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联合小针刀对四边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2-09-26 09:21杨晨光尤志侠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针刀肩胛骨冲击波

杨晨光,尤志侠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天水 741020)

四边孔综合征多出现在军事训练损伤中,表现为肩关节后侧剧烈疼痛,主要是因投掷动作过度、肱三头肌应用过度所致[1]。该病可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该病,常规西医疗法是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且西药治疗容易引发副作用,导致患者承受非必要的痛苦。小针刀可发挥针刺、刀切割的两重作用,是一种新型的中医治疗方法,近年在骨科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冲击波是常用理疗方式,在中医经络理论之上展开治疗,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本研究尝试将小针刀与冲击波联合应用于四边孔综合征,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四边孔综合征患者68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按照摸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18~26岁,平均22.29±1.07岁,病程4天~3个月,平均1.35±0.29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9~26岁,平均

22.34 ±1.05岁;病程2天~3个月,平均1.31±0.2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困乏无力、肩部不适,病情呈现不断进展状态,严重时肩关节上举困难,无法外展;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能够随访;③患者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其中;④能够按照医护人员指导完成问卷调查。

1.2.2 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症,无法开展小针刀治疗;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③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以小针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略外展患肢,暴露术野。在肩胛骨外缘上方约2/3的位置做1~2点定位,对小圆肌起点行松解处理;在肩胛骨下焦点,选取1个定位点,对大圆肌起点进行松解;在小结节嵴做1点定位,对大圆肌止点进行松解。常规消毒、铺巾,以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处理。在肩胛骨外缘点,保持小针刀刀口线平行于肩胛骨的外缘,垂直皮肤方向送入刀体,快速刺入皮肤,保持稳定速度,向前推进,到骨面为止。对刀锋进行调整,使之到达骨外缘,顺骨缘切开,行3~4刀剥离处理,纵向疏通并横向剥离,当刀下感觉到松动时将针刀取出。在肩胛骨下焦点,保持刀口线平行于肩胛骨下角外缘,以垂直皮肤方向送入刀体,刺入皮肤,缓慢推进,到骨面为止,此时将刀锋方向调整,到肩胛下角外缘骨面,行3~4刀纵向疏通并横向剥离,当刀下感觉到松动时将针刀取出。肱骨小结节嵴,刀口线平行于上肢的纵轴,垂直皮肤送刀体,缓慢推进至骨面为止,将针刀浮起,纵向切开缘骨面2~3刀,当有松动感时出针。小针刀手术实施1次治疗,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冲击波治疗:采用MP-100放散式冲击波治疗仪(STORZ公司制造),以Deep impact 15mm探头治疗,压力1.0~2.6bar,频率6~10Hz,行100~300次定点冲击;之后顺四边孔大圆肌、小圆肌、肱三头肌长头、肱三头肌外侧头走行、三角肌等部位进行冲击治疗2000~3000次,频率8~12Hz,压力1.4~3.0bar。每3天接受1次治疗,共治疗5次,总治疗时间为15天。

1.4 观察指标①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冲击波治疗完成后的3天),以视觉模拟量表(ⅤAS)[2]对患者的四边孔压痛程度进行评价,总分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②在3个月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3]。治愈:压痛、肢体不适等症状彻底消失,肩外旋及外展均恢复正常,无疼痛感,睡眠情况正常;好转: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对睡眠的影响轻微;无效:治疗后各项症状未见显著改善,睡眠会受到明显影响。以治愈、改善统计总有效率。③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定量表(PSQI)[4]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最高21分,睡眠质量与分值呈反比。④以Constant 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5],对患者肩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疼痛程度、手的位置、日常生活情况、肩部四种活动、外旋、内旋及肌力等,总分100分,肩关节功能与评分成正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压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Ⅴ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两组患者Ⅴ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压痛程度比较(±s,n=3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压痛程度比较(±s,n=34)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ƒ,ˉR,P)

2.3 睡眠质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n=3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n=34)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

2.4 肩关节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n=3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n=34)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

3 讨论

四边孔综合征即旋肱后动脉、腋神经于四边孔部位承受外在压力,进而造成的临床症候群,肩四边孔位置为肩胛骨外缘和肱骨内侧之间,如在投弹中,大力的动作可导致肱三头肌、小圆肌、关节囊等受到大力牵拉,尤其是肱三头肌长头位于肩胛盂下缘的附着点,若牵拉作用反复出现,可造成创伤性炎症反应,同时肱三头肌的长头腱可不断增粗,发生炎症反应。发生四边孔综合征后,患者肩关节后侧往往会有局限性疼痛,在长期刺激下可反复出现出血、肢体疼痛、功能受限等情况,需要通过妥善治疗方法将之解除。

关于四边孔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常规的有局部热敷、中药敷贴、药物止痛等,但这些方法作用时间长,疗效局限[6]。小针刀是中医理念与西医手术理念结合的治疗方法,用其治疗四边孔综合征,能够促使病变的软组织充分松解,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促使粘连松解,这样粘连、纤维化的组织可逐渐疏通,还可明显扩大四边孔间隙,促使腋神经压迫症状改善[7]。为进一步强化效果,我科还应用了冲击波疗法,冲击波进至人体中接触到软组织(如韧带、肌腱、肌肉等)后,可形成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促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善,提高细胞摄氧量,且机械挤压作用还可使局部炎性介质向健康组织中转移,降低炎性物质给机体造成的刺激程度[8];同时,拉应力能够促使组织之间不断松解,对机体微循环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骨与软组织、骨与肌腱、骨组织内部等发生物理效应,解除四边孔周围组织粘连,进而对疼痛性疾病进行治疗[9-10]。此外,冲击波具有空化效应,能够促使局部闭塞维细血管不断疏通,加快受冲击部位的微循环,对新生血管再生有积极影响,还可促使机体血液循环改善,促使局部致痛物质被排出体外,对疾病达到治疗目的。冲击波还能对受累肌腱、肌肉、韧带、周围组织等提供刺激,使之加快愈合,对于局部病变组织有改善效果,可增加这些部位的血液供应,促使新生长因子形成,使得肝细胞

不断转化为正常组织结构,进而改变肩关节四周软组织劳损状况。将小针刀和冲击波疗法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对照组单独应用小针刀,观察组则加用冲击波疗法,结果显示:治疗后3天,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无论是临床症状还是睡眠症状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作用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冲击波联合小针刀治疗四边孔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及肩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小针刀肩胛骨冲击波
冲击波联合中药蜡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锥形长药柱水下爆炸冲击波参数计算方法*
惩罚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梦中的家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