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MRI诊断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效果

2022-09-01 06:1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4期
关键词:淋巴瘤原发性影像学

陈 果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疾病检出率逐渐增高,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作为临床发病率高的肿瘤疾病,对群众的生命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影响患者健康[1]。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作为颅脑淋巴瘤,临床常见治疗方式是放化疗,早期确诊疾病,在病变严重早期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寿命。临床诊断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常见的方式是CT及MRI。CT诊断有利于观察患者病灶情况,操作简单,疾病诊断准确率高[2]。MRI诊断方式分辨率高,通过多参数影像学技术,有利于观察患者病变范围,确定患者病变情况。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单一诊断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患者发生误诊及漏诊的概率高,对此,临床关注联合诊断方案,通过两种影像学技术优势,弥补单一影像学诊断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将我院纳入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8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2.12±5.12)岁。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05±5.6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患者治疗配合度良好;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依从性差患者;③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检查前,医务人员向患者说明检查方法、检查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检查准备,尤其是将身体上的金属物品拿下,避免发生电磁干扰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医务人员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指导,有利于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诊断,并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及有效性。

对照组:使用飞利浦东芝扫描架系统Brilliance 64排128层CT检查,影像科工作人员对参数调整,常规脑部肿瘤检查中,电压120 kV,电流350 mA,层厚及层距均为8 mm,对患者扫描10 s。先平扫,随后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为患者注入碘佛醇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5 mL/s,共计注入85 mL。自患者头顶部至枕骨方向扫描。

观察组:为患者施以CT联合MRI(苏州朗润MRI supervan1.5T)诊断。CT诊断方式如对照组。MRI诊断选择1.5T MRI对患者脑部进行检查,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先对T1WI及T2WI序列进行设置,为患者施以冠状位及矢状位、轴向扫描,平扫后开始增强扫描。为患者静脉管注入钆双胺,注射剂量为0.2 mL/kg,设置矩阵为250×250,层距为1 mm、层厚5 mm,视野范围设置为190 mm×230 mm,在扫描后,由本院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阅片,一旦出现争议问题,两名医生进行商讨,若无结果请专家解惑,从而保持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未检出人数进行统计,从而确定检出率;②对检出诊断率进行统计,包括脑干、枕叶、额叶及颞叶、基底节;③对影像形态进行观察,包括肿瘤体积及肿瘤水肿、占位效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检出率

观察组CT联合MRI检出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CT检查的7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检出率比较[n(%)]

2.2 组间诊断准确率对比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n(%)]

2.3 患者影像学特征

在本次诊断中,60例诊断患者的最大肿瘤直径为6 cm,最小肿瘤直径为0.5 cm,患者病灶为圆形及椭圆形、团块型、脐凹型。患者病灶较为清晰,存在不同程度水肿及占位反应。其中,34例患者轻度水肿,24例患者中度水肿,2例患者重度水肿。

