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点的命题思路探究与“四化”复习策略建构

2022-08-31 03:16重庆廖成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4期
关键词:四化价值观念热点

重庆 向 晨 廖成林

高考历史试题命制以“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为指导思想,在立足历史学科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并凸显高中历史试题潜在的育人功能和社会价值。其命题思路则以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为立意,聚焦特定主题,通过选取具有一定热点话题的史料创设情境,利用问题导向对历史必备知识、关键能力、高阶思维和正确价值观念进行深入考查。因此,高三复习时,教师不仅要聚焦热点史料的搜集、整理,更要深入研究基于热点命制的试题的史料,并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在此,笔者以“基于热点的高考历史命题思路与复习策略探究”为核心研究主题,浅谈对此问题的思考,请学界专家斧正。

一、基于热点的命题思路探究

利用历史高考热点创设探究情境,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下运用必备知识分析、探究历史问题中所体现的关键能力、历史思维和正确价值观念,是当前历史高考试题命制的基本思路。其中,历史必备知识是出发点、热点情境是载体、关键能力和历史思维是过程体现,正确价值观念是落脚点。利用热点创设试题情境在高考试题中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利用学术热点创设学术情境,考查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1.试题呈现

例1.据格伯簋铭文记载,西周时期,格伯用殹妊、仡和甸殷崇地的三十田,从倗生那里换取了四匹好马,并在零谷和谷树木标记。书记官吏戠武建立了文书档案,规定了界域。这反映出在当时 ( )

A.自耕农经济发达

B.井田制度已被废除

C.土地私有制萌芽

D.政府鼓励土地交易

2.试题分析

本题以格伯簋铭文考古发现这一学术热点为载体,营造历史的学术情境,考查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所形成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伯簋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期,格伯用殹妊、仡和甸殷崇地的三十田,从倗生那里换取了四匹好马的过程,反映出当时出现了土地私有制的萌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生头脑中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固有认识。试题对必备知识的考查立足于西周的土地制度,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侧重于从材料中提取、解读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时政热点营造社会情境,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1.试题呈现

例2.(2021·全国乙卷·35)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 ( )

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

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

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2.试题分析

本题聚焦“冷战”的长效热点和“新冷战思维”的兴起时政热点,映射当前部分国家重启“冷战”思维的错误倾向。试题以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文化输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通过分析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背后的目的,认识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的实质。对必备知识的考查涉及教材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美苏争霸等;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侧重于学生运用必备知识时,分析美国中情局竭力推崇纽约画派这一现象所体现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对高阶思维的考查,则侧重考查学生通过分析美国中情局利用艺术实行文化侵略的实质,考查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批判性思维。

(三)利用时政热点创设生活情境,考查正确价值观念

1.试题呈现

例3.(2021·全国甲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

表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2.试题分析

本题是高考历史利用时政热点创设生活情境考查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典型试题。命题者以宋代士大夫对当时社会盛行的婚姻论财现象的批判为切入点,影射当今社会的“金钱”婚姻观现象。命题者借用宋代士大夫之口,在批判今天部分地区“天价彩礼”的不良现象的同时,还积极向学生传递“婚姻结好,岂为财物?”“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的价值意识,进而帮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利用重要历史事件等学习热点,营造学习情境,考查重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1.试题呈现

例4.(2021·全国甲卷·41)(节选)

(2)根据材料,概括1950 —195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2.试题分析

阶段特征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本题以20 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表格类材料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相关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时代特征,学生根据时代背景和阶段特征,可以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外交、经济封锁,同时国民经济也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二、基于热点的“四化”复习策略建构

立足真题导向的“四化”热点复习策略,指课堂复习时应以高考真题分析为前提,从“活化必备知识、显化关键能力、聚化高阶思维和升华价值观念”四个方面建构热点复习的路径或环节,以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对能力的综合培养,对思维的细致训练,对价值观念的正确导引。

(一)活化必备知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必备知识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备知识的主要内容体现为教科书涵盖的陈述性知识,其基本特点是“可运用性、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可转换和可重组性”。活化必备知识就是通过复习,让教材的“死知识”转换成可运用、可转换和可重组的“活知识”。其基本步骤为:

1.对陈述性知识进行分层结构化处理

“陈述性知识”指的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具体到历史试题中则表现为学生对基本历史事实和核心概念的分层重组和结构化建构。

2.对结构性知识进行系统重组,使其变成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指“个人无意识地提取线索,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通过这两次处理,引导学生结合充分的课程内资源、课程外资源,对复习的具体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建构多层因果逻辑关系,进而形成知识的合理建构。

例如宋代经济现代性的复习,这是当前重要的学术热点之一。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陈述性知识进行分层结构化处理,即理解何为现代性。所谓的现代性在经济上指自然经济作用的弱化,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政治上指专制制度趋势逐渐减弱,出现类似民主色彩的现象;思想上指专制,封建思想的弱化,出现理性、自由等思想。接着教师可以对形成的结构性知识进行系统重组使其变成程序性知识,即从结构上理解宋朝的现代化。

宋朝在经济上出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分离和指南针等航海工具的应用,这些都体现了其现代性,而增设参知政事明显是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现代性。案例表明,围绕题目提出的核心概念和核心问题进行分层解构,形成多个子概念后,再逐层完成子概念与基本事实的勾连,最终完成对知识的结构化处理。

