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微,程 鹏
(山东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20年的17%[1],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我国经济能够数十年保持高速增长,得益于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从1978年到20世纪末,我国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其中,劳动力数量增长的贡献份额保持在20%以上[3-4]。但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增长至2.64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1]。已有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关系[5]。从科学性的角度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增多、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这将对我国的消费水平、就业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产业结构等产生一定影响,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6-7]。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1.6万亿元,增长率仅有2.3%[1]。人口结构变化是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重要因素。为了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有效举措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形成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8]。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所受的关注度愈来愈高,政府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也在不断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日常生活支出的负担,有利于促进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据很大的份额,经济增长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同时,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经济增长与人口老龄化高度相关,但影响的具体方向却未有定论。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结论。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有利于加深对二者关系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制定人口政策,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人口红利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已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数量增多,这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Lee和Mason通过研究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意味着社会抚养比上升,更多的老年人口需要抚养,劳动生产率将受到负向影响,进而造成经济增速减缓[9]。胡鞍钢等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发现,人口老龄化将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不利于实际人均GDP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将产生负向影响[10]。赵昕东等通过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发现,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导致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从事生产工作的青壮年减少,纯消费的人口增多,居民储蓄率下降,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11]。
人口结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抑制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影响是劳动力结构老化,间接影响是延缓经济增长;第二,老年人口的身心健康相对较差,从事体力性劳动的可能性降低,这就减少了生产性活动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第三,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意味着国家用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支出会增加,这将对储蓄率、投资率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效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65岁及以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提出假设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生活的保障系统,是稳定社会、增进民生福祉的基本力量,社会保障支出的数量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志。张向达和李宏通过研究发现,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可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2],社会保障支出的数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李乐乐和秦强通过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出显著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医疗保险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最为明显[13]。卢珊和杜宝贵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在中长期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且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能够产生调节作用[14]。社会保障能够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确保其不因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陷入生存困境,并进一步促进居民就业与消费,最终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经济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虽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相应的观点,但统一都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合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国家为维持社会稳定和保持居民幸福感,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方式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通过社会保险等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通过社会救助等缓解居民因贫困、残疾等造成的生活困难,通过教育等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以此推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目前,学界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主要从老年人口数量增多的视角进行了分析。陈友华发现,人口老龄化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不利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15]。葛翔宇等基于我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得出社会保障支出份额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16]。都阳和封永刚的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负向冲击,但社会保障支出在缓解其负向影响方面能够发挥作用[17]。还有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能够促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更加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健全,能够有效调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向影响[18]。
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可能面临多种因素的共同干扰,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是两个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改变了人口结构,改变了劳动人口和被抚养人口的占比关系,对社会保障支出产生了重要影响,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供给侧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被抚养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力人口的抚养压力增大,这就需要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需求侧方面,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导致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如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等,这也需要社会保障发挥相应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调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抑制作用。
基于上述假设,本文采用超效率模型测算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增长效率,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支出的调节作用,即社会保障支出能够调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抑制作用;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采用工具变量方法,通过滞后一期数据进行验证。
超效率模型(Slacks Based Measure,SBM)在降低测量误差、提高测算结果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9]。本文为了使经济增长效率测度结果更为精准,选取超效率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测度。由于超效率模型估计出来的经济增长效率值是一种离散分布的状态,并且具有截断的特征,因此,在得到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增长效率之后,本文选取截尾回归模型(Tobit)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程度与方向。
为了明确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本文将以超效率模型测算的经济增长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等其他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构建截尾回归模型,运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
Yit=β0+β1X核心1+β2X核心2+β3X控制+μi
(1)
式(1)中,Y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第i地区在t时间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来的效率值;X核心1、X核心2为解释变量,分别代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X控制为控制变量,在本文中指除两个核心变量之外的其他控制变量;βi(i=0,1,2,3)为影响因素的系数;μi为随机扰动项。具体变量名称及相关数值如表1所示。
为考察社会保障支出能否调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本研究在公式(1)的基础上加入社会保障支出与人口老龄化的交乘项,构建了公式(2),如下所示:
Yit=β0+β1X核心1+β2X核心2+
β3X控制+γ×agingi×securityi+μi
(2)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交乘项的系数γ为公式(2)研究的重点。如果γ为零,表示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都会影响经济增长效率。如果社会保障支出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抑制作用,则γ为正;否则,γ为负。
2.3.1 经济增长效率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2010年到2019年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在测算经济增长效率时,本文选择经济增长必备的人、财、物3个方面作为投入指标。其中,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人口数量作为人力投入,以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作为物力投入,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财力投入,以经济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
