺流程及喷雾干燥条件得到的产品,呈乳白色或淡黄绿色粉末,复原后有乳制品特有的奶香味。所得的乳清蛋白粉中蛋白质13.9%,乳糖49.4%,水分3.3%,灰分6.8%,溶解性95.18 g/100 g,乳化性72.07%,理化指标测定和微生物检测符合国标要求。在针对乳清粉溶解性的问题上,可以尝试用其他的食用碱进行pH调节,制备出产品后观察其滋味、气味和溶解性的情况,观察与碳酸氢钠相比两者那种溶解性更好,选择出更为优异的辅料[21]。在添加碳酸氢钠的时候乳清液温度应降至室温,杀菌后不宜马上添加,会产生大量泡沫导致外溢,使得乳清液减少,影响出粉率。用云南乳饼副产物乳清液生产出的乳清粉可用在冰淇淋、酸奶等制作工艺中,研究结果为该乳清蛋白粉原料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乳清碳酸氢钠感官
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分析及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排水法与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二氧化碳实验比较
乳清蛋白的特性及其在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感官训练纸模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国际运动营养品
感官训练纸膜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乳清蛋白的营养作用及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