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文旅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

2022-09-06 11:33周锦
现代经济探讨 2022年9期
关键词:门槛城市群文旅

周锦

内容提要:一体化战略背景下,探究文旅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对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8年长三角40个城市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长三角城市群的文旅融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从时间线来看,长三角地区文旅融合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已从旅游滞后转为文化滞后为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针对文旅融合指数对产业升级指数作用的一体化发展门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旅融合发展对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一体化发展门槛效应,而且是双重门槛。文旅融合指数对长三角产业升级存在着持续性促进作用,但呈现倒U型,即区域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高度后,该促进作用会有所减弱。

一、 引言与文献综述

长三角地区是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其经济发展模式、创新能力培育和一体化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胡艳和张丽,202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为苏浙皖沪四省市全部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背景下,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发展文化高地和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成为核心目标。长三角城市群文旅融合的价值需要在产业发展、区域协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和实践。文旅融合带来的资源要素、产品要素和市场要素一体化发展可以进一步优化区域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市场。在一体化战略下,长三角城市群文旅融合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问题。

区域一体化可视作一个区域经济整合的状态和过程,通过促进生产自由流动等方式,最终体现在生产要素的种类、结构、商品要素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趋同化(李雪松等,2017)。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从不同视角为切入点,讨论了一体化、文旅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从市场体系角度来看,陆铭和陈钊(2009)认为市场非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呈倒U关系,一旦市场分割达到临界值,就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负面作用。朱俊丰(2021)在研究京津冀地区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就越明显。文化和旅游的市场协同是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关键力量。从产业角度来看,黄永林(2019)指出文旅融合可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多产业升级和共同发展。燕连福(2019)提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经济转型期的新增长点,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并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优化。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和扩大新兴产业。从区域发展来看,张鹏飞和谢识予(2020)利用双重差分等实证研究方法,发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上游地区结果更为显著。栾开印(2021)认为长三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路径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可以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现有研究,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样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一是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测度长三角地区文旅融合水平;二是采用长三角一体化指数作为门槛变量,运用长三角城市层面数据研究文旅融合发展对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一体化视角下文旅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二、 一体化战略下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

通过城市群之间的市场整合,可以实现城市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城市群生产效率的提升(张学良等,2017)。文旅融合促进文化旅游要素流动,形成长三角文旅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一体化形成。文旅融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将文旅元素融合并嵌入到长三角城市群相关产业链中,推进文旅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旅融合提升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激活经济活力,助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在微观资源层面,加强文旅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文化表达。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有利于增强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的持续动力,为文化交流和旅游体验提供重要渠道。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文旅资源流通和创新,可以丰富文旅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推动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消费环境,推进长三角全域旅游发展,可实现从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走向文化协同。在数字经济时代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从而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让文化旅游资源以新形态进行展示,推动数字文化旅游资源的创新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在产业升级层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及结构升级。长三角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其目的在于构建这两个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创新系统,实现城市群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效率。文旅融合发展,本质是创新发展模式,进行产业内和产业间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提升产业结构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生态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向服务业转变,向低碳经济形式转变。基于“+文化”和“+旅游”,促进其他产业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供内生动力。

在宏观空间层面,开拓文旅市场并提升文化空间建设。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集群模式和园区模式,利用新业态和新模式扩展产业发展空间。构建长三角城市群文旅产业带,结合长三角地区大运河和长江文化带建设,更好地推动文旅产业在空间上协同发展,形成长三角城市群品牌影响力。发挥长三角文旅融合的示范效应,用来缓解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为更多二三线城市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示范效应。紧扣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宏观上与其他地区联动发展,促进长三角市场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在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三、 长三角城市群文旅融合水平测度

1.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根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如表1所示,选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单项指标,构建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于各年份各地区统计局及相应的统计年鉴。

