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关系研究

2022-09-14 08:14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量表学历

黄 林 辉

(新疆师范大学, 乌鲁木齐 830017)

一、引言

国内很多高校因疫情因素处于闭环管理的状态,学生长期在校园内生活学习工作。学校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也是大学生,故辅导员是最操心的高校教师,同时身体的压力随着形势的变化与日俱增。一旦学生放假才能缓解巨大的工作压力。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新形势、新环境下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之间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指导辅导员对于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以新的认知。

二、研究背景

2020年9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再次强调要“建立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通道”。这可以理解为对辅导员工作的肯定,也是辅导员们期盼已久的,但对于很多将工作投身于大学生管理服务事业的辅导员来说,因为当下的校园管理服务压力很大,几乎没有时间来开展科学研究。

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辅导员工作负责的学生人数较多,工作时间长,工作突发状况较多,神经高度紧张,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感觉自己的能量已经消耗殆尽。辅导员如果长期在这种工作压力之下,同时又不能得到同辈群体或者周边系统的有力支持,没有找到很好的消除工作压力的方法,那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1]。对于工作年限较短、职称等级较低的辅导员普遍担忧自己未来,使得高校辅导员在繁重的工作负荷中承受着没有发展方向的肓目感和没有发展依托的无助感所带来的压力[2]。研究国内相关问题的文献有很多,但研究边疆地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很少,用实证研究的就更少了,结合地域的特殊性,培养人才的特殊性,此研究更能代表高校辅导员对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体现。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校专职辅导员:在一线管理服务学生满6个月及以上,无任何精神疾病且正在从事管理工作的辅导员。

本研究依据管理行政区域划分及执行一致政策的原则,在边疆某省区抽样了8所高校的12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97.5%。调查样本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N=117)

(二)研究方法

1.职业倦怠问卷

职业倦怠调查通用量表(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MBI-GS) MBI-GS量表经过反复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 Maslach Burnout Inven tory-Educator's Survey,MBI-ES) 用于测查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程度。MBI-ES 信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测量教师职业倦怠的“黄金准则”[4]。量表共 22 个条目,3个因子 (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 。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因子的各条目按照 1(不符合) ~ 5(非常符合) 采用5点计分,低成就感因子各条目反向计分。计算量表和各因子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本研究中,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 3 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 0.77、0.80、0.84。

2.工作压力问卷

采用清华大学李虹编制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其中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92。量表采用 4 点分数 (1 =没有压力,2 =轻度压力 ,3 =中度压力,4 =严重压力),量表分为 5 个维度,包括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共 24 个项目[5]。在上述量表和分量表中的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

3.统计处理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采用了问卷星发放问卷的方式,由被测试者独立完成。在数据运算中采用SPSS26.0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

四、结果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因子分布情况

表2说明,辅导员职业倦怠量表中,情绪衰竭因子均分(29.14)最高,去个性化因子均分(12.32)最低。职业倦怠总均分69.197,最小分34.000,最大分110.000。辅导员工作压力量表中,工作保障因子均分(19.846)最高,工作负荷因子均分(8.966)最低。工作压力总均分60.769,最小分24.000,最大分96.000。从表中可以看出,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绪很高,同时,工作压力也比较大。

表2 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因子分布情况(N=117)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描述统计分析

从表3中看出,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在工作3-10年时达到一个高峰,反而在刚参加工作与工作10年以上的辅导员中表现的较低。因样本的特殊性,在接受测试的辅导员学历中,只有1位博士教师,故表中并未列出博士学历数据,可以看出当地辅导员具有博士学历的比例较低;本科学历与硕士学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反映出的水平是不显著的。在工作压力方面,工作6-10年的辅导员感到压力比较大。在工作压力的工作保障中,学历低的辅导员对于工作保障的完成情况仍缺乏信心,这可作为之后研究的问题。

表3 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描述统计分析

(三)学历对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显著差异分析

通过对不同学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4中可以看出不同学历辅导员对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工作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大家对于工作压力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唯一博士学历的数据没有进行检验。

表4 学历对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显著差异分析

(四)不同年龄辅导员对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是否有显著差异

通过对不同年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从表5、6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辅导员对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工作压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辅导员对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年轻辅导员的压力以及职业倦怠比较大。同时,通过不同工作年限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发现工作年限的长短与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故在此不列表进行说明。

表5 不同年龄辅导员对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描述性统计量

表6 不同年龄辅导员对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差异比较的方差分析

(五)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分析

将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总分以及各个维度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7。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低成就感与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压力各维度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5,-.0.385,-.0.311,-.0.414,-.0.475,-.0.254,-.0.450,-.0.439,针对各维度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工作乐趣的负相关系数最高。

表7 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分析

五、讨论

(一)关于辅导员对职业倦怠的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对于职业倦怠的感受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工作3-5年的辅导员,其中的情绪衰竭最为突出,因为刚入职时感觉辅导员工作有新鲜感,以前都是辅导员老师管理学生,现在转换了角色,能够自己独立的管理大学生,有很多待发展的职业兴趣。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每年工作的任务及工作内容相对一致,没有更多的创新性,有些新思路及新想法也因为在老辅导员的“传帮带”过程中消耗殆尽。同时,通过对接受问卷测试的辅导员进行交流,可以总结出,个别学校对辅导员工作关心关爱仍有所欠缺。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明确要求: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学校参照校内管理岗位比例,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6]。根据要求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审单列计划,职级晋升更加规范明确,同时地方及高校要为辅导员发放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近两年,重庆市及四川其他市陆续为辅导员及思政课专业教师发放思政教育专项经费,只是个别地区称谓不同,有些称为“阳光工资”,有些称为“专项绩效”等等,这些政策福利本调研地区的辅导员均没有享受,进一步为职业倦怠的情绪添加了更多的消极因素,这是高校辅导员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辅导员对工作压力的讨论

辅导员的职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还未达到理想状态之前,辅导员依然面临着许多繁杂的工作和严峻的挑战[7]。在研究中发现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主要集中在工作6年以上的老辅导员肩上,他们面对家庭的寄托,面临转岗的困惑,以及学生问题频出的处理心态。大多数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当前疫情的影响,以及校园封闭管理中出现的各类琐事杂事。有些高校辅导员服务管理的学生较多,常年居住在学生公寓区,担心学生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工作5、6年的辅导员职称仍为初级,与院系同龄人对比,明显发现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较多,科研教学水平几乎为零,倍感压力巨大。通过以上列举,辅导员的压力相对较高,有待进一步解决相关压力。

(三)关于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的年龄段要比工作压力感觉大的年龄段提前3-5岁,这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因为职业倦怠时期,辅导员基本以工作为重心,全身心的投入了工作,而在工作3-5年时就感到倦怠。相对于工作6-10年的辅导员,面临家庭及工作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更多,会倍感压力。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感受期衔接的比较紧密,基本是发生在工作3-10年这期间,同时,压力迫使职业倦怠达到顶峰,导致有些辅导员选择转岗、有些辅导员选择考博,甚至有些辅导员选择辞职。

六、结语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建议高校应尽快落实:第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 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第二,根据要求制定出台本地方或本高校辅导员“双线”晋升的制度,保障制度有力执行;第三,为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创造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第四,学生口管理部门及学院(系)将辅导员当做本学院(系)教师,让辅导员有归属感,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第五,为辅导员开设心理调适和科研辅导等切实需求的培训及讲座,正确引导辅导员走出倦怠期,减小工作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从而更好地服务当代大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量表学历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