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山区城镇街道景观美感评价

2022-09-21 13:57刘奔腾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陇南舒适度美感

刘奔腾,曹 静

(兰州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兰州 730000)

街道是由沿街建筑围合形成的,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街巷空间,街道景观也就是街道空间范围内物质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的总和[1].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是对城镇建设质量的客观诊断和鉴定,对城镇风貌的规划和设计具有导向和决策功能.在当前城市更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时代背景下,探索街道景观评价方法成为建筑学、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热点.

目前,科学系统的街道景观美学评价体系在国内外均尚未形成,但现代景观美学评价体系经过各领域学者的长期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现状[2],其中以专家学派、心理感知学派(包含心理物理学派与认知学派)的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专家学派倾向于专业人士“自上而下”的评价,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典型代表[3],七十年代后,心理感知学派则更加关注体验者的意识,是“自下而上”的考量.其中,基于心理物理学的SBE法(美景度评价法)[4]、BIB-LCJ法(平衡不完全区组比较排列法)[5]被大量运用于公园景观、植物景观、绿地景观美学评价研究[6-8].上述方法虽然在客观性与量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以照片或幻灯片等虚拟手段模拟的景观场景难以完全取代真实环境,涉及景观的空间美感、氛围美感、历史文化美感等方面的评价结果将受到较大影响.1982年Zube等[9]提出景观感知理论,主张人与景观的关系是互相作用的、不可分离的,景观既具有客观物理属性,也具有不可见的社会文化属性.1999年,Lothian[10]通过对比早期哲学审美观点与现代景观评价理论认为,景观评价研究应当采用主观模型,这与Zube等[9]的观点不谋而合.有学者基于主观感知研究景观感知特征、景观基因的认同特征[11-12];王德等[13]、苟爱萍等[14]建立街道空间感知评价量表,通过实地调研对被访者的主观评价进行量化分析;韩君伟等[15]基于心理物理学方法提出视觉熵、色彩丰富指数等六个指标构建街道视觉量化评价体系;邵钰涵等[16]通过实地访谈调查,并基于指标地图分布特征分析受访者主观偏好与街道景观美学评价的相互关系.可见,街道景观美的评价研究中,人的主观感知逐渐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现有研究趋向于建立科学的街道景观量化评价体系,其中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是常用的研究方法[17],但如何基于使用者的主观感知对街道景观美感进行量化评价与分析一直是学者们探索的难点.

陇南山区自然生态景观丰富,改革开放之前社会经济与交通设施发展相对落后,城镇空间普遍狭小.自2000年后进入快速建设阶段以来,街道景观呈现自然环境清新优美、沿街建筑密集紧凑、空间气氛繁忙活跃的空间特征.近年来,陇南地区城镇利用青山绿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街道更新建设亟需科学的评价方法作为指导.前文的研究进展表明,现有评价方法较多侧重于街道环境的物理属性,对人的感知和参与重视不够,难以真实反映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对街道景观风貌的感知[18].本文基于景观美学评价方法和景观感知理论,尝试以康县为例基于人的感知建立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模型,为陇南山区城镇街道景观评价以及更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 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模型

1.1 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1 街道景观美感构成

街道景观美感是人对其所处的街道景观环境产生感知和评价的心理活动过程.一直以来,景观评价研究中的视觉感知特征、评价受到学者的关注最多,视觉环境被认为是满足人类对健康、舒适、优美、和谐的物质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在景观视觉环境评价研究中关注的要素主要有:物质要素(植被、地形、水体、人造环境等)、形式要素(色彩、线形、空间等)、社会心理要素(人对物质景观的心理反应)[3].也有学者从人的主观感知出发,不断探索人对景观的多维度感知与评价:奚婷霞等[19]基于五大感知偏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方位感)构建街道更新设计引导体系;徐天博等[20]从空间认知(独特度、整洁度、绿化度等)与情感认知(有趣度、美观度、舒适度等)的维度,采用SD法实地考察居民与游客对城镇形象的评价.甘永洪等[21]研究证实:开阔度、特有性、多样性、视觉舒适度认知与景观美学评价有显著相关性.另外,管理度、历史文化要素也是学者重点关注的街道景观美感要素[22-24].

