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彬彬,曹智勇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1)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资源利用率低消耗过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这意味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学者们主要从理论及内涵阐述、评价指标与测度研究两个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
在理论及内涵阐述方面,金碚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以各种有效和可持续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除了物质性追求,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王永昌和尹江燕则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包括资源消耗低、绿色产出高、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要素。 李强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 神经网络模拟优化的方法进行测度。 程晶晶和夏永祥深入剖析了新发展理念,基于此构建了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协调”和“绿色”是相对薄弱环节,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协调存在较大差异。
总的来说,目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这些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省际、城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价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TOPSIS 法、聚类分析等。 其中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几乎都是从某个单一因素出发,分析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对不同维度间的组合效应更是鲜有涉及。 因此,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指标体系不同维度间的组合效应及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合路径。
新发展理念对当前我国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进行了高度概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也是评价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理论基础。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比性,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987 年,查尔斯·拉金提出了一种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即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 QCA)。 这种方法以案例为导向,兼顾定性与定量,旨在通过案例间的比较,分析前因条件及其组合和结果的必要、充分之间的关系。 其中,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不再强迫研究者把案例归为二分类或者三分类或者四分类的某一类。 因此本文选用fsQCA 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合路径。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国30 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选取了2019 年的相关数据,数据源于各省市统计年鉴。 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度量及评价,最终计算出各区域综合得分,以此作为fsQCA 的结果变量。 通过熵值法算出各区域不同发展维度指数,以此作为fsQCA 的条件变量。
依据fsQCA 的要求,定性比较分析过程首先要对结果变量与条件变量进行校准处理。 校准需要设定三个定性的转折点,即“完全隶属”“完全不隶属”以及“交叉点”,从而将原始数据转化为0~1 之间的隶属分数。 本文用直接校准法校准模糊集,参考Fiss 等的做法,结合案例本身实际情况,选取样本数据的5%分位数、50%分位数、95%分位数作为其完全不隶属的阈值、交叉点和完全隶属的阈值。
检测必要条件能帮助本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时,其前因条件会呈现何种特征。 在QCA 方法中,当某个条件变量的一致性水平超过0.9时,此条件变量被认定为必要条件。 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必要性分析
续表
结果显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这两个条件变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一致性水平都大于0.9。
条件组态分析是以组态视角观察多个条件变量组合在一起会对结果变量产生何种影响。 本文将一致性阈值设置为0.8,PRI 阈值设置为0.75,频数阈值设置为1。 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经济高(非高)质量发展组态
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解的覆盖度为0.8061,意味着3 条发展路径可以解释80.61%的案例,经济非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解的覆盖度为0.7729,意味着3 种组态覆盖了所有案例中的77.29%。
H1 路径表示无论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这两个要素是否存在,拥有较高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水平的省份,就会有更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其中,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是核心条件,因此将该路径命名为创新、协调、开放主导的发展模式。 处于这一组态内的代表省份有广东、上海、北京等。 近年来,这些省份推出一系列以科技创新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强化产业协同发展顶层设计,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步完善自贸试验区的布局。
H2 路径表示无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这两个要素是否存在,拥有较高的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水平的省份,如果其共享发展水平也不错,就会有更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其中,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是核心条件,共享发展是边缘条件,因此将该路径命名为创新、开放主导的共享发展模式。 处于这一组态内的代表省份有江苏、山东、广东、北京等。 其中,江苏加快建设 “1+3+10+N”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向开放强省迈进,以各种社会资源助力民生提高效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H3 路径表示无论开放发展这个要素是否存在,拥有较高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水平的省份,如果其共享发展水平较高,即使缺乏较高的绿色发展水平,也会有更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其中,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是核心条件,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是边缘条件,因此将该路径命名为创新、协调主导的共享发展模式。 处于这一组态内的代表省份有江苏、山东、湖北。 其中,山东连续三年保持大规模创新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领跑全球,同时加快建设包括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在内的三大经济圈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同时考虑了经济非高质量发展的组态。NH1 路径中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是核心条件,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是边缘条件。 NH2 路径中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是核心条件,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是边缘条件。 NH3 路径中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是核心条件,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是边缘条件。
本文将PRI 阈值由0.75 提高到0.8,对产生经济高(非高)质量发展组态分别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组态不变,即数据分析的结果具有稳健性。
本文从条件组态视角出发,将我国30 个省份自治区作为案例,采用fsQCA 研究方法探索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维度间的组合效应以及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合路径。 结论如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主导性影响;前因变量组合产生的路径可归纳为创新、协调、开放主导的发展模式,创新、开放主导的共享发展模式,创新、协调主导的共享发展模式。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实践启示。第一,把创新发展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核心地位,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人才提高科技产出结果。 第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城乡之间的融合度,瞄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第三,提倡绿色低碳化的发展模式,培养壮大一批绿色创新型产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第四,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大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 第五,推进共享发展建设,深化民生领域供给侧改革,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促进人民全面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增强人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