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逻辑与路径探究

2022-12-31 04:19陈明明
关键词:思政教学内容智慧

吕 娜,陈明明

(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1]在信息化、智慧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更好解决学生“身边事”“心头问”,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

1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背景下,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高校思政课自身学科特点,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成为新时代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对于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模式的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界定。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嵌入下,通过“人—机—环境”交互设计,创设不同话语场域的沟通情境,实现思政课从“被动学习、权威认同”向“协同创新、交互认同”转型[2]。也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主要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思政课堂,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将与课程相关的所有信息汇聚到课堂中,同时加强学习过程性管理,大力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3]。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定义为:以“立德树人、学为中心、创新教学”为教学理念,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通过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教学资源和新兴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智慧教学环境,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构建智慧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4]的智慧型人才的教学形态。智慧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原则,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教师如何发挥自身智慧引导学生更好吸收、接受思政理论知识并践行,注重知识传授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并重;二是关注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智慧化的教学环境,针对教学目标、线上教学内容更新、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学情教情反馈、教学评价等做好设计与安排;三是注重教师教育智慧的提升,了解新兴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的技术优势,促进教学理念方法“软件”与教学环境“硬件”良性互动[5],通过人机深度融合,营造情感场,增强受教育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2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构建的现实需要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注重新兴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既是对新时代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趋势的顺应,也是高校思政课担当重要使命的时代应然,更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使然。

2.1 顺应教育信息化、智慧化发展新趋势

随着大数据、5G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智慧化发展愈演愈烈,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推动新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6]。《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7]。显然,高等教育已经意识到新兴技术对教育生态的重构。对此,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效果,通过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针对教学存在的信息化、智慧化不足等问题,引入适当的技术进行改善和优化。

2.2 适应思政课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嘱托广大青年: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8]。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覆盖性和实效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政课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变化。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站在新的奋斗起点,大学生要肩负历史使命,必须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行为需求也产生了变化。新一代“00后”大学生思维极其活跃,信息需求多样化,“网络活动行为升级,网络已成为其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9]。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因时制宜,不断创新,否则将难以契合时代脉搏和大学生发展需求。创新思政课智慧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范式的创新,可以更好沟通心灵、启润心智、激扬斗志,因而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坚守使命担当的必然要求。

2.3 契合思政课教学改革新方向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指出:“完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10]如今,借助“云—台—端”信息化平台,运用各种线上课程资源等进行网络化、数据化教学,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新常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嵌入,如何使教学更具智慧性和智能性,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思政课自身学科特点,能够实现新兴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实现人机交互的同时,更加突出人的主体性,重视情感价值观教育,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参与率”和“走心率”,使学生更有收获感。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契合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3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逻辑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要始终以智慧教学理念为构建导向,着重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智慧教学环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只有厘清其内在逻辑和构建理路,才能为路径构建提供逻辑指引。

3.1 秉持“立德树人、学为中心、创新教学”理念

“立德树人、学为中心、创新教学”的智慧教学理念,是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在环境开放、人机交互、资源共享、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展开[11]的前提。第一,立德树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校思政课应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立德树人既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将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关键能力[11]。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要立足教育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趋势,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全面发展的智慧型人才。第二,学为中心。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应是“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讲授,而是注重师生共创,进行双向互动的实践教学,其核心在于始终强调以学习为中心,由教师为主导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第三,创新教学。教学创新是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驱动力。它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重新定义教学及学习的内涵,通过重塑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等,优化智慧教学全过程。概述之,智慧教学理念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为中心,将创新教学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只有三者相得益彰,才能保证智慧教学的顺利开展。

3.2 教学方法的运用实现“多联互动”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在合理选择和运用智慧教学工具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灵活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社会实践法、对话法、情感教育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协同联动以及应用。第一,互动立体式教学。以讨论法、对话法等教学方法为主,以师生平等交往为前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共享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第二,小组互助式教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组建智慧互助小组变得简易可行,可通过社会实践法、讨论法等,督促小组成员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展开合作交流,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智慧互助小组既能够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展示平台,也能够不局限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他们课前课后、线上线下交流与探讨提供互动支持,通过分工协作、相互帮助,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第三,情景化教学。在智慧课堂环境中,教师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设计情景化主题,以智慧互助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当学生的困惑增多时,教师可以适时、合理地借助智能学伴、机器人教师、智能问答搜索等辅助系统辅助教学。第四,个性化教学。教师可根据智能化平台的反馈以及课堂观察,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对学情的全面把握和学生学业分析,因人而异,采用讲授法、案例法、对话法、情感教育法等方法进行“滴灌式”教学,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提升思政课堂的针对性。概述之,智慧教学方式的多联互动,能够改进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协同联动,增强课堂的活跃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3.3 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现动态的“不断优化”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是信息技术和人的智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筛选海量的网络资源,不断优化与设计思政课教学内容。第一,在教材基础上精心梳理和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讨论型和讲授型两种。讨论型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课堂协作和课下交流的方式开展,讲授型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理论知识进行。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划分为讲授型内容,将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划分为讨论型内容。通过在内容上“有的放矢”,实现课堂讲授和智慧引导的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要体现多元性。虽然课程内容要严格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设计,但还应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例如,可以将思政课内容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第三,教师要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更加全面。思政课不应被视作纯理论型教育,它本质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结合时事热点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鲜活起来,以此强化学生的思政意识,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效果。

3.4 教学环境的创设需要“软硬皆强”

智慧教学既需要通过以各种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教学系统和数字化资源来构建信息化的环境基础,也需要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支撑。

