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琨,李广兴,林东雄,金培群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运动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症状,中医称之为“半身不遂”。偏瘫症状较轻者多有步履不稳等表现,严重者则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足部肿胀症状,影响患者步行功能[1]。目前,临床治疗偏瘫后足肿胀方法较多,如现代康复技术、传统针刺等,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康复进程[2]。本研究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康复理论,将循经推拿与关节松动术巧妙结合,共同干预偏瘫患者足肿胀并取得实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足肿胀患者10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1~65岁,平均(57.31±5.81)岁;卒中类型:脑出血21例,脑梗死29例;偏瘫部位:左侧24例,右侧26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2~64岁,平均(57.11±5.90)岁;卒中类型:脑出血22例,脑梗死28例;偏瘫部位:左侧27例,右侧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的脑卒中及偏瘫诊断标准制定[3]。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脑梗死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展,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脑出血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发病时常有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多有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侧肢体肌力下降,膝关节以下肢体皮肤肿胀,周径大于健侧。②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诊断标准制定:神昏伴口舌斜,言语謇涩、半身不遂;或伴头痛、眩晕,步履不稳等;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淡暗苔白腻,脉细涩[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合并偏瘫侧足肿胀;脑出血量<10 m L且处于恢复期;血压控制良好;认知功能正常,治疗依从性好;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基础疾病者;合并严重糖尿病者;合并发热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蛋白血症等导致肢体肿胀的基础疾病者。
2.1 对照组 给予循经推拿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患侧肢体,术者采取、推、擦、拿、揉等手法,对患肢足厥阴肝经的太冲、中封、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足太阴脾经的隐白、大都、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然谷、太溪进行向心性推拿;对足阳明胃经的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丰隆、解溪、冲阳,足少阳胆经的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承山、委中、承扶进行离心性推拿。每条经脉连续推拿3次,每次5 min。然后重点采用揉捻、点按等手法,在照海、然谷、太冲、公孙、昆仑、解溪等足部穴位进行推拿,每穴每次按摩20~30下,每日推拿两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2.2 观察组 给予关节松动术联合循经推拿治疗。患者取平卧位,患侧肢体充分放松。①踝关节松动术。术者一手握住踝关节下方,另一手握持足趾端,由轻到重地对踝关节行旋转、摇摆、牵引拔伸、背屈跖屈、内收外展、内外旋及环转运动。②膝关节松动术。术者一手托住腘窝下方,另一手对膝关节行屈曲、伸直运动,训练结束后,术者用一手拇指与其余手指呈“八”字形张开置于膝关节髌骨上方,另一手握持踝关节,进行屈髋旋转、屈膝等连贯动作。踝关节和膝关节松动术均每日两次。循经推拿方案同对照组。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3.1 观察指标 ①足部肿胀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20 d后采用排水法评定两组患者足部肿胀程度,将患侧足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踝关节与水平面齐平,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再用相同方法测量健侧足,两侧排出水的体积差为足部肿胀程度。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②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20 d后记录两组患者FMA评分,FMA的下肢部分共17项,每项0~2分,共3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越好。③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20 d后记录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共14项,每项0~4分,共56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平衡能力越强。④10 m最大步行速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0 d后采用彩色标记贴纸在直线距离10 m的平地上标记测试起点和终点,让患者徒步或借助手杖以最快速度从起点走至终点,测量3次,记录时间最短的一次,并计算出10 m最大步行速度。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足部肿胀程度、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足部肿胀程度、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20 d后,两组患者足部肿胀程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患者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足肿胀患者治疗前后足部肿胀程度、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足肿胀患者治疗前后足部肿胀程度、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s)
注:1.FM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P<0.05。
(cm3) FMA评分(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观察组 100 治疗前 7.11±1.90 15.10±7.01 11.40±5.90治疗10 d后 5.40±1.01△▲ 22.41±6.41△▲26.71±3.41△▲治疗20 d后 2.70±0.81△▲ 26.71±5.80△▲47.60±2.10△▲对照组 100 治疗前 7.41±1.70 15.30±6.91 12.11±5.41治疗10 d后 6.31±1.21△ 19.01±6.71△ 24.11±3.90△治疗20 d后 4.80±1.11△ 23.41±6.10△ 43.50±2.61△足部肿胀程度组别 例数 时间
(2)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两组患者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偏瘫足肿胀患者治疗前后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m/min,±s)
表2 两组脑卒中偏瘫足肿胀患者治疗前后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m/min,±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20 d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步行速度 治疗20 d后步行速度观察组 100 23.11±2.10 41.90±4.81△▲对照组 100 22.80±2.61 34.11±4.10△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态势,心血管事件发生逐渐增多,其中以脑卒中较为常见。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肢体偏瘫,患侧下肢尤其是足背部易出现肿胀,其机制为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患侧肢体活动受限,血管收缩能力下降导致足部血液回流障碍,滞留于足背部静脉中,进而出现肢体肿胀[5]。足肿胀会影响患者步行功能及后期康复训练,而肢体功能障碍又进一步加重足肿胀程度,严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中医对脑卒中的认识由来已久,可将脑卒中归属于“中风”范畴,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昏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多因脑脉痹阻、气血逆乱所致。《黄帝内经》将脑卒中偏瘫称为“偏枯”“身偏不用”。中医认为脑卒中偏瘫足肿胀的病机为气虚血瘀、络脉闭阻,气虚不能载血,血液运行受阻,发为肿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有“血不利则为水”的论述。《血证论·吐血》亦指出:“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因此,临床上以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推拿疗法具有通经活络、调节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之效,通过对经络、腧穴进行点、按、推、拿等手法,可刺激肌梭感受器,使神经兴奋冲动传入脊髓后角,进而对推拿部位的肌肉和周围血管产生一系列作用[6]。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推拿疗法可改善患者肢体肿胀,增强患者主动活动能力[7]。许健等[8]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推拿手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减轻下肢肌张力,提高下肢功能活动。关节松动术是一种关节功能恢复技术,具有力学、神经刺激的双重作用,一是利用滑动、摆动、分离牵拉等训练动作,改善关节液流动与代谢,增加关节软骨营养,从而缓解足背部疼痛;二是通过刺激神经,抑制脊髓和脑干释放致痛物质,提高痛阈[9]。关节松动术牵拉关节周围软组织可增加本体反馈,保持踝关节伸展性,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松解踝关节周围粘连,有效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防止患者意外跌倒[10]。
本研究将传统中医循经推拿与现代康复医学的关节松动术有机结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0、20 d后,两组患者足部肿胀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关节松动术联合循经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足肿胀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步行速度,有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关节松动术联合循经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足肿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等不足,后续研究将针对以上问题加以改进,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足肿胀提供高质量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