(二)显化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学生在面对陌生情境时,分析、探究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此处的陌生即试题材料和教学内容之间缺乏直接联系。显化关键能力就是运用热点创设能力培养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关键的历史探究能力。关键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为显著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历史思维框架,提升历史思维水平。其基本步骤为:

1.时空定位

即复习中运用历史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时空等角度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将所提取的信息放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考量,以鉴别、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筛选出有用信息。

2.主题探究

即运用主题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所筛选的有用信息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深入研究,进而形成对所探究问题的正确理解。主题探究有利于学生聚焦要探究的点,并对其进行深层次思考。多角度分析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所探究历史事物的特征,为后面科学解释历史打下坚实基础。

3.科学阐释

即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多维度的科学解释历史。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史观,也是我们认识历史的方法论,更是教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抓手。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结合上步主题探究的结果,在把握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演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利用历史语言对其进行合理解释。

例如宋代雇佣关系相关内容,虽是教材叙述的薄弱点,却是命题的热点。宋代的雇佣关系属于工商业的范畴,是经营形态和特点在行业中的具体表现。复习中,教师可首先将其定位于宋代,引导学生认识到宋代民营手工业的繁荣;其次从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发展特点等多角度分析宋代民营手工业的特征;最后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宋代雇佣关系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无法普及的历史认知。

(三)聚化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指发生在高层次认知水平上的思维过程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关注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分析、判断、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思维活动和技能训练,是学生在掌握关键能力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高阶思维考查聚焦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等。其培养基本路径为:

1.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主要体现为由此及彼的迁移能力,反映了学生历史认知的张力。思维导图是反映学生思维连贯性的重要体现,能够帮助学生架起试题情境和必备知识的桥梁。复习中利用思维导图,将必备知识进行有机“串联”或“并联”,帮助学生扩展思维的宽度,进而形成思维的发散。

2.运用探究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反映学生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联想、求异、发散、逆向、综合和创造是其基本特点。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的新认知。复习中以时政、学术、社会等热点创设陌生情境,并设置开放性较高的问题,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

3.利用史料实证培养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指的是通过对事物分析而形成判断的思考方式,即你要对你的调查和研究对象保持怀疑、中立的态度来进行探索研究和分析。批判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求真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和求证的意识。因此,以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例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这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重要内容,被学者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合理的制度,必然也是高考历史考查的重点。常规的学法一般侧重三省与皇帝的关系、三省内部的相互制衡探究。这一学法达不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和高考要求大相径庭。采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思维导图,从制度内涵的角度认识到唐朝三省六部制不仅可以达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提炼出“基本实现了专制集权与合理分权、行政高效与分权制衡、权责明确与部门协同、分层决策与集体议政的有机统一”的运作特点和需要明君支撑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三省六部制这个优秀的政治制度在唐后名存实亡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训练。具体思维导图如下:

(四)升华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高考历史试题的价值导向和命题落脚点。它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正确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历史价值观念包含以家国情怀为主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国家观和民族观。价值观念不仅对于高校选拔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升华正确价值观念的基本路径为:

首先,利用复习内容激发价值观念。任何一个历史事物都有价值判断。因此,复习中对价值观念的培养,首先应结合复习内容,努力挖掘复习内容自身蕴含的价值内涵,把握不同时期价值观念的变化;其次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复习内容价值观念变化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最后,创立时政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对热点话题中的价值观念进行合理评判,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例如对中国古代婚姻观念的复习,教师应该将教学目的定位于:引导学生从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的变革中认识到婚姻观念与时代的关系,进而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首先,教师可以梳理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婚姻观念,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的婚姻论财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婚姻观念的变化。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变化和促使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到生产发展推动价值观念的转变。最后,用当前部分地区“天价彩礼”的现象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婚姻观念进行价值评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达到升华价值观念的复习目的。

三、实践反思

(一)热点复习应紧扣热点

历史学科复习中,热点最大的价值在于创设学生认知热点知识的情境和场域,而非简单再现。因此,在复习热点时,教师不仅要对热点进行分类,而且还要结合高考试题,对热点在试题中的体现进行细致探究,更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热点创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境,即热点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探究化。同时,热点复习应常态化进行。

(二)切忌把“四化”孤立化和零散化

热点“四化”复习策略,以热点命题思路为前提,反映了素养教育对课堂复习的要求,是一个相互连接贯通的有机整体,本身即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一方面,必备知识是关键能力、学科思维和正确价值观念的载体。另一方面,关键能力、学科思维和正确价值观念是运用学科必备知识解决问题的反映和结果。因此,在课堂热点复习的思路建构中,“四化”缺一不可,应整体推进、分步培养。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的学习指导理论一般认为,学习主要是为引导每位学生尽快从他们原有生活经验角度出发,探索出一套新知识的学习经验。因此,无论是命题思维的探究还是复习策略的建构与实施,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要充分注重以发展学生潜能为第一中心,适当给予个性发挥的空间,调动全体学生探究的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引领学生对必备知识应体系化、结构化,要有意识地引导与鼓励青年学生们多主动阅读、多深入思考、多归纳总结,依据不同章节的学习线索,通过不同活动形式进行自主整合建构课程体系架构和学科结构,并在此过程中,将学科知识转变为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形成学科思维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总之,基于热点的命题思路探究与“四化”复习策略建构,强调对高考试题命题思路探究下的针对性复习。其以活化必备知识、显化关键能力、聚化高阶思维和升华正确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复习策略,是经过实践证明且行之有效的热点复习策略,对高三历史复习效率的提升必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四化价值观念热点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混血家庭的悲剧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热点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