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电极片及贴放方式后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观察

2022-08-29 08:02王爱月张桂萍刘代兰
大医生 2022年16期
关键词:腹式肌群电极

王爱月,张桂萍,刘代兰

(1.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后保健科;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产科,山东德州 253100)

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妇女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于妊娠晚期和分娩后,在分娩后女性中,腹直肌分离发生率可达70%[1]。腹直肌分离不仅会影响产后体态的美观,还会降低腹部肌肉功能强度,对盆腹腔脏器的保护作用减弱,易引起盆底肌肉松弛、腰背部疼痛、盆腹腔脏器移位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引起疝气等严重并发症[2]。腹直肌分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有健康饮食和运动锻炼、中医康复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增生疗法等[3],这些方法虽可有效减小腹直肌的分离距离,改善临床症状,但起效慢、疗程长,治疗效果不够理想[4]。本研究采用物理因子疗法中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顺腹式呼吸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使用改良电极片及贴放方式,电极片数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治疗面积增大,电源连接方式改变,以探讨其对腹直肌分离康复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腹直肌分离的距离,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的300例腹直肌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85例和21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9.68±4.37)岁;体质量指数 17.58~29.41 kg/c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38±2.90)kg/cm2;新生儿体质量2.3~4.9 kg,平均新生儿体质量(3.33±0.43)kg;初产妇43例,多产妇42例;顺产45例,剖宫产40例;腹直肌分离距离2.5~8.0 cm,平均腹直肌分离距离(4.32±1.10)cm。观察组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9.89±4.18)岁;体质量指数 18.51~34.05 kg/c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32±3.19)kg/cm2;新生儿体质量2.25~4.7 kg,平均新生儿体质量(3.35±0.45)kg;初产妇106例,多产妇109例;顺产134例,剖宫产81例;腹直肌分离距离2.0~10.0 cm,平均腹直肌分离距离(4.41±1.21)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产后42~100 d;②腹直肌分离>2 cm;③盆底肌Ⅰ类及Ⅱ类肌力达3级及以上[5];④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案。排除标准:①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相关禁忌证者;②有产后出血及切口感染史者;③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④先天性腹壁发育不良者;⑤患有其他器官严重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广州市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型号:PHENI× USB 8)治疗。产妇取仰卧位,于腹部两侧腹直肌、腹外斜肌、腹横肌处粘贴电极片,针对不同肌肉组织的生物电参数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脉宽的仿生物电刺激,频率 3~75 Hz,脉宽 150~400 μs,持续治疗时间5~11 s,以产妇感觉到明显的肌肉收缩而无痛感为节点来调节电流强度。治疗时间:24 min/次,2~3次/周,共计治疗10次。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电极片及粘贴方式:将3对直径5 cm的圆形电极片在两侧腹直肌、腹外斜肌、腹横肌处成对上下排列放置,电极连线从上至下两两相连,电极连线的正负极随机连接,电极片的电源接头处随机安放。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电极片及贴放方式:正中腹直肌处贴放7×12 cm的长方形电极片2片,其下方贴放5×5 cm的正方形电极片2片,左侧和右侧腹外斜肌、腹横肌处各贴放5×5 cm电极片2片,共8片,均呈上下排列。电极的连接方式,前5次均为上正下负相对连接;后5次为正中腹直肌处4片电极片为上正下负,左右腹外斜肌、腹横肌处4片电极片为上负下正,且所有电极片的电源接头均为外侧朝向。伴随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期,指导所有产妇进行顺腹式呼吸锻炼:取仰卧位,鼻子吸气时腹部缓慢向外扩张,胸部保持不动,缩唇吐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肌群,使腹壁贴近背部,1个呼吸周期15 s左右,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约为1∶2,10 min/次,2~3次/d,锻炼20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较治疗前缩小≥90%为显效;腹直肌距离较治疗前缩小≥50%为有效;腹直肌距离较治疗前缩小<5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腹直肌分离距离测量方法:采用腹部触诊法,检查者站于产妇右侧,产妇取仰卧位,双膝弯曲90°,脚掌平放,两脚与骨盆同宽,双手交叉抱肩;检查者将手放在产妇肚脐位置,嘱产妇腹式呼吸;呼气的同时,头和肩慢慢抬离床面约30°,检查者手指轻轻下压触摸两侧腹直肌边缘,并以软尺测量其分离距离;同法测量脐上4.5 cm与脐下4.5 cm处腹直肌分离距离,将分离最大距离记录为腹直肌分离距离[6]。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 治疗前,两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腹直肌分离距离均缩短,但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 cm, )