2.3.2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在使用截尾回归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时,以经济增长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效率值越高,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以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为解释变量,其中,人口老龄化水平采用各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社会保障支出由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社会救助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等组成。以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人力资本水平、人均消费水平、进出口总额、城市化水平、出生率、文盲率等为控制变量。其中,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人均消费水平为城镇与乡村人口消费总规模与总人口的比值;人力资本水平为每万人中的在校高中生数量;城市化水平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出口总额为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出生率为平均每千人中出生人数的比率;文盲率为文盲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具体数值的描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基于超效率模型,采用DEA-Solver Pro软件对2010—2019年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增长效率进行逐年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在2010—2019年间呈上升趋势,中间部分年份存在小幅度波动,表明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由于各地区在科学技术水平、吸引投资及劳动力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同一时期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值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态势。
3.2.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作为民生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支出数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导致人口红利趋于消失,老年抚养比上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口数量下降,对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010—2019年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模型(1)显示的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模型(2)显示的是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第一,人口老龄化这一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为-0.190,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验证了假设1),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老年人口数量增多会导致养老、医疗、救助等老年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进而阻碍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老年人口增多表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人口年龄的增大,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效率。第二,社会保障支出这一核心解释变量以0.367的系数水平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社会保障支出能够对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验证了假设2),与理论预期相一致。张勇提出,社会保障是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制度基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有助于扩大居民就业,促进居民消费,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
在控制变量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的影响系数为负,且均通过1%显著性检验,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系数为正,说明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人力资本是国家经济增长、创新发展的基础。人均消费水平均通过了5%显著性检验,且影响系数为正,说明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提升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途径。进出口总额和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这两个变量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出生率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新出生人口数量的增多,从长期角度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主要表现为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人口数量增多,生产性劳动率提高,这一结论与贺俊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1]。文盲率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越多,越能够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3.2.2 交互效应分析
上述分析表明,社会保障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人口老龄化会抑制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事实上,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也存在着互补性和相关性,因此,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也将共同发挥作用。为进一步验证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内在关联性,本文将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组成交互项,运用交互项的方式进一步验证二者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共同影响。
表2 2010—2019年我国31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值
表3中,模型(3)呈现了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交乘项的回归结果。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的交乘项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说明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概率提高一个标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负面影响下降约20.4%。可见,社会保障支出有效调节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抑制作用(验证了假设3)。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能够调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向影响,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负作用。社会保障支出涵盖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能够释放银发消费的潜能,以“银发经济”驱动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第二,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意味着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口数量减少,而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居民生育意愿,或促使居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人力资本积累,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
表3 面板数据基础回归与交互效应回归结果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模型实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对相关数据又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
第一,内生性检验。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个核心解释变量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是一种双向因果关系,它们在对经济增长效率产生影响的同时,经济增长效率也会反向影响两个核心解释变量,即经济增长效率提高,人们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会逐渐加剧,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保障支出也会相应增加;二是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变量可能有所遗漏,并未涵盖全部的影响因素在内。本文为探讨两个核心解释变量是否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造成干扰,故采取工具变量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选用的工具变量为滞后一期的人口老龄化和滞后一期的社会保障支出,即2011年至2020年的相关数据,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和代表性,结果见表4。检验结果显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仍然稳健。
第二,稳健性检验。本文采用更换计量模型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利用最小二乘法作为替代的计量模型。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表4),这再次证明本研究实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假设得以进一步证明。
本文利用超效率模型,对2010—2019年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增长效率进行了测度,并从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角度,构建截尾回归模型讨论了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第一,人口老龄化抑制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人口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缩小了我国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之间的差距,但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由此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第二,社会保障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提升经济增长效率具有积极作用。第三,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抑制作用。社会保障作为时代发展的稳定器,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能够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向影响;社会保障支出作为社会民生的福利供给方式,能够通过提高消费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等,正向影响经济增长效率。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到“十四五”末期,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影响,劳动力优势、消费和储蓄也将遭受影响。综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兼顾中长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第一,强化政府社会保障主体责任。在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亟须改革并加大各方面的保障力度,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体责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层次出发,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第二,优化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稳定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地区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建立城市和农村相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
表4 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
第三,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是增强地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各地区应加大高等教育的发展力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内容,扩大高校人才培养规模;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职业院校、开放大学以及老年大学等机构的建设,努力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人才引进政策是吸引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可以通过优质的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形成人才集聚竞争力,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第四,灵活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结构性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育政策会影响我国的人口结构,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从长远角度来讲,更会影响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因此,生育政策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而灵活调整。
第五,发展“银发经济”。“银发经济”是《“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逐年上升,庞大的老年群体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进入老年期后,大多数老年人的子女已组建新的家庭,老年人用于子女身上的成本会有所降低,老年消费将会变得相对自由。数字经济也融入了老年人的生活,政府在兼顾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际情况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