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三全就业工作机制”研究与实践

2022-08-31 13:23艾心荧郑愚孙璨诸小妮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指导毕业生

艾心荧 郑愚 孙璨 诸小妮

(东莞理工学院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2016年12月7—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奠定了“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石;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则[2],构建了“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框架;2018年5月18日,教育部在《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的概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自此,“三全育人”理念成为高校开展各项工作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头戏,不仅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闭幕式,更是其步入社会的开幕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关乎学校的声誉和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景,更关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增就业岗位减少。多重因素叠加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困难指数明显上升。“三全育人”理念作为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引领性文件,如何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科学地坚持、践行和发展“三全育人”理念,落实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践行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东莞理工学院(下文简称“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了相关研究。

一、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工作特点、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工作特点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工作受学校办学水平、生源情况、所处的区域经济水平及行业特点等因素影响较大,呈现如下特点:

1. 就业工作的难易程度及开展落实情况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共荣共生,受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水平影响显著。近五年来,随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推进,东莞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建筑业也蓬勃发展。2015年至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逐年增长,分别年均增长23.04%和6.14%。2019年分别达562.68亿元和183.03亿元。全市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2195家,其中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930家,专业承包资质企业1265家[4]。伴随着东莞市经济水平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一路高歌猛进,近三年(2017—2019年)就业率分别为96.9%、97.59%、97.9%。

2. 毕业生就业层次受地方行业特点影响较大。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市内工业区密布,建筑物多为多层钢筋混凝土厂房、轻型门式钢结构厂房,多层砖混结构居民楼,(特)大型建筑物较少。因而,建筑业企业规模多以中小型为主,中大型国有/私营企业相对较少。这也导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多就职于中小型施工企业或设计院,进入大型国有企业工作机会相对较少。

3. 受学校影响力制约较显著。早期学校综合实力及社会影响力较弱,来我校招聘企业层次不高,多为市内中小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少。

4. 毕业生就业分布受生源地影响较大。我校生源近50%来自东莞市,40%来自市外省内,约10%来自省外。由于广东籍学生对广东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非常信赖,导致近90%毕业生就业集中于省内,其中70%选择东莞市内就业。

5. 直接就业比例较大,升学深造的学生相对较少。

(二)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工作问题分析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上述就业工作特点,结合笔者近五年就业工作经验,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 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时间过程上局限于大四学年,而大学生大四上学期就要面临就业问题,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滞后于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且未能充分与大一/大二学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就业指导实际效果及学生反馈较差。

2. 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人员偏少,局限于就业办、学工部(辅导员)等部分直接相关部门,未能充分发动校内外相关力量直接或间接参与/指导学生就业工作,因而就业工作人员力量单薄,且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业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就业指导效果不够理想。

3. 就业工作开展形式单一,主要依托就业指导课、来校企业招聘会、老师推荐等方式,未能形成立体化、多方位的就业工作开展模式,工作覆盖面较窄,学生接纳度较低。

4. 从学生角度来看,还存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就业技能不熟练,缺乏核心竞争力,求职能力欠缺),就业观念错误(就业主观期望值过高,缺乏主动竞争意识与诚信意识,对就业单位左顾右盼),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意识淡薄,就业过程中心理准备及承受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工作问题对策

大学新生进校后经过四年大学学习生活的培养,通过就业进入社会工作。该过程类似于工业产品的加工生产及销售过程,要想提高产品销售数量及档次,就必须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及性能,当原材料不变时,只能通过改良生产工艺水平实现,同时重视产品的销售推广。而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及就业来说,其产品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个体,与工业产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当生源质量一定时,要想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与就业技能,同时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宣传与组织工作,才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甚至达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见图1)。

图1 高校毕业生培养过程及就业

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水平的提升,涉及全校各部门/人员,以及社会、家庭力量的配合联动,且人才培养过程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教学、科研、思政、学生竞赛及活动、管理与服务等多维度多层次多方位。基于上述就业工作特点及问题分析,笔者将“三全育人”理念运用到高校就业工作中,坚持、践行和发展其“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提出“三全就业工作机制”,即:全程化的就业教育引导服务机制,全员化的就业支持服务机制,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

二、全程化的就业教育引导服务机制

“全程化的就业教育引导服务机制” 要求将就业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即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职业素养形成和完善的客观规律,开展不同主题及重点内容的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就业观,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一套贯穿大学四年的系统、全面、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大一开始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认识自我,了解所学专业与今后从事职业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就业路线,进而制定完善的大学学习生活规划并认真执行。经过大学四年连续的有意识、有目标的教育、培养和积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规划与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贯穿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就业观,以及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综合素质[5]。

大一:首先,通过通识课程学习、讲座、学生活动等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方式与节奏,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为其后续各类素质能力的培养塑造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专业认知系列讲座、认识实习、工程参观交流等形式,帮助新生初步了解专业/行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认识所学专业特点,培养专业兴趣,引导其认知并建立初步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并做好大学学习生活规划;最后,做好通识文化及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

