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许 文
碰撞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动量、能量等均会发生变化。对于碰撞问题,我们一般会根据动量关系、能量关系、速度关系等进行分析与判断,但在能量关系中往往涉及二次方程(或不等式),运算过程较复杂。本文根据碰撞过程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特点,探究碰撞问题中隐含的速度关系,深化碰撞模型,拓展碰撞问题的分析思路,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物体的碰撞过程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物体从接触开始相互挤压,接触区域因物体间的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形变达到最大;第二阶段为形变恢复阶段,可分为三种情况。(1)如果两物体的形变完全恢复后,两物体脱离接触,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整个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2)如果两物体的形变部分恢复(未完全恢复)后,两物体脱离接触,这种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整个碰撞过程有机械能损失,损失的机械能与物体形变恢复的程度有关;(3)如果两物体的形变完全不能恢复,碰撞结束后粘在一起运动,这种碰撞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相较于前两种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最大。
通常情况下,由于碰撞过程时间极短,且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外力,碰撞全程都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碰撞的相关问题,一般可用以下三个关系。(1)动量关系:动量守恒,即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2)能量关系:动能不增,即系统碰撞前的总动能大于或等于碰撞后的总动能;(3)速度关系:速度合理,如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若要发生碰撞,则有v后者>v前者;若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有v后者≤v前者。
一般来说,应用以上三个关系式,就能够对碰撞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但能量关系涉及二次方程(或不等式),其运算过程较复杂且容易出错,因此我们可根据动量与能量关系,探究碰撞中隐含的速度关系,简化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1.碰撞前后相对速度大小不增加
图1
①
由能量关系有
②
③
由②式得
④
⑤
第⑤式表明,碰撞前后物体的相对速度大小不增加,即碰撞前物体的相对速度大于或等于碰后物体的相对速度(取等号时对应着弹性碰撞)。
【例1】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A球沿光滑的水平面以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质量为4m的B球发生碰撞,碰后A球以v=av0(待定系数a<1)的速率弹回,并与固定挡板P发生弹性碰撞,若要使A球能与B球能再碰,则a的取值范围为
图2
( )
【解析】设碰后B球的速度为vB,选取向右为正方向。
解法1:由动量关系有mv0=-mav0+4mvB
A球与挡板P碰后返回的速度大小为av0,若A球再与B球相碰,则有av0>vB
【答案】D
【例2】(原创)如图3所示,质量为m=2 kg、长度为L=0.5 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木板的两端固定有弹性挡板M、N。一质量为m0=4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木板的中点,让小物块以v0=6 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已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小物块与挡板的碰撞时间很短且没有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小物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的时间t。
图3
【点评】本题求解小物块相对木板运动的时间,若以地面为参照系,求出小物块每次与挡板碰撞后运动的时间,再求总和,这种解题过程较为繁琐。而上述分析求解中利用了两物体弹性碰撞前后相对速度大小不变,选取木板为参照系,小物块相对木板的运动等效为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求解过程较简洁明了。
2.弹性碰撞速度变化对称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两式联立解得
一般情况下,两物体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可由上述二元二次方程组解出,但数学运算过程较复杂,其结果的表达式也难以记住,使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求解此类问题的数学运算上,导致解题效率不高。
(a)
又由m1v1+m2v2=(m1+m2)v可知,只要求出形变最大时(即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速度v,由以上两式即可得出弹性碰撞后的速度,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例3】(多选)质量分别为mA=1 kg、mB=2 kg的两个小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B球在前,A球在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A=6 m/s,vB=3 m/s。当A球与B球发生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可能为
( )
A.vA=4 m/s,vB=4 m/s
B.vA=2 m/s,vB=5 m/s
C.vA=-4 m/s,vB=6 m/s
D.vA=7 m/s,vB=2.5 m/s
【答案】AB
碰撞过程中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碰撞中物体间相互作用过程可能很短暂,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下表中列举了几种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些作用过程均可等效为两物体的碰撞过程。
类型图例与规律(左、右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水平面光滑)保守型(1)达到共速。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1v0=(m+m2)v,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大,分别转化为弹性势能、重力势能或电势能(2)再次分离。相当于弹性碰撞,系统水平方向动量与机械能守恒,即m1v0=m1v1+m2v2,12m1v20=12m1v21+12m2v22耗散型达到共速。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满足m1v0=(m1+m2)v,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大,分别转化为内能或电能
【例4】(多选)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槽B静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一质量为m的小球A从水平地面以初速度v0滑向圆槽,从底端沿槽上滑,未冲出圆槽,最后滑回水平地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
( )
C.小球上滑过程比下滑过程的动量变化大
D.小球上滑过程圆槽的动能增加量是下滑过程圆槽的动能增加量的3倍
【答案】AD
【例5】如图6所示,光滑悬空轨道上静止一质量为3m的小车A,用一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悬挂一质量为2m的木块B。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时间极短),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细绳离开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小于90°,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图6
(1)木块B能摆起的最大高度;
(2)小车A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大小vA。
【点评】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是一个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此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此后木块(含子弹)与小车通过细绳发生相互作用,木块(含子弹)从最低点向右摆到最高点的过程等效木块(含子弹)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的动能转化为木块(含子弹)的重力势能;当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含子弹)最低点摆到最高点后,又从最高点再次摆回到最低点的过程可等效为弹性碰撞过程,由弹性碰撞的相关结论,可快速得到解题结果。
碰撞过程往往会涉及动量与能量的综合分析,涉及碰撞后物体速度的计算。本文通过对碰撞过程与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碰撞过程中两个隐含的速度关系,优化解题的计算过程;拓展碰撞模型,为分析此类相互作用问题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提学生高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