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设计中的实践探索

2022-09-15 06:31
现代英语 2022年15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导向驱动

刘 敏

(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一、教学改革背景

«高级英语»是为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他们对中西社会文化差异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以提高其英语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1]。

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发现存在学用分离、费时低效、重输入轻产出、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以及人文素养是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能力要求的提高,导致英语专业的教学环境及教学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让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迅速适应新时代、新环境,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贯彻大纲要求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因时而动,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从而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从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还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高级英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框架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立足于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重学轻用”“重输入轻产出”的不良倾向[3]。POA经过多年发展、完善已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主张“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发生学习’为最终目标”;促成学习的发生,必须改变学用分离,做到学中用,用中学,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学用无缝对接。教学流程涵盖驱动—促成—评价组成若干循环链。驱动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制造“饥饿状态”,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习欲望。促成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搭建产出任务提供“脚手架”。评价是POA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师生合作共评”成为复习、巩固、强化新知识的机会,进而使学习发生质变和飞跃[4]。(图1)

图1 POA的理论体系

目前,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外语界专家的热切关注,一些高校英语教师开始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特别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5]。从2017~202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看出,研究产出导向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章有33篇,而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类论文只有9篇。因此,笔者就«高级英语»课程中的部分教学活动进行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实践活动,希望解决该课程长期存在的学用分离、费时低效、重输入轻产出、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产出导向法课堂实践

本次实践活动选取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教材第三版第七课“Everyday Use”(«外婆的日用家当»)为教学内容。本课讲述的是由于日用家当引起的母亲、大女儿和小女儿之间矛盾的故事,揭示了美国黑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遗产的主题。笔者遵循POA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核心步骤,设计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教学实验活动。教学对象为本校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两个班的学生。

(一)教学目标设计(表1)

表1 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图2)

图2 输入促成—输出导向的«高级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图

首先,教师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并预设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获取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初步认知篇章的语言表达和主题。学生进行课前思考,并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答案。这样可以驱动学生语言和思想的产出,激活对篇章主题的辩证思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预习,完成包括解读重难点词汇、分析语言知识点、搜集背景资料等在内的任务。教师应确定恰当的产出目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产出任务,设计产出场景,激发学生学习输入的动力[6]。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并教会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使他们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增强思考、质疑和批判的思辨能力。教师设计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如比较提问、反向提问或追加提问等,推动学生自主思考,进一步揭示语言特点和思想逻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对作者写作意图、课文主题、篇章结构的理解,加深对自我及世界的认知。

最后,通过预习、讲解和学生尝试,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提出产出任务是什么,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输入,包括音频、视频等材料,同时教师发挥脚手架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输入材料的学习和选择,为最终完成输出任务发挥指导作用。最终,对学生的产出任务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三)以“Everyday Use”为例,从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方面展现教学流程

1.驱动

POA中的“驱动”是一个以尝试输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学生尝试产出。首先,教师呈现交际场景。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在驱动环节中,教师设计产出任务,向学生说明该任务是录制再现“抢夺被子”高潮部分的视频,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接着,学生尝试自己进行知识的产出,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剧本。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必须将课文中相关部分进行改写,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新知识的积极构建者,教师是驱动其输出的中介[7]。

2.促成

在促成环节,教师仍然要发挥中介作用,指导处理输入材料和促成产出任务完成。此时,可以将产出任务分解成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特别是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而这些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参考书等途径获得相关信息,以presentation的形式课前汇报。其实,此任务属于课前预习阶段,学生会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以下是学生按小组提出的部分问题:

Q1:What is the plot of this story?

Q2: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Q3:What is the point of view?

Q4:What is the setting?

Q5:Which part is the climax of the story?

Q6: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story?

子任务二:将整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部分:介绍部分—Dee来访之前—Dee来了—Dee走后。以子任务一中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主导,请学生尝试寻找答案,然后分组讨论,最后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未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选取故事的高潮部分编写台词和分角色扮演。通过小组分享和教师指导,发现并纠正语言中的语法错误和表达错误,最终形成表演的剧本。

子任务三:各组学生录制视频。要求学生按组分工,有摄像、主演、群演、旁白以及后期制作,教师在此环节中担任顾问,帮助学生完成视频录制。

3.评价

在学生产出任务完成过程中,开展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个人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产出效果。教师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学生课前指导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给予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则根据学生课堂产出任务的表现对其语言面貌、组织的逻辑性、内容的深刻性和完整性等进行的评价。延时评价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课外练习后,再将练习的成果提交给教师评价。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借助云班课要求学生提交视频作业,学生和教师参与评价,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当然,在学生提交的视频中也会出现语法错误、表达错误等,这些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以评促学,学以致用,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四)教学反馈

首先,从学生的预习问题看出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梳理出篇章结构,找到段落大意和文章难点。其次,从学生提交的视频来看,他们能够掌握故事的主要元素,对文章的主旨把握准确,对每个人物的性格比较熟悉,因此才能在表演中有的放矢,形象生动。最后,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也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总觉得课时不够,相反,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充满乐趣,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产出导向法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产出导向理论对解决传统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用分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角色不明确等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和评价环节为主,课前采用预设问题的翻转课堂方式,课中引导学生认领产出任务,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做好铺垫。课堂活动采取教师讲授、小组讨论、对子活动、个体展示、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促进和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活动设计依据“学”与“用”的紧密融合,以课文为手段学习目标语言并完成产出任务,实现“学用一体说”;通过产出任务话题和输入材料的选择及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手段试图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实践证明,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对高级英语课程兴趣更浓,语言学习更加有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结合产出导向理论,引导学生完成更多、更有意义的产出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导向驱动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偏向”不是好导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犬只导向炮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