大二:重视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夯实学生专业素质基础;通过课内实习实训、工程专家讲座、工程参观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行业现状、特点及发展前景,选择专业细分方向(路桥工程、建筑工程),同时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建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及组织协调、创新创业等其他综合素质。

大三:重视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及专业技能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讲座、实习实践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观和求职技巧;同时结合专题讲座、生产实习、课内实习实训、参观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职业发展前景,健全职业意识,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专业实践/学科竞赛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大四:通过专业选修课程、专业讲座等,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完善学生专业素质;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巩固专业课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强化学生专业素质,同时帮助其全面深入了解行业/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建立正确良好的职业意识,进一步丰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三、全员化的就业支持服务机制

“全员化的就业支持服务机制”要求建立学校、社会(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家庭联动就业工作机制,即联合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全校教学与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相关行业协会,产学研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学生家庭等校内外一切相关力量参与就业工作,营造全员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提升丰富学校就业工作资源,尤其重视充分利用地方社会资源,达到多方位合力推动就业工作的效果。

“全员化的就业支持服务机制”对于就业工作参与各方具体职责要求如下:

(一)学校

学校在大学生就业工作处于核心位置,肩负着主要职能。主要负责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直接指导与开展。全校教学与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依据其主责业务的不同,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也不尽相同。

图2 高校就业工作相关部门

学工部(就业办):全面统筹协调就业工作,制定学校就业工作政策,统筹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开展,联系社会各界推介我校毕业生,组织校级大型招聘会等工作。

学工部(其他部门)&团委: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奖励&惩处、资助&助学、学生队伍建设、心理健康咨询、国防与军事教育等工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提供环境氛围支撑,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

教务处:通过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改革与研究,监督管理全校各项教学过程的开展和考核等工作,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

院系:就业相关工作的具体执行单位。首先,按照教务处统一部署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根据学工部(就业办)的统筹安排,结合院系特点,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具体落实各项就业工作;对接相关社会资源和学生家庭,促进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

校友办:充分发掘校友及校友企业资源,扩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发动校友资源协助就业办开展求职技能培训等。

财务处:提供必需的就业工作经费支持。

科技处:通过举办学术活动、学术讲座,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

后勤: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后勤保障支持,协助相关部门筹办大型招聘会。

其他:若存在对口专业,可提供实习实训或工作岗位,促进学生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等的培养,创造部分就业机会和岗位。例如资产处(基建科)每年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2—3个实习岗位。

全校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发掘自身社会关系资源,帮助毕业生扩展就业渠道,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及氛围。

(二)社会

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履行管理、监督及保障职能:加强地方建筑业发展水平宏观调控责任,完善本市就业机制;完善地方就业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和劳动者权益受损的反馈申诉途径,优化毕业生本土就业市场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择业创业,完善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等。这对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矛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行业协会主要发挥其在行业领域中的组织协调和政府赋予的统筹管理职能,通过制定相关行业协会政策,鼓励会员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事业单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坚力量,主要负责通过校园招聘,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另一重要作用,即充分利用其在政策指引、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及行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协助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与就业技能。例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聘任政企协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课程导师,校企共建课程,企业导师进课堂,开展工程行业知识系列讲座,毕业设计课题工程实际化+设立毕业设计企业导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座谈,安排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手段,深度挖掘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东莞市住建局、规划局、城建局、交通局等)、行业协会(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勘察设计协会、工程造价协会、预拌混凝土协会、BIM技术协会、建筑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中建五局华南公司、中建二局华南公司、中建四局第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中建新型建筑构件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中铁五局、中铁25局、东莞轨道交通集团、广东光大集团、广东华坤建设集团、东莞建工集团等)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育人作用,努力开展多维度、多角度的人才培养合作,打造“校—政—企—协”四方协同实践育人体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6]。

(三)家庭

家庭一方面需协助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择业建议同时家庭也是学生就业期间的心理港湾,帮助存在就业压力的学生克服度过心理困难。另一方面要发挥家族资源优势,帮助学生扩展就业渠道和平台。例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专门建立了微信群,及时与家长沟通联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

“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要求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各环节,覆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融入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组织等多维度多层次。

(一)完善的就业工作制度

建立“校—院—系”三级就业工作体系,并将就业工作成效纳入各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考核指标体系,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就业职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各院系主体抓”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制定并实施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评机制,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保障体系和就业状况评估体系,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每年针对性制定并发布《**届毕业生就业方案和就业信息报送工作方案》《**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届家庭经济困难未就业毕业生专项就业工作托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体系文件,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程序,涵盖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过程。

