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应用于黄疸新生儿的效果

2022-09-27 08:52林小梅黄龙燕林玉清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出院

林小梅, 黄龙燕, 林玉清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福建 泉州,362017)

黄疸属于新生儿内科疾病,疾病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因机体胆红素水平升高,但是也有部分患儿因胆汁排泄障碍诱发疾病[1]。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躯体部、面额部发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贫血以及水肿等相关临床表现,对于新生儿神经系统产生损伤[2]。目前,主要采取早期喂养干预、蓝光照射、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等治疗黄疸新生儿,而以往临床上所应用的常规护理重视围生期保健,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抚触护理是对新生儿展开有技巧地按摩、抚触,有助于促进其生长以及发育,对于降低机体胆红素水平具有积极意义[3]。细节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方法,其依照黄疸新生儿的特点、实际病情优化护理细节,可提升护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4]。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黄疸新生儿于护理期间实施抚触护理联合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内容经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 12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128例黄疸新生儿的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 符合《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5]中关于黄疸的诊断标准;② 足月新生儿;③ 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步上升,每日上升幅度>297.5 μmol/L;④ 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 存在先天性缺陷;② 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③ 表现为母乳性黄疸或生理性黄疸;④ 具有新生儿溶血症或败血症。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间体重、年龄、性别、病程和分娩方式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抚触护理,直至出院,1个月后复诊,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 常规治疗: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黄疸新生儿补充维生素、纠正电解质等常规治疗措施。② 喂养宣教: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适宜的母乳喂养宣教,告知其正确的喂养方式。③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指导产妇了解关于新生儿的护理措施,对产妇展开常规口头健康宣传教育,明确告知其黄疸的危险性、饮食结构、护理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④ 抚触护理:于每日清晨、中午展开抚触操作,抚触时间以每次25~30 min为宜。抚触黄疸新生儿头部时,护理人员先清洁好双手,以新生儿额部为起点,将双手放置于其脑后,并轻微向上托起其头部,而后用双手大拇指指腹轻微按摩眉中间,推压其眼窝和眉头的中间及两侧,沿着下巴向两耳方向轻轻抚摸其下巴,再从其新前额发际线沿颅骨向后抚摸并按摩其头部。抚触黄疸新生儿胸部时,护理人员将双手放置于其双侧肋缘,从下肋缘逐步向上滑至肩部,并可重复抚摸多次,在其胸部抚摸结束以后再展开腹部抚摸,腹部按摩按照顺时针方向展开。抚触黄疸新生儿背部时,护理人员将双手放置于其两侧脊柱肌肉处,从臀部逐步上滑到颈部。抚触黄疸新生儿四肢时,护理人员握住其手腕和脚腕,轻柔捏挤其手臂、大腿直至手指、脚趾,各部位重复按摩5~6次。

观察组基于抚触护理应用细节护理,直至出院,1个月后复诊,细节护理的具体内容如下。① 病房介绍:护理人员带领家长熟悉环境,使家长充分了解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掌握细节护理的具体内容。此外,由主治医师主动向家长讲解黄疸新生儿的实际病情,责任护理人员以发放健康宣传教育手册、面对面讲解、微信沟通等方式展开疾病知识教育,对于家长存在的疑问耐心解答,指导其积极参与到黄疸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②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用脐带包裹法包裹黄疸新生儿,于其头下放置浴巾充当枕头,将新生儿放置于保暖箱中,每隔2 h调整1次体位。对于因缺乏安全感出现哭闹等情绪的新生儿,护理人员给予主动关怀及抚触,应用轻柔的语言进行安抚。③ 喂养护理:由护理人员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方式环抱黄疸新生儿,以便展开有效的吸吮,喂养以后轻拍其后背,直至打嗝,喂养频率设定为每隔2 h进行1次。对于母乳喂养量不足的新生儿,采取奶粉补足的方式,喂养结束后怀抱新生儿并将其放置于婴儿床内,调整其为左侧卧位,避免发生溢乳、呕吐等不良现象。④ 水疗护理:在新生儿喂养后1 h给予水疗干预,将室温控制于26~28 ℃,水温保持 38 ℃。在黄疸新生儿游泳前应用护脐贴,选用新生儿专用游泳圈,套至其颈部,促使其下颌放置于下颌槽中,采取双重保险措施,责任护理人员帮助新生儿伸展四肢,进行身体各部位轻柔抚触,结束以后实施脐部护理、保暖护理,每次10~20 min,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① 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出院1个月后复诊时,记录2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评估内容包含身长、头围及体重增幅情况。② 胆红素水平:护理前、护理24 h、48 h后和出院前,测定2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③ 症状改善时间:记录2组新生儿的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及住院时间。④ 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2组新生儿针头脱落、皮肤损伤、呕吐、窒息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对比

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身长、头围及体重增幅大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2.2 胆红素水平对比

护理前,2组的胆红素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24 h、48 h后和出院前,2组的胆红素水平均较护理前降低(P低<0.05),且观察组的胆红素水平均比同期对照组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胆红素水平比较

2.3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早,蓝光照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每日排便次数比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4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17%,比对照组的15.38%低(P<0.05),见表5。

表5 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新生儿的黄疸发生概率比较高,于出生24 h内约有8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症状,但大多数新生儿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此类黄疸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措施便可自行消退[6]。但是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处于持续升高的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其中枢神经受损,进而引起相关并发症[7]。

本研究分析了评估抚触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对于黄疸新生儿产生的影响,所得研究结果显示,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身长、头围及体重增幅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抚触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对于促进黄疸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细节护理于实施期间给予黄疸新生儿水疗干预,促使其充分感受到母体羊水环境的运动状态,通过水温作用刺激神经系统,调节其睡眠节律,为其身心健康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8]。研究结果显示,护理24 h、48 h后和出院前,观察组的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细节护理与抚触护理对于降低胆红素水平具有确切效果。抚触护理对机体代谢状态进行有效调节,能够使得胃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促进尿胆原的生成,可控制胆红素的恶性循环,对于新生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产生有效刺激,不仅可以促进黄疸新生儿的新陈代谢,还可以减少胆红素在肝肠循环中的重吸收,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早,蓝光照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每日排便次数比对照组多(P均<0.05),提示抚触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对于促进黄疸新生儿的临床症状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于黄疸新生儿护理期间实现了护理流程的优化,对各个护理环节进行细化处理,关注新生儿生理、心理、舒适度等多层面的护理,与抚触护理联合应用又与胃肠活动规律相符合,在增加排便频率的同时对皮肤触觉进行良性刺激,可促进胃肠道良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形成。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这可能是得益于细节护理全程贯彻了人文关怀精神,向新生儿家长详细讲解黄疸诱发原因、治疗措施、注意事项,取得其理解、配合,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性及舒适度,在减轻其紧张、哭闹等负性情绪的同时警惕发热、皮肤等不良问题[10]。

综上所述,将细节护理联合抚触护理应用于黄疸新生儿,对于促进其临床症状缓解及降低胆红素水平均具有积极意义,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出院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