表1 长三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计算说明和结果分析

参考侯兵和周晓倩(2015),在对所得数据使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无纲量化处理后,使用客观赋值法中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数,根据所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值,取各年份得分最高的前十个城市,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如表2所示,2009-2018年十年间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地区基本保持稳定,且上海、杭州、南京大多数年份均保持在前三名的位置,相比之下安徽省省会合肥排名相对较低且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趋势;按照省份分类来看,江苏和浙江省排名较前城市个数在半数以上年份基本持平,且在排名分布方面特征也较为类似,安徽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排名位置上都相对较弱。

表2 2009-2018年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排名前十城市

由表3可知,在旅游产业方面,近十年上海、苏州和杭州基本稳定保持在前三,仅在2018年由南京替换了苏州第三的位置,各年份具体地区及排名变化相对较大,安徽省在城市数量和排名上相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稍高,但相对于其余地区表现依然较弱。

3.长三角文旅耦合协调度

参考王秀伟(2020),以长三角各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为基础,根据公式(1)至(3),计算二者耦合协调度,从而获得长三角文旅融合程度。

C(UC,UT)=

(1)

T(UC,UT)=αUC+βUT

(2)

(3)

式(1)中,UC和UT分别代表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C(UC,UT)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其值处于0和1之间,用于表明模型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并反映模型内部指标的协同程度;式(2)中,T(UC,UT)为综合协调指数,其中α、β为待定系数,此处均取值为0.5,代表理论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反映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式(3)中,D(UC,UT)为最终的耦合协调度,反映长三角城市群文旅融合发展态势,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整体而言,长三角地区近十年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2009-2013年略有波动外,之后一直稳定上升。分地区来看,上海市文旅融合程度最高,相较于其余地区优势相当明显,浙江省和江苏省融合程度较为接近,安徽省相对较低,但三者发展趋势均较为平稳且均呈轻微上升趋势。

参考高楠等(2013)做法,采用均匀分布函数法,以耦合协调度 0.1为一个数值区间, 按照耦合协调度值从小到大的分布,将长三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分为极度失调(0.00~0.09)、严重失调(0.10~0.19)、中度失调(0.20~0.29)、 轻度失调(0.30~0.39)、 濒临失调(0.40~0.49)、 勉强协调(0.50~0.59)、初级协调(0.60~0.69)、中级协调(0.70~0.79)、 良好协调(0.80~0.89) 和优质协调(0.90~1.00)十个等级,以此研究2009至2018年长三角各地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分级情况,各地区分布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长三角地区2009至2018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度等级总体不高,大部分地区均处于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的范围,近十年来仅上海一个地区一直维持在初级协调的范围内。但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得出,极度失调的地区数量经过十年发展有了大幅减少,轻度失调及以上等级的地区数量总体保持稳定,但大多在轻度失调及濒临失调的范围内徘徊,导致这两个等级的城市数量一直呈波动状态。

根据产业融合分析模型,比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水平可以得出耦合协调度的类型。其中,用C(x)代表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T(x)代表长三角旅游产业发展,当C(x)>T(y)时,则代表长三角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当C(x)=T(y)时,则表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同步;当C(x)

如图3所示,按年份纵向来看,长三角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已从一开始的旅游滞后为主发展至近期的文化滞后为主,而根据地区横向来看,40个城市中有14个超过八年时间为旅游滞后状态。

四、 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分析

1.模型设定

根据研究目标,将沪浙苏皖各城市产业升级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城市一体化水平和文旅融合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同时将公园绿地面积、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基本面板模型:

IND=α+β1INTit+β2RIit+δXit+it

(4)

其中,i表示城市,t表示省份,被解释变量IND为产业升级指数,解释变量分别为INT文旅融合指数和RI区域一体化指数;Xit为控制变量合集,包括会对产业升级造成影响的生态因素(公园绿地面积GRE)、人才因素(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STU)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_P),it为随机扰动项。为了尽可能考察产业升级指数与市场一体化及文旅融合之间的关系,将模型(4)分解为两个模型:β2=0时为模型(5),β1=0 时为模型(6)。即:

IND=α+β1INTit+δXit+it

(5)

IND=α+β2RIit+δXit+it

(6)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门槛效应,根据Hansen(2000)的研究思路,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以便更清楚地分区间研究核心解释变量对地区产业升级存在的影响,模型构建如下:

INDit=μit+θxit+β1INTitI(RIit≤γ)+β2INTitI(RIit>γ)+it

(7)

其中,将区域一体化指数作为门槛,γ为门槛具体数值,当参数估计值显著时,证明核心解释变量对产业升级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当参数估计值不显著时,非线性门槛效应不存在。双重门槛或多重门槛均可由此模型通过扩展推得。

2.变量说明与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2009-2018年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共40个城市(池州市由于数据可获得性不足被排除在外)的数据,数据来源除《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外,还包括各个市的独立统计年鉴。

(1) 被解释变量:产业升级指数(IND)。产业发展的重心逐步转移至第三产业是新时代产业结构升级的自然演变规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群经济有效发展的基础(于斌斌,2015)。产业升级整体而言结构复杂多变,具体到不同的行业,结构设计也各有不同。宋锦剑(2000)曾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地区结构情况、产业组织结构监测状况三个维度建立起涵盖了多种产业发展、产业可持续性评估以及产业模式优化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完整产业升级测度指标群。但本文着力点为研究不同因素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整体影响,因此基于产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仅聚焦于第三产业增长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来测度产业升级指数,参考胡艳和张丽(2021)的做法,设计了产业结构升级计算模型,表达式如下:

(8)

其中:IND代表产业结构升级指数,V3/V2由各地区第三、第二产业产值相比而得;V3/VT为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二者分别表示了第三产业增长的相对值和绝对值;之后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处理,δ取值0.5,即认定这两类值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同样重要。IND值越大,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越高。

(2) 解释变量。一是文旅融合指数(INT),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文旅融合本质上是两个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从模糊到融合乃至消失的过程,而这离不开相关产业从技术、市场等多方面进行不断升级。文旅融合指数基于前文计算所得。

二是区域一体化指数(RI),对城市群一体化的测度,主流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基于“一价定理”,利用相对价格法,构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商品价格的绝对或者相对指标,通过对地域壁垒的研究,从市场分割角度进行分析判断(陈宇峰和叶志鹏,2014);二是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多层次测量评估(曾刚和王丰龙,2018);三是从空间计量角度出发,利用地理集聚效应分析城市一体化情况(张安驰和范从来,2019)。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利用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划分不同水平区间,以得出产业结构升级和文旅融合指数之间的关系,求出区域一体化指数目的在于得出城市个体在整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所以仅利用GDP构建城市发展水平在整个城市群中的相对状况,以得出不同组别间的差异性结论。因此在构建城市一体化指数时,主要侧重于比较不同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参考邹晨等(2021)做法,以不同年份城市人均GDP为指标,计算方式如下:

(9)

其中,RI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指数,数值越大代表区域一体化水平越高,RGDPi,t和RGDPi,t-1分别是t及t-1年份长三角各城市的人均GDP ;RGDPt和RGDPt-1则为t和t-1年份长三角城市群人均GDP。

(3) 控制变量。影响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还可能包括了生态因素、人才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分别选取公园绿地面积(GRE)、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STU)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_P)来表示。生态环境建设是新时代地区建设的重要话题,公园绿地面积量这一指标在表示产业升级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隐形联系的同时,也是产业升级目标所保护的主体之一,从而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人才储备对一个地区的持续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是为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的源泉,因此采用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作为人才因素研究其对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区域生活水平和发展成果的最基本指标,是地区产业升级与进步的表现,使用人均GDP来衡量。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及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3.基本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表5基本面板模型估计结果可得,模型(1)和(2)的Hausman检验结果拒绝了原假设,应采用固定效应(FE)模型,而模型(3)在10%的水平上依然无法拒绝原假设,则采用随机效应(RE)模型。根据回归结果可得,除文旅融合指数(INT)的系数和人均GDP(GDP_P)在三类模型中均在1%水平上显著外,其余各指标在不同模型中显著性水平各有不同。各项系数中INT系数始终最大,代表文旅融合程度对区域产业升级影响最大,与之相反的是高等学校在校生数(STU)的系数始终最小,且为负值。从理论上来说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代表着地区人才储备实力,应与地区产业升级呈正向关系,但回归结果呈现出的负相关关系,可能与毕业生流向及毕业生与每年不同产业新增从业人数之间的差距有关。