二级学院作为就业工作主体,建立了“院领导—就业辅导员—系主任”就业指导三级负责制。学院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就业指导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阶段性就业工作,及时掌握最新就业情况,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年度工作要点,制定详实就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同时充分发挥毕业生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在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二)健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优化就业指导老师的组成结构,组建由校院领导、企事业单位人力专员、就业辅导员、系主任组成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通过组织培训、会议学习交流、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三)与教学工作相融合的就业指导服务

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涵盖就业指导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公共课、选修课,各实践教学环节等,都应该结合课程特点融入就业指导内容[7]。例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编排及要求,与施工单位各岗位职责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职责,强化职业意识。

(四)丰富的就业指导形式

1.打造丰富、及时、可靠的就业信息网。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企事业单位招聘需求、各地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经整理审核后,第一时间将各个城市、各个行业的招聘信息发布于学校就业信息网。

2.开展院系就业咨询服务。由院系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同时邀请心理咨询师和企业导师等,通过微信、QQ、电话以及每周四下午固定坐班等方式,为学生通过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主要为学生提供签约、违约政策,户口档案问题、心理辅导、求职材料制作、创业计划及法规咨询等各方面的内容,帮助大学生解决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通过举办“校园模拟招聘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比赛”等学生活动,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通过举办各类学科及文体竞赛,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及身心素质,提高就业技能水平。

4.搭建就业指导网络课程平台,持续改革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工作特点及困难,深入搜集分析毕业生最为关切的就业指导知识,持续改革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方式及手段;凝聚优秀校友、企业导师和校内外名师等打造一批优质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发展等服务项目,提供一批就业指导网络精品课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5.维护毕业生正当权益,护航温暖就业。重点审核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管理系统中毕业生就业信息更改的情况,特别关注毕业生解除或作废三方协议的问题,做好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主动跟进维护好毕业生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6.重点关心帮扶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群体。学院根据《**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届家庭经济困难未就业毕业生专项就业工作托底行动方案》要求,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综合施策,精准帮扶。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由学院汇总造册,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统一审核办理。

7.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校企联动,注重高层次企业产学研合作。首先积极听取企业对我校学生的用人反馈,采纳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等建议,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其次,学校应积极与用人单位构建大学生实习基地,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缩短高校与社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差距,把就业与实习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实现就业,形成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7]。

8.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学校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全校本科生创新创业工作。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交流讲座,依托校办企业帮扶大学生创业,每年专门发布《东莞理工学院**届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等方式,大学四年全过程全方位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9.建立适应疫情常态化形势下的信息化就业工作机制:(1)集聚优质资源,高效利用“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公众号、“学校就业信息网”“莞工就业中心”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收集、发布就业信息。(2)充分利用各类线上平台和app工具,开展切实符合学院专业特色的“云宣讲”招聘服务,搭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线上面对面”沟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3)开展网络招聘活动。积极探索借助网络视频技术,开展“网络视频招聘会”,实现“线上供需双选”。(4)积极组织动员毕业生参加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木棉花暖”广东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网络招聘活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24365”全国高校毕业生网络联合招聘服务活动;开展好“组团式”广东高校校园网络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引导毕业生关注在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战“疫”专区汇集的百家全国各类招聘资源,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10.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硬件投入,做到人员、经费、设施三落实;从就业工作人员配备、就业经费专项拨付、就业场所全面覆盖等给予了有力保障。

五、就业工作阶段性成效

通过构建基于“全员化的就业支持服务机制,全程化的就业教育引导服务机制,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的“三全就业工作机制”,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近三年(2017—2019年)就业情况良好。

1.就业率及来校招聘企业数量、层次显著提升。近三年就业率分别为96.9%、97.59%、97.9%;央企/国企占校招企业比率连续三年双倍增长,2020年达近20家,毕业生约40%进入中建、中铁、中铁建、中交、中水电和上海建工等央企/国企就业,约40%进入地方实力企业就业,剩余毕业生为继续深造、公务员、事业单位、自主创业和其他单位。

2.考研率及录取率连续上升。考研率较好地反应了本专业学风建设成果及本科生培养质量水平。近三年本专业考研率分别为6%、12.6%、31%,最终上线占比分别为3%、5.6%、13.5%,主要录取学校为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等,其次为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福州大学等。

3.毕业生就业满意率及专业相关度位居全校前列。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近三年发布的《东莞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别以81.8%、82.5%、85%位居学校前列;近三年各专业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均值(5分制)分别为4.11、4.2、4.5;96.98%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广东省内,其中东莞市占69.14%,充分体现了本专业“立足东莞,面向广东”的准确定位[8-10]。

4.我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六、结语

东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将“三全育人”理念与本专业就业工作实际相结合,提出“三全就业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就业工作成效。然而,由于学校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优化及转型升级速度快,就业创业机会多。学校就业工作必须紧跟区域发展形势,进一步完善“三全就业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的就业工作方式,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大湾区发展培养更多与湾区建筑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