首先,为保证智慧教学顺利进行,在保证良好、安全的网络环境的同时,一方面需要不断对教学软件进行开发、改造和升级,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校园智慧教学平台建设。其次,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素养强的智慧型教师人才。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强调智能化、创新化与思政课相融合,要求教师必须将自身的教学智慧与智能化技术结合起来,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互动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因此,高校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数据素养、设备运用及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通过精准把握智能化信息技术,使其成为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备较好的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教师。

3.5 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双向考评”

智慧教学创新模式可利用智能化系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考评,进而实现多元综合的一体化教学评价。从多方面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能够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推动智慧教学改进和效率提升。第一,对教师的多元化评价。可通过构建学校、教师和学生“三合一”的统一智慧评价平台,从学校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维度,对教师的教学成效进行全面评价。学生评教,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及电子评价量表开展,先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全面评价,再由系统收集、统计数据并自动生成结论。多元评价不仅能够从多维度为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还有利于增加教师间、师生间的交流机会,督促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智慧。第二,对学生的全面性、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教师日常考察、生生评价以及智慧平台评价等开展。在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政治素养、思想与道德认知的评价。首先,一方面教师可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动态考察与记录,另一方面学生可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对学习记录和作业完成质量等进行相互打分;其次,教师可结合学生平时表现情况、智慧教学平台中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数据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性评价,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4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路径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应以一定的构建逻辑为前提,通过强化新兴技术的赋能、实现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配合,持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育监管的有效性等,促使自身实现创新性发展。

4.1 加强新兴技术与思政内容的“融合度”

高校思政课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意识形态性和价值引领性。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的关键,就是实现新兴技术和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在新兴技术与思政内容的“融合度”上下功夫。首先,思政课程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这是一个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然而,很多智能教学软件上的内容存在滞后性,这就需要加大对这些软件的开发力度,使其能够及时上传最新时事政治等学习资源;其次,要及时将最新的智能技术和研究成果融入思政课堂,“将思政课的数据资源聚合化、可视化、个性化,将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形象化和趣味化、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化,教学管理实时化和过程化”[12]。例如: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设立体化、沉浸式的教学场景。不过,教师要根据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智能技术,既不宜过于依赖技术,也要懂得适时引入、适时退出,授课过程中充分把控教学节奏。最后,要注重融合技巧与方法,不断创新融合手段,如技术与内容的交叉融合,通过创设适合广大师生的智慧化教学空间,实现更深层次的有效衔接,从而推进智慧教学有序开展。

4.2 提升教师教学的“智慧度”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的落地,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教师是连接技术、学生、教学的纽带,教师的智慧将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智慧教学的开展效果,因此要在教师教学的“智慧度”上下功夫。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智慧教学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具有智慧教学的思维意识,对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适配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等,提前做好教学预设。而适合的技术支持、丰富的内容支撑以及便于操作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其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宜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要将它们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并用以查找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通过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从而为构建思政课智慧课堂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智慧教学实践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厘清思政课堂智能技术应用的效度与限度,实现人机交互,互惠共生,并定期参加与智慧化教学能力相关的系统培训,提高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13],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要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使知识教学转向智慧教学[14]的地基更加牢固可靠。

4.3 激发学生智慧学习的“意识度”

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智慧型教师,也需要学生的认同和主动参与。智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教与学并重,因此要在激发学生智慧学习的“意识度”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心设计,以情动人,适时引领,采取适宜的方法手段,帮助学生产生持续智慧学习的意识。一方面,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学生自觉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参与到智慧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打造师生互动的智慧化场域,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潜能,促使学生投入到智慧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持续生发强烈的学习意愿,主动运用信息化平台和技术进行学习,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识[15]。

4.4 增强智慧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度”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应基于多元化、可操作性强、目标明确等原则,构建“双向考评”的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立体、更精准、更便捷。这就需要在增强思政课智慧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度”上下功夫。一是科学合理设计评价指标,基于智慧教学平台构建多层级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多层、立体的双向评价模式。在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评价时,可围绕线上线下教学方案的设计、智慧教学环境的营造、基于数据分析改进优化教学过程以及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反思等,展开全面评价。同时,结合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实现多维评价,这样就突破了单一的、仅针对“一堂课”的评价,而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评价。二是科学合理设定评价权重。在对学生思政课学习进行评价时,除了知识层面的评价,还应注重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反思等方面的评价,尤其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同时,在评价权重上有所侧重和区分,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位一体的全过程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三是科学保证各评价环节的落实。教学评价的完善,需要根据课程进展情况不断调整,既要对评价指标和权重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调整,充分保证各个评价环节的评价效果,还要以评价结果为反馈依据,对思政课智慧教学进行完善和持续改进。

4.5 完善智慧教学体制机制的“保障度”

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如此才能保证智慧教学有序进行。一是构建和完善融入机制。一方面是技术的融入,将新兴技术全面融入思政课堂,这是实现智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是内容的融入,将思政课内容深度融入智慧教学平台,这是智慧教学落到实处的核心环节。二是构建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尤其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管平台,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通过对思政课教学实施全景式、全过程的监督,从而保证思政课智慧教学的常态化运行。三是构建和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推行思政课智慧教学的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吸引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智慧教学中。最后,构建和完善优化机制。新兴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技术漏洞和安全隐患。只有及时对智慧教学设备及网络设施进行规范和优化,才能确保思政课智慧教学始终向着正确方向持续发展。

5 结语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模式强调“立德树人、教学并重、创新教学”的教学理念,既要求教师注重智慧教学软件的应用,又要求教师能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全身心投入教学;既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严谨、精心设计,又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将教学内容与技术手段有机衔接。因而,如何找到新兴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平衡点和契合度[16]很重要,需要在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智慧的提升、学生智慧学习意识的激发、评价体系的科学设计以及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保障等方面下功夫。随着教育信息化、智慧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将持续优化,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内容智慧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