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马泓
外科学是现代医学学科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帮助患者去除患者的病原,从而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在临床医学课程中,外科学作为主干课程对医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有着较高的要求,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的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而这也是对外科学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之一[1-3]。为了进一步展现线上教学的应用价值,同时选取2019 年3—6 月间本校2016 级158 名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授课和考试成绩等资料进行对比,在分析医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观察其学业自我效能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改善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研究选取2019 年3—6 月间本校2016 级158 名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和2020 年3—6 月间本校2017 级160 名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 级学生纳入研究组,组内男生和女生人数比为89:71,年龄22~26 岁,平均(24.82±1.06)岁;其余2016 级学生纳入对照组,组内男生和女生人数比为88:70,年龄23~25 岁,平均(24.75±1.12)岁。两组资料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根据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定期对医学生进行考核,并且指导其进行临床科室见习和常见操作技能练习。
研究组采用“互联网+线上平台”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如下:(1)线上教学的资源准备:外科学教研室老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在开始授课前需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前为病例讨论等多个互动环节进行备课,制作并完善PPT,其中外科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授课时长控制在20 min 内,针对每个知识点录制微课视频,依据教学进度依次上传至网络平台。针对见习课程则采用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在临床资料收集的活产中录制视频,编写PNL 教案,在正式授课前上传至平台。(2)线上教学具体实施:每次在课程开始前10 min,授课老师在线上平台新建直播课程,组织医学生加入课程后准时开始授课,授课老师先使用PPT 对授课的知识点进行精讲,同时辅以生动多样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每一章节教学完成后均留有少量随堂测试题,从而帮助医学生梳理归纳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另外在线上平台提供的语音功能和群聊窗口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实时的互动、提问和解答,同时平台兼顾录课功能,进而帮助医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同时在教学期间,授课老师还可借助语音和在线聊天的方式就某一常见疾病与医学生进行探讨,以急性胰腺炎为例,授课老师可以直接在教学平台的讨论区域抛出问题。如:①患者此次发病有无明显诱因?②通过体格检查可以的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何?是否出现值得警惕的体征?③结合患者现有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的诊断;④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指出异常的图像结构;⑤该患者需进行怎样的临时处置和长期治疗?⑥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医学生根据老师抛出的问题参阅资料,寻找答案,直接通过在线聊天的模式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给出答案,老师直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在课程结束后,组织线上听课的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医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和满意度情况。授课老师则根据医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老师还可在课后准备1~2 个病案分析作为课后作业,作为任务的病历还可以在治疗用药和手术治疗方式方面与课堂上的病历进行区别,甚至还可选择临床表现较为相似的病历用于提高医学生的鉴别能力。医学生完成作业后利用网络平台上传给老师,老师对此及时进行批改和评分,并对医学生的病历分析情况提出需要补充的知识点和方向。
(1)教学成绩:对比2 组医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其中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计算机的形式进行考试,考试内容为教学大纲的难度和重点,2017 级理论知识考试内容与2016 级考试内容难度相当;而病例分析考试则以小组为单位,考查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采用线上提交报告的形式。两项考试内容满分均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成绩越好[4]。
(2)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分别于教学前和教学后选用自我导向学习量表(SDLINS)评价医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该量表包含学习动机、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和学习评价五个维度,均采用1~5 分五级评分法进行计分,分值越高表示医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越好,对比2 组间的评分差异[5]。
(3)自主学习能力:针对2017 级医学生分别在其线上教学前和线上教学后参考自主学习能力问卷评价其自主学习能力,该问卷共包含7 个方面、38 条细则,均采用1~5 分五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对比研究组教学前后的评分差异[6]。
(4)学业自我效能:同样针对2017 级医学生,分别在其线上教学前和线上教学后参考由粱宇颂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调查问卷评价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主要评价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两个方面,共计22 条细则,均采用1~5 分五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学业自我效能越好,对比研究组教学前后的评分差异[7]。
经SPSS 23.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如性别等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如年龄、考核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业自我效能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组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 组教学成绩(分,)
表1 对比2 组教学成绩(分,)
2 组教学前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五个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2 组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2 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分,)
表2 对比2 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分,)
表2(续)
研究组线上教学前后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研究组教学前后自主学习能力(n=160,分,)
表3 对比研究组教学前后自主学习能力(n=160,分,)
研究组教学前后学习自我效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研究组学业自我效能(n=160,分,)
表4 对比研究组学业自我效能(n=160,分,)
经调查发现[8],外科学相较与其他课程而言,许多疾病在概念和临床表现方面比较抽象,在既往的临床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也需结合图片、影像资料等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医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互联网+线上平台”的应用使教学方法和形式均得到了提高,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多种线上教学方式更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对于该形式教学效果却始终存在一定质疑的声音[9]。
经研究调查发现,研究组实施“互联网+线上平台”教学模式后,在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方面的考试成绩与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互联网+线上平台”教学模式并不会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互联网+线上平台”的教学模式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囊括其他院校以及国内外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医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资源展开学习[10]。不仅如此,线上教学模式开启后为医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途径,在教师的监督管理下可以不仅可以提高其考核成绩,更可以引导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及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进而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线上教学模式的开展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空间限制,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有效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11]。另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医学生大多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而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可将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楚的展现在医学生面前,彼此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调动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线上教学的灵活性更利于医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重温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12]。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较多,教学形式多样[13]。利用“互联网+线上平台”教学模式有助于缩减临床实践教学的操作空间;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等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展现,更有助于加深医学生对枯燥单一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在本研究中见习老师还在病房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患者或者使用标准化病人,录制采集临床资料的过程,并根据具体的病例编写PBL 教案,教案和视频均在授课前1 周上传至平台,尽最大可能弥补医学生无法实践操作的遗憾。与此同时,各机构、各学科的线上医学会议百花齐放,使得众多医学专家及医务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会议交流及高质量的知识分享;而在实施线上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线上医学交流会议的平台与模式,尝试提高教学课程的宣传力度,从而便于邀请外校外科学专家参与进课堂,能够更方便地引入优质教学资源,从而保障线上教学质量[14]。除此以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开始线上教学后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业自我效能均得到显著提高,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互联网+线上平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医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网络学习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进度;自主调动和利用主客观优势完成学习任务的评估密切相关[15]。
综上所述,在外科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互联网+线上平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保障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学业自我效能,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新尝试,为未来医学教学提供新思路、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