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芳, 黄桥, 赖萍萍, 叶淑玲
(东莞市大朗医院 心血管内科,广东 东莞,5237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多发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标准术式,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但是手术操作带来的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依然是目前引发不良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2]。为维持和保护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提升其生命质量及预防并发症,在其行介入治疗期间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3]。纽曼系统护理涉及的内容包含机体防御、应急预案及护理干预,可构建冠心病患者于介入治疗期间的全面防线,保证患者机体内外环境平衡,有助于提升其康复效果及生命质量[4]。本研究在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期间实施纽曼系统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东莞市大朗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且获取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 确诊为冠心病;② 具备介入治疗指征;③ 可正常与他人沟通;④ 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 表现为心源性休克;② 合并其他脏器功能异常、严重高血压或神经系统病变。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预防护理,护理至其出院,且患者于出院后1个月复查。① 体征监测:护理人员监测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对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持续监测其胸廓呼吸运动状态,同时还需听诊其双肺呼吸音。② 导管预防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等,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须及时向医师反馈,并给予适当处理以预防活动性出血及心脏压塞等。
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展开纽曼系统护理,护理至其出院,且患者于出院后1个月复查。① 收集患者信息:查阅相关文献自制调查问卷以了解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情况,问卷内容包含疾病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等。② 以问卷分析结果为依据展开三级预防性护理,内容包括寻找压力源、对压力源的反应及具体应对措施。a.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预防压力源破坏弹性防线。以患者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健康保健等为切入点,综合评估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应用PPT、宣传手册、观看视频等多种健康宣教方式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在介入治疗结束后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进食动物内脏及肥肉等)及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此外,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b. 二级预防:于护理全程贯彻责任制,明确护理期间各人员的具体责任。责任护士积极引导患者主动接受常规检查,于护理期间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活动状态、饮食情况和排便情况。医师与护理人员定时查房以便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对患者及其家属落实针对性的健康宣导,充分发挥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c. 三级预防:在患者出院前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联系方式和治疗方案等基本情况。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出院7 d和1个月。同时建立冠心病关爱之家微信群,以便及时指导患者的居家护理注意事项。③ 针对性护理:以患者病情发展为依据为其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在护理期间根据其病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④ 心理护理: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
① 生命质量:应用生命质量评估表(QOL)[5]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包含躯体功能等4项,单项评分范围为0~100分,生命质量与各单项评分均呈正相关。② 疾病自我认知水平:应用自拟的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疾病自我认知水平,包含疾病认知状况等4项,单项评分范围为0~100分,疾病自我认知水平与各单项评分均呈正相关。③ 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统计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的发生率。④ 心功能:评估患者的左室心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出院1个月后,2组的QOL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提升(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QOL评分比较分)
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2组的疾病自我认知水平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疾病自我认知水平比较分)
观察组发生再次血运重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各1例;对照组发生再次血运重建4例,心肌梗死2例,心律失常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各3例。观察组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
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2组的LVEF均高于护理前,6MWT距离均长于护理前,LVEDD均小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占据的比例较大,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6]。目前,介入治疗于冠心病治疗期间被广泛应用,具有高效及安全的优势,且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好评[7]。冠心病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但是患者于术后仍然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其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纽曼系统护理对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QOL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提示纽曼系统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分析原因在于,纽曼系统护理于临床实践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引导作用,将常规预防护理模式转变为心理与社会医学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期间可以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有效提升其生命质量[8]。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疾病自我认知水平各项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原因分析如下,纽曼系统护理实施的三级预防性护理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可以针对冠心病危险因素构建全面的防线,保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患者得到更加科学及针对性的护理照顾,有助于提升其疾病管理能力和疾病自我认知水平[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LVEF、LVEDD和6MWT距离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纽曼系统护理有助于预防不良心脏事件和改善患者心功能。原因在于,纽曼系统护理综合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情况,帮助其有效应对来自外环境的压力源,调整其机体内环境。通过调动内部、外部因素增强机体防御性,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可以保证护理方案的针对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有效预防并发症。
综上所述,纽曼系统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期间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疾病自我认知水平,有助于预防不良心脏事件和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