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2-09-08 07:14张婧郝尚巨王晶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管术泪管吻合术

张婧 郝尚巨 王晶

(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泪囊炎属于临床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不仅对患者视力有影响,也易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日常生活。分析多项临床病例资料可知,绝大部分慢性泪囊炎患者是因泪道阻塞所致[1]。眼内感染、炎症反应等为慢性泪囊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方案是外科手术,既往常用手术方式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但有学者发现,该手术方式可加大患者术后内眦急性、功能型溢泪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故找寻其他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来缓解慢性泪囊炎患者眼表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内镜下的各种手术均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之上,如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鼻泪管逆行置管术及泪道内窥镜下的手术治疗等[2-3]。鼻内镜具有高分辨率、视野广阔清晰的特点,在慢性泪囊炎的微创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鼻内镜辅助下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41.68±3.71)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94±1.23)年,左眼24例,右眼18例。观察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2.17±3.84)岁,病程 1~14年,平均病程(6.26±1.36)年,左眼20例,右眼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均为单眼患病;均符合临床上慢性泪囊炎诊断标准[4]且经确诊均为泪道阻塞所致;既往无眼部手术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亲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手术无法耐受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精神方面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于鼻丘及周围鼻腔外侧壁进行局部麻醉后在中鼻甲附着处上方8~10 mm、后方3 mm处开始做一水平切口,并于上颌骨额突表面向前切口长约10 mm,然后下折做垂直切口直到下鼻甲的附着处水平后再水平向后达钩突附着处。向后方掀起黏膜瓣,使用电钻将骨窗开放得同黏膜开窗大小(10 mm×l5 mm)。在泪囊内壁尽量靠近骨窗边缘,使用镰刀切开泪囊壁,做一蒂在后的可翻转矩形黏膜瓣,使它与先前掀起的鼻腔黏膜瓣贴伏一起,以保持泪囊切开口通畅,将修剪成合适大小的纳吸绵经开窗口置人泪囊腔及周围黏膜瓣表面,起到压服同定作用。

术后处理:于术后48 h取出填塞物,并采用抗生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每天冲洗泪道,术后第1w1次·d-1,第2~4w,冲洗1~2次·w-1,第4w后冲洗1次·3w-1,一直冲洗至术后6 m。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患者术中均保持仰卧位,局部麻醉后将导丝沿泪小点探入,向内侧推动至泪囊窝骨壁。将探针沿垂直方向置入鼻泪管。在内镜观察下寻找探针并钩出导丝后将硅胶管连接丝线固定在导丝顶端,管道外壁涂抹少量抗生素眼膏,将导丝拉至泪小点,并反复牵拉导管;扩张 2~3 次后,将导管嵌入泪囊,待泪道通畅后即可去丝线以及露出的导管。

术后泪道冲洗药物、频率及时间均同对照组。拔管指征:患者未出现流脓等现象,且可通畅冲洗泪管。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术后6 m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5]可分为治愈(患者泪道通畅,无任何临床症状)、有效(患者溢泪、溢脓等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泪道通而不畅,需适当添加外部压力才可通畅冲洗泪道)及无效(患者溢泪、溢脓等临床症状较前无任何好转,甚至进一步加重,泪道冲洗过程当中不通畅);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00%。

1.3.2 手术情况

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1.3.3 眼表症状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 m眼表症状评分[6]:该评分量表共有6个维度,各维度得分为0~3分,总分为18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眼表症状越严重。

1.3.3 并发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泪小点裂伤、假道形成、鼻腔出血及肉芽肿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D)描述,两两间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例(%)]

2.2 对比两组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D)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2 41.87±5.92 34.98±3.64 2.98±0.74观察组 44 22.79±4.87* 10.27±2.14* 1.42±0.41*

2.3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 m眼表症状评分

两组术后6 m眼表症状评分与术前比较均降低,但观察组术后6 m眼表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眼表症状评分(±SD,分)

表3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眼表症状评分(±SD,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眼表症状评分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42 13.87±3.06 5.18±1.36#观察组 44 14.11±3.10 3.07±0.75*#

2.4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4.5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n(%)]

3 讨论

在传统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中,经皮肤泪囊鼻腔吻合术为首选治疗方案,该术式疗效确切,但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等劣势。此外,术后容易留下疤痕,在美观学上也具有一定缺陷[7]。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的各种手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如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鼻泪管逆行置管术及泪道内窥镜下的手术治疗等[8]。鼻内镜是微创领域中常用的设备工具之一,具有高分辨率、视野广阔清晰的特点,在慢性泪囊炎的微创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王正等[9]研究指出,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且具有更好的美观经济学优势。本研究显示:8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中,在鼻内镜辅助下,进行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患者,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认为:鼻内镜下逆行泪道置管术所用时间短,针对技术熟练医生仅需要10min左右着即可完成手术,且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且美观度看,更易被患者接受;除此之外,该手术所需医疗器械设备要求较低,对手术环境适应度可,在门诊即可开展,尤其适合年迈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患者者。另一方面,采用鼻内镜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患者术后6 m眼表症状评分显著低于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患者,究其原因在于:泪道置管术可以充分扩张鼻泪管,解除泪道阻塞,重建泪道,恢复导泪功能;此外,手术中将硅胶管置入,可将泪道管壁相关粘连组织进行有效的避免,从而起到改善患者眼表症状的效果。除此之外,针对安全性进一步分析得:采用鼻内镜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者,考虑原因为:逆行泪道置管术手术当中,拓宽鼻泪管、重建泪道可为泪囊及泪道带来丰富的氧气,有利于炎症的快速消除,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起到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效果。综上所述,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眼表症状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佳,临床疗效及预后更好。

猜你喜欢
管术泪管吻合术
常规探通术不能疏通的婴幼儿先天鼻泪管阻塞的CT-DCG特征及手术方式选择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开腹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胎儿鼻泪管囊肿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结肠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5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