现有研究针对的景观美感要素虽各有不同,但形态美、舒适度、文化美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三大方面.基于文献信息从上述三方面对街道景观美感要素构成进行探究,如图1所示.

图1 街道景观美感要素构成示意图Fig.1 Composition of aesthetic elements of street landscape

1)形态美,指使用者对街道物质形态美感的主观感知,以视觉感知为主.街道环境由自然环境、沿街建筑以及被围合而成的空间共同构成,自然形态美是街道景观的底色,其与建筑形态美、空间形态美共同形成街道最直观的外在美感印象.

2)舒适度,指使用者在街道空间环境中行为体验的舒适程度,包含多重感官的环境气氛舒适度和管理服务舒适度两个方面.人在街道空间中停留、活动的过程中,环境气氛会引起人们的多种感官体验,构成了街道景观舒适度评价的重要部分.街道的交通、商业、服务等功能也营造了相应的行为体验感受.在这种综合体验中,人是舒适度美感要素的形成基础之一,既是使用者,同时也与环境一起被他人感知与评价.

3)文化美,主要指体验者对街道历史、文化、艺术、科教等方面的主观感知,以精神文化层面感知为主.其中,历史文化特征是街道景观独特性的根本所在,承载着街道演变、传承的基因与记忆,也是联系街道景观与居民的精神纽带.文化美感的评价,反应了使用者对街道景观内在意义的认同程度.

1.1.2 评价模型构建与评价指标遴选

本文依据景观感知理论的“人—景观”相互作用模型和街道景观美感要素构成,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提出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模型.首先通过AHP法确定指标层次与权重,再采用李克特量表法收集使用者对各项指标的感知评分,最后结合权重对感知评分进行加权计算获得最终的街道景观美感得分并分级评价.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包括形态美、舒适度、文化美3个二级指标,自然形态美、建筑形态美、空间形态美、环境气氛舒适度、管理服务舒适度、历史文化美、艺术科教美7个三级指标,以及29个四级指标.指标的确定遵循层次性、代表性、易懂性等原则,梳理文献中出现的高频指标,筛选去除部分不合理指标,进一步补充如山水可见度、乡土文化感、走向与地形的契合度等符合陇南山区景观特征的相关指标,单项指标含义均设置必要描述,如表1所列.

表1 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treet landscape aesthetics

1.2 指标权重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为收集更加专业、客观的权重数据,首先邀请15位专家(分别来自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对街道景观评价模型中的各层指标进行两两对比评分,判断值以eij表示,则全部比较结果即为判断矩阵E=(eij)n×n,(eij>0).对判断矩阵每一列指标进行归一处理,单个指标一般项如(1)式所示,W=(w1,w2,…,wn).由(2)式求得最大特征根,并由(3)、(4)式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如表2所列.

表2 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指标权重值Tab.2 Weight value of street landscape aesthetic evaluation index

式中:wi为权重值;E为判断矩阵;Wi为特征向量;λmax为最大特征根;CI为一致性指标;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总排序一致性比例.

1.3 感知评价

使用李克特量表进行问卷设计,问卷调查需要在街道环境中进行,收集被访者对街道真实景观的感知评价数据,运用SPSS22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并计算得分.首先,将问卷数据进行统计,获得各项指标平均感知评分Vj,(j=1,2,3,…,n),为使评分更加直观便于比较,将分值Vj进行百分制处理后得到评分Kj,(j=1,2,3,…,n),使Kj在0~100之间浮动,如(5)式所示.由(6)式计算街道景观美感各层综合得分及整体综合得分S.最后,依据差值法将美感得分划分为5个等级:Ⅰ优秀(100>S≥80)、Ⅱ良好(80>S≥60)、Ⅲ一般(60>S≥40)、Ⅳ较差(40>S≥20)、Ⅴ很差(20>S≥0),如表3所列.

表3 陇南山区街道景观美感评价分级标准Tab.3 Grading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of street landscape aesthetics in Longnan mountainous area

式中:Vj为指标感知评分;Kj为百分制感知评分;Wj为指标权重值;S为综合得分.

