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常征,朱璇璇,顾宝东
(1.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2.连云港市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重新激活而产生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变,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疼痛性的皮疹,多发于50 岁以上的成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且男女的发生率均等,没有季节性变化[1-3]。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每年全球的发病率为1.5-4/1000 人,发病率和年龄呈正比,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中国目前HZ 和PHN 的患病率分别为7.7%和2.3%,而70 岁以上的患者最多[4-6]。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止痛及对症等方法,但改善症状较慢,药物副作用且多。祖国医学中带状疱疹被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等,其病机多因正气虚弱,卫外不固,复感邪毒,而致正虚邪盛,毒邪不能透达,滞留体内而发病;治疗总则以祛邪为主,攻补兼施,达清热解毒、理气止痛的作用[7],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内外并用、综合治疗等。传统火针作为外治法之一,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操作方便[8-9]。而毫火针又是传统针灸发展过程中火针及毫针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具备火针、毫针的优点,可达到“以热引热,透气发郁”之功效[10]。半刺法为传统浅刺手法中的一种,能治疗热疾和邪盛,浅刺而疾出,可引热外行、疏散在表之外邪。因此,利用毫针和火炙的刺激,配合半刺之浅刺,可开郁宣透邪热,疏通气血经络,调节营卫阴阳,改善痉挛疼痛[11]。现代有关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献报道很多,但是毫火针浅刺法的有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毫火针半刺法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脑病科、皮肤科的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男11 例,女19 例,年龄21~68(49.03±12.19)岁;病程1.5~7(2.41±0.93)d;发病部位:胸部21 例、腰腹部9 例。对照组男12 例,女18 例,年龄21~66(52.03±10.45)岁;病程1~6(2.62±1.06)d;发病部位:胸部19 例、腰腹部11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12]:①临床可见皮疹,最初为丘疹,炎性红斑,簇疱及皮疹周围红斑,皮疹沿周围神经一侧分布,呈条带状排列;②局部皮肤瘙痒,过敏症状,明显疼痛和触觉异常,局部皮肤可着色。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2014 年修订版)》[7]: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疼痛、麻木、瘙痒和感觉异常,可伴有低热、少食、倦怠等症状;出现成簇的红色斑丘疹、水疱,排列如带状,累累如串珠,周围绕以红晕,皮损多沿单侧脊神经根分布,患者自觉皮损局部疼痛。中医辨证分型属肝经郁热型:鲜红的皮损、刺痛灼热、咽干、口苦、心烦、易怒、溲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或白,脉象弦、滑或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上述肝经郁热证辨证标准;③年龄20~70岁,患者依从性良好,可有效配合完成本研究;④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疾病及精神病的患者;②不能接受或毫火对针治疗有恐惧的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在发病小于7 天内,已使用抗病毒或者止痛药物患者;⑤无法完全配合治疗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1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5.1 对照组 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片(丽珠威集团制药厂公司,批号20170924,0.3 g/片),每次1片,每日2 次,餐后口服;甲钴胺片(卫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71014,0.5 g/片),每次1片,每日3次,餐后口服。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毫火针半刺。①取穴:选取阿是穴、皮损对应节段夹脊穴、支沟穴、丘墟穴、足三里穴;②定位:参照200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手册执行。③针具:采用江苏吴江市神龙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刘氏毫火针,规格为0.35×30mm。④操作:以上取穴予碘伏常规消毒,左手持止血钳夹酒精棉球并点燃,靠近施术部位,右手持一次性毫火针于火焰外焰将针体烧至白亮,迅速刺入皮损水疱丘疹处而不留针。进针深度不超过0.5mm,以达皮肤基底部为度,不可伤及肌肉,完毕后予点刺处行火罐疗法,留罐10min,隔日1 次,每周3次。操作者为培训合格的同一名医务人员,以保证手法的一致性。
1.6 观察指标
1.6.1 简式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 采用简式Mc‐Gill 疼 痛 量 表(SF-MPQ)[13]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①疼痛评定指数(PRI):为感觉类分和情感类分,相加所得为疼痛总分。②现时疼痛强度(PPI):患者根据自我感受进行选择,分为无痛至极度疼痛6 个级别,分别计0~5 分。③VAS:患者根据自我疼痛强度,采用长为10 cm 的游动尺规进行观测和记录,0 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1.6.2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14]评价患者的焦虑状态。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焦虑情绪越明显,其中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
1.6.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5]中关于带状疱疹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痊愈:治疗后皮损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无神经痛等后遗症;好转:治疗后皮损恢复≥30%,疼痛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皮损恢复<30%,或基本无改善,患处仍有明显神经痛。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数×100%
赵三刚起来,意识有点不清,不晓得这是什么事情要发生。于是那个宪兵把手中的帽子用力抖了一下,不是柔和而不在意的态度了:“混蛋!你怎么不知道?等带去你就知道了!”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ƒ,P)