表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 cm,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15 4.41±1.21 1.71±0.65*对照组 85 4.32±1.10 1.97±0.75*t值 0.595 2.986 P值 0.534 0.003

3 讨论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与其他腹部肌群一起保护腹腔脏器,维持正常腹内压,保持躯干及骨盆的稳定性,参与完成呼吸、排便、分娩等生理功能。女性妊娠后,由于激素水平的作用使腹白线变松弛,同时增大的子宫使腹壁皮肤、筋膜、腱膜及肌层组织被过度拉伸,当超过其弹性限度时将出现腹直肌分离现象[7]。关于腹直肌分离发生的影响因素仍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肥胖、高龄、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多胎、多产、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剖宫产等是发生腹直肌分离的高危因素,而其他学者认为自身结缔组织薄弱、腹部肌肉先天性发育缺陷易导致腹直肌分离的发生。分离后的腹直肌肌肉力量减弱,生理功能下降,内核心的稳定性降低,致其在姿势、躯干稳定性、盆底支撑、呼吸、分娩等的作用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导致腰背疼痛、盆腹腔脏器下移、腹壁疝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8]。

有研究提出,当腹直肌分离间距小于2 cm时可视为正常,超过2 cm通常不能自行恢复,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9]。目前,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腹部肌肉康复治疗、核心肌群自主训练疗法,均是通过产妇进行各种主动的体位训练,增强腹部肌群力量,增加腹部肌肉弹性,使分离的腹直肌得到恢复,然而此治疗效果有赖于产妇的顺应性。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不同频率、脉宽的电流对腹部肌肉进行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增强腹部肌肉的兴奋性,引起肌肉的被动收缩,使腹部肌群强化,从而减小腹直肌分离的距离,这种治疗方法安全且无不良反应,已成为目前腹直肌分离的主要治疗方式。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腹直肌分离康复效果要求愈来愈高,临床上采用各种康复方案以期得到更佳的治疗效果。腹式呼吸在腹直肌分离治疗中是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其利用腹直肌的呼吸功能,通过腹式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改善肺通气,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腹式呼吸通过调动腹部肌群的主动训练,可以消除腹部多余的脂肪,能够起到塑身的效果。顺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缓慢地扩张腹肌,呼气时收缩腹部肌群,与人的生理功能相适应,而且简单易学,故本研究中选择了顺腹式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机制是通过低频脉冲电流提升机体外周神经中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得更多肌纤维参与肌肉收缩,从而加强肌肉力量,引起腹直肌收缩,促进其回归正常解剖位置[10]。

本研究在顺腹式呼吸锻炼同时给予改良电极片及贴放方式后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显示改良后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使治疗总有效率达94.88%,比传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88.24%有显著提高。治疗前,两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较对照组减小幅度更大,这表明改良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效果更好,更能有效地提高腹直肌治疗效果,更好地缩短腹直肌分离距离,更快地促进腹直肌分离肌群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改良后神经肌肉电刺激方式,改变了电极正负极的连接方式及电极片电源接头的安放方式,使刺激器的相对电极均恰当放置在欲修复的腹部肌群上,形成有效闭合回路,更有力地激发肌纤维的收缩水平以增强肌力;改良后神经肌肉电刺激增加了电极片数,增大了腹部肌群的治疗面积,使低频脉冲电流更有效地作用于腹部肌群,激活更多的肌纤维组织,更强有力地调动腹部肌肉收缩,使腹直肌朝腹白线不断聚集,更好、更快速地促进腹直肌康复[11]。在每次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均强化指导产妇进行顺腹式呼吸,并明确告知需完成2~3次/d,10 min/次,并不定时电话随访指导,这样可以增加产妇顺腹式呼吸的依从性和正确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改良电极片及贴放方式后的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顺腹式呼吸锻炼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能更有效地提高腹直肌治疗效果,更佳地缩短腹直肌的分离距离,更好地促进腹直肌分离肌群恢复,为产妇在短期内恢复至孕前状态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腹式肌群电极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体操运动员正、背链肌群功能失衡的认知问题及改进举措
巧妙解决燃料电池电极式书写问题
腹式呼吸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五招简单练习 增强核心肌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