2 实证研究

2.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收集

2.1.1 研究区概况

康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气候温和,人居环境和谐优美,是典型的城市生活区与自然环境紧密融合的小城市,如图2~3所示.康县地处秦巴山区中南部,历史悠久,曾是茶马古道重镇,茶马文化与地域文化特征鲜明.康县中街是县城主要道路,自建城初期至今六十余年,见证了康县城区的发展演变,兼具自然、文化、交通、生活等多重属性,景观内涵丰富.2018年以来,康县先后完成城市双修规划与城市双修工程,积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康县模式”作为经验范式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获省内外广泛好评.在政府的积极主导下,目前康县居民对城镇环境的认知与关注度普遍较高,以康县中街为研究案例,对研究陇南山区城镇乃至同类型城镇街道景观美感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图2 康县中街范围图Fig.2 Map of Middle Street area in Kang County

图3 康县中街现状景观风貌Fig.3 Landscape feature of Middle Street

2.1.2 数据收集

本文中使用的研究数据包括街道景观特征数据、街道使用者数据、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数据.以上数据主要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两种途径获得.首先,采用开放式访谈的方式走访在康县中街内活动的市民,获取街道景观特征等相关数据;其次,采用面谈、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取使用者信息及其对街道景观美感指标的评价数据.问卷发放以街道使用者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被调查者均为中街现实环境中的使用者,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

2.2 结果分析

2.2.1 信度分析

为确保康县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数据的可靠性,使用SPSS22对指标层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Cronbach系数α为0.873,则数据具有内在一致性,信度良好,可以使用指标层进行测算.

2.2.2 主观感知评分

根据问卷结果,以29个评价指标为横轴,感知评分Vj为纵轴,绘制康县中街景观美感评价曲线如图4所示.使用者对街道景观评价主要为正向评价,总体上评价较好.其中,空气清新度(1.55)、山水可见度(1.52)得分较高,这与康县山水环绕、远离工业的优质自然环境现状相符.使用者对绿化覆盖率(1.28)、植物乡土性(1.26)、独特性(1.21)、新旧度(1.14)、整洁度(1.12)、标志引导性(1.10)评价较好,对街道空间变化感(0.27)评价较低.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康县中街自然景观优美,空气质量良好,沿街建筑有较明显的地域特色,街道卫生状况较好,整体而言,问卷结果与调研中康县中街的实际特征相符.

图4 康县中街景观美感评价曲线图Fig.4 Evaluation curve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of Middle Street

2.2.3 评价指标分类

依据各指标综合权重值Wj,将29个评价指标划分为3类:重要指标(≥0.08)、次重要指标(0.04~0.08)、一般指标(<0.04).如图5所示,重要指标共4项,按权重值降序排列为独特性>色彩协调度>绿化覆盖率>乡土文化感,权重合计0.478 5;次重要指标共4项,按权重值降序排列为物种多样性>色彩丰富度>围合度>历史内涵,权重合计0.219 4;一般指标共21项,权重合计0.302 1.

图5 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分类Fig.5 Classification of importance degree of evaluation index

2.2.4 街道景观美感综合得分

依据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指标体系,由(5)、(6)式计算可得康县中街景观美感评价综合得分为74.922 4,评分等级为Ⅱ良好,各层指标得分如表4所列.

表4 康县中街景观美感评价得分表Tab.4 Evaluation score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of Middle Street

从准则层来看,形态美、舒适度、文化美三个要素评价等级均为Ⅱ良好,其中形态美综合得分75.976 0,舒适度得分74.286 1、文化美得分70.028 6.表明使用者对康县中街的形态美评价最高.

从因子层来看,要素评价等级均为Ⅱ良好,其中自然形态美得分(77.632 5)最高,建筑形态美得分(75.886 7)次之,环境气氛舒适度得分(74.753 3)排名第三,空间形态美(73.260 0)、管理服务舒适度(71.950 2)、历史文化美(71.282 9)、艺术科教美(62.505 5)得分依次降低.

从指标层来看,如图6所示,空气清新度(88.8727)、山水可见度(88.050 1)、绿化覆盖率(81.880 4)、植物乡土性(81.593 0)、建筑形态独特性(80.356 3)得分评价等级为Ⅰ优秀;23项指标得分为Ⅱ良好,降序排列依次为:新旧度、走向与地形的契合度、整洁度、标志引导性、尺度感、围合感、连续感、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感、色彩协调度、人流密集度、装饰感、安全感、明亮度、乡土文化感、历史内涵、天空开阔度、交通秩序感、色彩丰富度、物种多样性、艺术感、交通可达性、安静度、科教感;仅变化感(56.829 3)得分为Ⅲ一般.

