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优势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内涵、价值与路径

2022-12-31 04:19蔡如兴陈智鑫
关键词:思政课优势思政

蔡如兴,陈智鑫

(1.闽南师范大学 国有资产管理处,福建 漳州 363000;2.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当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重冲击和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攻坚克难,进行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将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内涵、育人价值,积极探寻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具体路径,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培育担当奉献精神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 制度优势与制度优势教育的内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做了深刻阐释,明确提出“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3],进一步丰富了制度优势的理论内涵。

1.1 制度优势的内涵

制度是“一定社会共同体在其实践过程中所形成和运行的公共生活的自我组织方式”[4]。国家制度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涵集中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性为价值旨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制度体系,其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优势实现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所以能实现,最重要的是人民对制度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基于人民性才能够让制度优势真正落地、不断成长,人民性是保证制度优势的源头活水。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制度优势的生成和发挥中具有领导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制度优势得以形成、完善和革新的根本所在,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能切实保证制度建设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制度成果为人民所享,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防控压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释放出强大的力量,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发挥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结建党百年来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六中全会精神,始终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摆在首位。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自我革新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从产生到成熟始终坚持自我革新,根据成效不断调整制度方向,通过自我监督保障制度的执行成效,实现制度稳定与发展的动态平衡,确保制度发展的与时俱进,实现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良性引导,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各项建设有序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求,要坚持和巩固制度的根本点,落实制度的目标要求,推进制度向更加完备、更加巩固、更加优越转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依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新期待。

1.2 制度优势教育的内涵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话语传播的制度表达亦是竞争的一部分。制度优势是在制度之间的相互竞争中比较出来的,是在相互竞争中完善起来的。制度竞争既体现在对于制度执行成效和具体成果的比较层面,也体现在制度的话语传播层面。我们应当从制度理念的视角阐释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制度优势教育的正向引导,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6]制度优势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提高人们对制度认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实现思想的去伪存真;是对我国制度优势形成具象化的认知,准确认识制度的本质和特征,实现对制度优势的全面认知。在理论逻辑层面,制度优势教育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制度优势生成中的核心作用。制度优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在实践上的具体表达,制度优势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是贯穿落实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结果。通过制度优势教育培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提高应对外部舆论风险的能力,筑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之根。

1.3 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理路

制度优势教育是系统化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对人的主观世界进行改造,对现实世界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主要是通过课程内容的理性引导,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国外制度体系有充分的认知,从而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全面认识。通过科学的比较方式,让受教育者从本质上形成对不同制度的认知,祛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误区,减少认知主体在认知与实际之间的差异,进而达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7]制度优势教育以科学认知为基础,促进制度优势转换成治理成效。从个人方面而言,制度优势教育让个人进一步认识到制度实践成效与个人自我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找到个体在制度框架中的行为规范,增进对制度内容及其价值体系的认同,找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自我定位,更好地投身于奋斗实践。在制度运行方面,制度优势教育能够促进人们对于制度的关注,而关注度和参与度的提高又为增进制度运行效率提供了可能,制度运行的反馈机制也会愈加及时和高效,从而促进制度本身实现自我纠错和更新,推进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

制度优势教育以其独特的实践方式,能够拓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知范围和认知层次,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因此必将成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价值

制度优势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构成,高校思政课是制度优势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径。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构建制度优势的话语体系、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感召力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1 构建制度优势的话语体系

“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8]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制度优势的言说需要不断进化。高校思政课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将制度优势教育融入其中,必将从主体构成和话语言说质量两个方面拓宽制度优势话语的建构。在参与主体层面,言说主体是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要素,只有优秀的言说主体才能够讲清楚制度优势的根本所在。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也扩大了话语传播的人群范围。大学生虽然不是制度优势教育最初始的接收者,但却能成为制度优势教育最具活力的传播者。将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使大学生对制度的理解实现从直观感性到科学理性的飞跃,使其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中提升对制度的认知能力,促进制度优势认同内化于心,进而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交流中将制度优势认同外化于行,主动成为制度优势话语的传播者。在言说质量层面,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引领时代的活力性,能极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构成要素和构成形态,因此,要有意识地创新制度优势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因此,制度优势话语的渗透既要注重课堂又要注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制度优势话语的建构提供多样化的传播路径。

2.2 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性

感召力和说服力是高校思政课的必然要求。感召力和说服力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思政课对时代问题的回应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力量,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与时代精神紧密契合的素材。

制度优势从多个维度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时代诠释。制度优势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从具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性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成实践中凝结了许多伟大的奋斗事迹。通过将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一方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思政课教学与时代特质紧密结合,让大学生感知制度优势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性认知程度,通过对制度优势的阐释,提升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历史发展、当下境况之间关系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曲折与必然。同时,制度优势教育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思政课教师深化理论素养,对相应理论知识进行时代化的言说。制度优势教育为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发展开辟了新的场域,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因此,将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性,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9]高校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制度优势教育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必然要将大学生作为重点教育对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状态影响着国家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前途。制度优势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思政课中立德树人成效的实现。在个人思想观念层面,大学生对于制度内容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对国内国际发展状况的了解具有积极性。但由于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互联网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所接收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将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在正面教育中纠正大学生群体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使大学生在个人价值追求与实现制度的规范性上达成一致,培育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观,在思想上落实立德树人。在治理效能转化方面,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制度优势教育的成效,对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制度优势教育通过对不同制度实践情况的比较,能够增进大学生对不同制度的理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同时,具备了理性认知的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增进理解能力,优化治理效能,从行动上落实立德树人。