2.2 简化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cGill 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cGill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cGill 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0 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RI 17.27±3.85 5.00±1.83①②16.62±4.65 9.00±4.00①PPI 2.41±0.96 0.41±0.69①②2.51±1.12 1.16±0.83①VAS 5.62±1.30 1.05±0.97①②5.65±1.38 2.62±1.40①
2.3 S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治疗后36.4±3.17①②43.9±3.46①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0 30治疗前53.35±5.68 54.18±5.17
带状疱疹作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科和神经内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和免疫抑制的患者,其西医发病机制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后的α 疱疹病毒,经DNA 复制后侵入到人体周围神经系统内,在颅神经节、背根神经节和自主神经节中终身潜伏;当机体衰老或细胞免疫抑制时,病毒被激活并在原发性神经元和神经细胞之间循环感染,引起炎性脱髓鞘损伤,出现神经炎症反应和特征性的皮疹[16]。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阳气虚衰,标实为寒、湿、热、毒等淫邪入侵;临床实践证实本病以肝经郁热证较为多见。带状疱疹病因多为情志不畅,肝经疏泄失常,郁而化火;又复感火热毒湿之邪,则邪客于厥阴、少阳二经,出现红斑、水疱,疼痛。
目前西医临床多选用抗病毒治疗,主要药物为伐昔洛韦,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载物,是一种核苷的类似物,具有较高水溶性,口服后药物迅速吸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生物利用度超过阿昔洛韦2 倍以上[17]。伐昔洛韦经口服后可迅速分解为阿昔洛韦,能高度选择性作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或细胞激酶,被磷酸化成活化型无环鸟苷三磷酸酯,作为底物与脱氧鸟嘌呤三磷酸酯竞争病毒DNA 多聚酶,抑制病毒DNA 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18]。甲钴胺作为营养神经的药物,属于内源性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对神经组织具有良好的传递性,易转移至神经细胞的细胞器中,通过甲基转换反应促进细胞内物质的代谢甲钴胺能够恢复神经递质含量,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纤维的兴奋程度,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修复情况[19]。尽管早期抗病毒和营养神经治疗能够降低急性期神经痛和后期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其止痛效果、缩短结痂时间往往不够理想,一般需要联合应用止痛药、激素等来控制神经痛和缩短结痂时间,因此从药理学角度考虑,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其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痛药物的应用,应充分考虑患者耐受性、药物毒副反应等。文献显示[20],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改善患者综合症状,缩短疱疹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小患者疼痛感觉程度,明显减少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在众多针灸治疗方法中,毫火针浅刺法具有操作简便,方法独特,手法轻盈,临床有效率高、疗程短、副作用小,并且能够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等优点,目前已开始运用于临床。
毫火针是传统火针的替代针具,以烧红针体迅速刺入人体的腧穴或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火针最早可追溯到典籍《黄帝内经》。《灵枢·九针》提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本法能使局部皮肤轻微烫伤,促进局部组织内环境发生改变,修复损伤的神经,以达缓解疼痛的作用。半刺法,来源于《灵枢·官针》篇,文中提到:“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此法浅入针而速出针,如拔毛一般,刺皮毛而不伤及筋肉,比浮刺要深,而又不似梅花针浅。最宜适于肌表浅层,能激发循行于脉外的卫气,运行气血,以宣表之邪气。火和半刺的相结合,可开门祛邪、破瘀通络、以热引热,可速效地将瘀滞的湿热火毒祛除,减轻痛苦的同时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21],火针疗法能刺激痛觉,减少内脏炎性冲动的传递,使疼痛中枢减少或消除来自内脏炎性刺激的痛觉冲动;火针有消炎抗渗出、消除局部无菌炎性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促进受损组织恢复的作用。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McGill 各项评分及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毫火针半刺法联合西药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而毫火针半刺法以局部及循经取穴为主,选取阿是穴、皮损对应节段夹脊穴、支沟穴、丘墟穴、足三里穴,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规律。针刺夹脊穴可疏导督脉阳气、驱邪外出、祛瘀通络止痛;支沟穴属于三焦经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利郁热、舒筋通络之功效;丘墟穴为少阳胆经之原穴,针刺原穴能扶正祛邪、调和内外、宣导上下、调节机能;足三里分别为胃经之合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补益气血,驱邪外出;阿是穴充分体现“以痛为腧”的特点,具有调畅气机、通络止痛的功效。故诸穴共奏扶正驱邪、疏解郁热、调畅气机、通络止痛的作用。综上所述,毫火针半刺法可缓解带状疱疹疼痛,改善焦虑状态,且操作简便、疗效及安全性稳定,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毫火针半刺法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较少,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仍有许多局限和不足。首先,半刺法属于浅刺法的范畴,目前浅刺治疗疾病的基础研究较薄弱,大多根据医者的感觉和经验来治疗量化标准,不能统一衡量标准。其二,目前研究主要针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治疗,对于疾病后康复,甚至后遗神经痛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三,仍需要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毫火针半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尽管有局限和不足,但在毫火针半刺法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的是正确的把握病因病机,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气血同治,激发卫气,发挥“通”、“透”的作用,到达止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