3 讨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作为一种颅脑恶性肿瘤,在近几年的检出率增高,该肿瘤占据颅脑肿瘤1.5%[3]。为提升患者对该疾病认识,临床经过大量的患者治疗研究,已经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有全面的认识。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常见颅内压增高、神经损害,但部分患者并未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初期症状表现是头痛,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定,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发生偏瘫及神经乳头水肿、精神障碍等[4]。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包括单发及多发两种类型,单发患者肿瘤处在皮层深处,额叶发生率高,多发则是分布广泛,处于脑干、小脑等区域,对患者脑膜产生反应。该疾病无特定反应,病程特异性不强,对此,对患者症状往往无法直接作出判断,术前发生误诊的概率高,一旦误诊对患者后续治疗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临床常规检查方法是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观察患者淋巴细胞是否增高,是否存在胸部及其他位置肿瘤,经头部CT检查观察高密度肿物,观察患者脑部肿瘤组织是否发生钙化及坏死。临床调查显示[5],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常见特征是团块状、椭圆形及握拳状,MRI检查常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但信号强度不均匀,肿瘤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占位性反应轻。临床常见治疗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方法是手术治疗,包括大部分切除及部分切除等,整体上看,早期治疗效果显著,病情进展到末期,患者死亡率高。相关数据显示[6],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疾病中,患者常见外周淋巴组织病变,从而进展为肿瘤。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症状加重后患者发生偏瘫及头痛等症状,在患者治疗中,患者可通过放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7]。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临床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干预,对患者病情有效控制。患者脑部任何部位均会产生恶性淋巴瘤,组织深部发生率高。在诊断疾病过程中,CT诊断应用率高,但总体上看,CT诊断有效率一般,并未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8]。对此,在本研究中通过联合诊断,联合诊断的方法的准确率及检出率高,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常见表现是高密度实质性肿块,MRI表现是深部脑白质略长,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可观察到其中的结节及肿块,DWI多表现为高信号,周围出现轻微水肿及钙化,但个别患者出现组织出血及囊变[9]。CT平扫后,患者多呈现等密度及稍高密度,MRI检查中,T1WI为低或者等信号,T2WI呈现略高信号,DWI为略高信号。对患者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会发现患者淋巴肿瘤细胞质少、核大,染色质多、细胞器不足、核糖体较为丰富,细胞中水量少,含有网状纤维。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细胞排列较为密集,核浆比例较高,肿瘤组织细胞间隙小,导致水分子扩散受限。对此在CT诊断中,常见等密度或者高谜底,DWI则是稍高及高信号。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肿瘤形态具有一定特点,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影像特征表现为圆形及椭圆形、团块型、脐凹型,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在调查中发现[10],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肿瘤影像学中发生少量钙化及出血,未强化病灶位置囊变坏死。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肿瘤可以在脑部各个位置发病,但发病位置对诊断疾病的意义不大。淋巴瘤多数发生在脑表面、三角区,可以与脑膜瘤鉴别,但两者在CT、MRI上存在相似之处,其中,脑膜瘤瘤体的增强效应更为明显,通过MRI扫描可见瘤体与脑膜的关系,对分辨脑膜瘤及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在该肿瘤诊断过程中,也要与脑脓肿、脱髓鞘病变等鉴别,为诊断疾病奠定基础[11]。结合临床既往研究,对本研究结果展开讨论,观察组CT联合MRI检出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CT检查的70.00%(P<0.05)。该检查结果充分显示出联合检查方式的优越性,通过联合检查可准确定位病变位置,提升肿瘤检出率。刘波[12]在研究中,针对22例恶性淋巴瘤展开治疗,在治疗前先通过影像学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从而观察患者内部影像表现,评估患者病情进展,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帮助,通过MRI联合CT有效观察到患者病变形态,且诊断有效率高,针对确诊患者施以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患者病情明显改善。本研究对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该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均显示出联合检查的效果。该结果显示,在总体患者检查中,除未检出患者,对检查出患者进行评价,两种检查方式均存在误诊及漏诊的情况,观察组检查准确率比对照组高,说明联合诊断方式可弥补单一诊断方式的不足。杨国溜等[13]在研究中,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血清学检查,主要是检查患者CA125、SF、β2-MG和LDH水平,通过该检查方法可观察患者病理学变化,但该检查方式相比影像学检查诊断有效率低,血清学检查的有效率在85%左右。CT检查基础上施以MRI检查可对肿瘤形态及位置、病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检查患者脑干、枕叶、额叶等区域,这对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诊断中,相关人员MRI检查多实施多序列扫描,自各个角度对患者病灶进行检查,从而确定患者病情[14]。通过MRI及CT联合检查,对疑似确诊患者脑部组织进行检查,不断缩小检查范围,提升检查准确率。在诊断过程中,将病理诊断作为基础,发挥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诊断符合率。通过MRI联合CT诊断,为患者疾病治疗奠定基础,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提升无创检查的准确率[15]。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遵循早发现及早治疗的原则,两种方式联合诊断可提升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为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告知患者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降低误诊及漏诊率。临床针对患者病情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患者诊断的要点,医务人员也要不断提升检验水平,避免由于自身主观判断因素而发生误诊。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诊断过程中,针对疑似病变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仔细检查,采取MRI及CT联合诊断方式,进一步提升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

猜你喜欢
淋巴瘤原发性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