4.门槛效应检验

为了求证区域文旅融合程度与地区产业升级指数的非线性关系特征,使用STATA15进行门槛回归模型的估算,设置bootstrap次数为300次得出P值及临界值。结果如表6所示,门槛条件检验表明两种模型均在1%显著水平上存在双重门槛,因此以下分析均基于双重门槛模型展开。

表5 基本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表6 门槛效果自抽样检验

表7列出了双重门槛模型下,两个门槛值的估计值及其95%的置信区间,参考连玉君和程建(2006)的做法,分别对两个门槛值进行LR似然比检验,图4和5表明了门槛值的估计和置信区间的构造过程。门槛参数的估计值为LR值(似然比统计量)为零时的取值,两个门槛估计值的95%置信区间是图中虚线与似然比统计量取零的水平线构成的区间,即所有LR值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构成的区间,由图4和5显示在门槛区间范围内,LR值均接近于0, 门槛估计值显著,均通过了似然比检验,可以确认存在两个门槛值。

表7 门槛估计值及95%置信区间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 可将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指数划分为三个区间:当RI≤-0.34时,为一体化发展较低水平地区;当-0.034-0.026时,为一体化发展较高水平地区。受篇幅限制,此处选择2009年、2013年和2018年三年进行区域分布情况分析,结果由表8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指数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处于中等水平地区较少。整体而言长三角一体化程度在十年期间进步明显,虽然在2013年处于高水平区间的城市数有所减少,但发展至2018年总数由一开始的18个上升到22个。从沪浙苏皖一市三省分别来看,上海市除2009年处于区域一体化低水平区间外,之后均稳定保持在高水平区间;江苏省与安徽省区域一体化水平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浙江省近十年来呈现区域一体化高水平的城市数一直稳步上升。截至2018年,江苏省和浙江省处于高水平区域一体化指数区间的城市数占比分别为53.85%和72.73%,均超过半数以上,而安徽省该类城市个数仅占城市总数的40%。

表8 2009年、2013年和2018年区域一体化水平城市分布情况

进行门限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9所示,可知生态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产业升级均有显著影响,而人才因素则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通过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指数的两个门槛值将所有样本进行分组回归后可得,文旅融合指数对长三角产业升级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趋势,当一体化指数低于低门槛时,文旅融合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系数为2.647。当一体化指数介于高低门槛之间时,该影响系数上升至6.19。而一体化指数越过高门槛时,相对于第二区间,文旅融合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三者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此可知文旅融合对产业升级存在着持续性促进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区域一体化程度达到一定高度后,该正向促进作用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张苏秋等(2020)指出文化旅游可以带来经济效应、协同效应和文化认同效应,但仍然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可能带来的负外部性。

五、 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使用熵值法测算2009年至2018年长三角40个城市群的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并采用门槛模型,将一体化发展指标引入文旅融合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关系中,结果表明文旅融合对于城市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呈现的是倒U型趋势。由此,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后,如何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值得思考。

表9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一体化水平关系估计结果

基于以上研究,有如下几点启示:其一,长三角地区文旅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从旅游滞后转变为文化滞后,由此,长三角城市群需要针对不同地区文化特色,制定合适的文旅融合制度,最大程度地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发挥文旅融合对于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其二,文旅融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随着一体化指数跨过低门槛,文旅融合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持续加强。但当跨过高门槛时,该促进作用会下降,表明文旅融合可能带来同质化竞争,不利于进一步的产业发展。由此,错位竞争和特色化发展是长三角城市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其三,长三角城市群需要加强文旅产业分工与协作,增强地区一体化互动发展,整合文旅产业链,引导文旅产业有序竞争,促进城市群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减少不同城市之间的文旅市场分割,促进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的自由流动,在长三角地区构建一体化的文旅市场,从而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门槛城市群文旅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门槛杂说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