图6 指标层综合得分等级Fig.6 Comprehensive score grade of index layer

评价结果现实成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康县符合陇南山区城镇的典型特征.与多数陇南山区城镇一样,康县县城依山傍水,街道形态因山水走势而变,街道走向与地形契合度高,以平行于等高线为主.受地形与用地限制,街道两侧建筑层数以2~6层为主,具有较好的通透性,能够见山亲水.康县属亚热带气候,街道内植被覆盖率高、品种多样,空气质量优良,行道绿化、广场绿化等景观植物以国槐、玉兰、桂花、石楠等乡土物种居多.2)康县位于多民族、多元文化交融区,地域特色显著.康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自古为中原入川、藏的要道,境内汉、回、满、壮、藏等多民族聚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茶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县城建筑风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多采用双坡屋顶或坡屋檐进行屋面装饰,建筑色彩喜用灰瓦白墙并以灰色或棕色点缀.街道空间中的景观节点重点围绕茶马古道、民族文化、康县历史等乡土文化主题进行设计,但有关科普教育的景观内容较少.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城市双修规划的实施与管理,使康县街道环境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由于陇南市政策导向以及相关规划的落实,康县城区主要街道在通行能力、沿街风貌、绿化景观、卫生环境、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但紧凑狭长的街道格局不仅使街道空间易受噪声影响(如施工噪声、交通噪声、流水声等),也不利于构建便利的公共交通线网,交通拥挤和停车困难的现状进一步降低了声环境与交通环境的管理服务舒适度.4)受地形与用地条件限制,康县街道空间较为局促缺乏变化感.变化感指标评分较低的成因从表面来看是康县中街在街道整体形态上较为平直、狭长,无法涵盖城区所有路段的变化特征;其深层原因,是由于沿街两侧建筑排列较为紧密,使街道与相邻空间联系不足,街道空间的收放与变化节奏不明显;本质上是受陇南山区地形与用地条件的限制,导致街道通行空间与公共活动空间被压缩,影响了街道空间变化感的主观感受.

综上所述,由于地理环境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生态本底,历史文化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政策环境积极引导城区环境风貌的综合整治,康县县城街道景观逐渐得到丰富与提升.但受地形、用地等条件限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街道景观美感.

3 结论

通过陇南山区城镇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模型在康县的应用,可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基于景观美学与景观感知理论,结合陇南地区城镇街道景观特征,筛选出代表性指标并构建的城镇街道景观美感评价模型,可以反映实际情况,且便于运算.2)康县中街景观美感评价显示,中街整体景观美感得分为74.922 4,评分等级为Ⅱ良好;空气清新度(88.872 7)、山水可见度(88.050 1)、绿化覆盖率(81.880 4)、植物乡土性(81.593 0)、建筑形态的独特性(80.356 3)5项指标得分为Ⅰ优秀,变化感(56.829 3,Ⅲ一般)、科教感(61.316 6,Ⅱ良好)、安静度(63.737 6,Ⅱ良好)得分较低.3)现实成因能够有效解释康县中街景观美感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陇南山区城镇街道景观美感评价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在陇南山区其他同类型城镇进一步推广.

后续研究还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或深化:第一,由于侧重主观评价,季节、天气差异是否会对研究结论产生影响尚属未知,还需进一步探究;第二,指标体系采用文献法与德尔菲问询法进行设计,虽然已通过信效度检验,但难免存在纰漏,还需进一步完善;第三,研究中发现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重要指标对其他指标和评价结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分析与验证.

通过本研究,认为陇南山区城镇在接下来的街道景观提升工作中,在公众使用后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街道景观美感评价的研究.对同一类型的城镇或街道,研究时需采用统一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同时,应兼顾街道景观的整体与局部、物质与文化,既要对客观的物质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梳理,又要顾及精神文化要素与行为体验要素,还需准确把握重要指标对街道景观美感的影响.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提升,方能适应当前陇南山区城镇化和景观更新不断加快的态势.

猜你喜欢
陇南舒适度美感
1971—2019年厦门气候环境舒适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间断吸唾技术对根管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high school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A Study on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Oral Ability
甘肃陇南市青联推动青年创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