制度优势教育对于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以制度优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制度优势话语的构建,能够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高校开展制度优势教育非常必要,同时,高校制度优势教育的开展也须考虑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抓手问题。

3 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制度优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需要从制度优势教育的内容、育人方式和协同机制3个方面进行。

3.1 完善制度优势教育的内容

清晰明确的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的重要条件,“内容永远是根本”[10]。制度优势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10]。唯有清晰的教育内容,才能在高校思政课的施教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对制度优势的准确认知,才有可能将制度优势的具体话语传播好,将制度优势的效能运用好。因此,制度优势教育的内容体系需不断完善,使其更加准确清晰,为科学施教提供内容支撑。一方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出发,加强对制度本身内容的梳理。首先,加强对当前制度内容的研究,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形成系统性论述,归纳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构成。既要讲清楚制度内各类具体要素的构成,又要厘清各项制度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之间的关系。只有对当前制度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才能为高校思政课开展提供扎实的内容基础。其次,对制度优势的生成逻辑进行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11]对制度优势的研究需要从其历史发展、演变等方面进行系统归纳。在对制度优势生成的梳理过程中,应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制度优势生成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应注重结合“四史”教育和红色文化研究,将制度优势放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进行理解。既要梳理清楚制度优势生成的机制,又要了解制度优势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性。勾画清楚制度优势的生成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长期历史实践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积极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同时,也要看到矛盾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从制度的历史发展中理解制度优势的发展性,为处理制度优势与现实客观矛盾之间的关系留下讨论的空间,为制度优势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可行性论证。只有阐释清楚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曲折性与发展方向上的前进性,才能形成对制度优势的必然性与发展性的全面理性认知。

另一方面,在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特点。制度优势是通过制度间的相互比较凸显出来的,要以“大历史观”为研究视角,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透视。在横向维度上,同当前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要基于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观察,在社会经济层面突出中国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要立足中国国情,摆事实、讲道理,不回避质疑,以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底气,以制度实践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制度优势。在纵向维度上,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大贡献。判断制度优势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在制度的建设探索方面所具有的首创性。通过将制度优势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实现对制度优势的整体性感知,明晰制度的首创性和必然性,增强制度优势教育的说服力。

3.2 优化制度优势教育的育人方式

制度优势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将相关理论和素材转化成思想力量,其关键就在于能否运用与教育实际相适应的育人方式。优化育人方式,应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立足时代发展境遇、创新教学表达方式。

首先,要把握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能够对事物形成独立、自主的思考。同时,由于新时代青年成长在国家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国家制度建设的整个历程和成就较难达到完整深入的理解,在面对经济新常态、生态环境问题、社会保障机制等问题时,认知理解可能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和他们积极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当下时政热点问题的态度看法;在课堂外要主动关注主流传媒平台,了解制度优势相关作品的传播情况,提炼青年大学生群体对于制度优势的认知逻辑。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阐释引导,既不逃避问题,也不夸大事实,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成就,教育引导学生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制度,进而实现对制度优势的理性认知。

其次,要立足时代发展境遇精准施教。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需结合当代青年所处的时代境遇。从世界发展形势上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冲击下,世界格局正在发生转变,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将优势教育融入思政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国内外时代发展情况,诸如粮食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发展情况的比较,特别是面对问题时不同制度的处理逻辑和实际效果,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论证。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面对尚未解决的时代问题,激励青年大学生投身时代建设之中,使其感受自身的历史使命,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后,要创新教学表达方式。“言语必须接近民众。”[12]教学应以客观事实为论述基础,用生动通俗的话语对制度优势进行抽丝剥茧的传授,讲清、讲好、讲透制度优势。制度优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在制度优势的评价主体上、在制度生成上,可以多结合古诗文、俚语等,让制度优势的话语讲述更接地气,引发情感共鸣,提升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3.3 强化制度优势教育的协同机制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要将制度优势真正注入大学生的心中,不仅需要线下的课堂教学,还要协同线上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将制度优势注入其心中。具体来说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入手。

在课前环节,一方面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放学习材料,如通过“超星学习通”、易班、微信课程群等在线学习平台,将课程的相关资料进行共享,诸如纪录片、文字材料、优秀课程资源等,并适当发布对应的学习任务,增进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中的投票、问卷和讨论等功能,收集当前学生对制度相关方面的看法,了解大学生对制度的所思、所想,让课程的开展更具针对性。

在课中环节,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中的在线签到和发言投票等功能了解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情况,又可根据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与课前讨论中较为活跃的学生进行互动。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困惑之处,教师要主动发声、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明确制度优势。

在课后环节,其一,通过教育平台进行反馈和答疑。师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相关问题和案例进行讨论,通过线上互动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保障课程的严谨性。其二,利用教育平台对学生相关习作进行批改,同时利用平台分析工具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分析,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其三,利用新媒体平台,让学生不止要听进去,更要能说出来。以新媒体平台为媒介,组织与制度优势相关的主题活动,并推选优秀作品到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将制度优势教育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制度优势教育在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过程中,需要在学理研究、育人方式、平台机制等方面加以优化,促进制度优势教育与时俱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培育理解制度、相信制度、遵循制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猜你喜欢
思政课优势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矮的优势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