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春东
(武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德州 253300)
作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多伴有压榨性胸痛,且随疾病发展极易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临床以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药物较为常用,其中氯吡格雷作为常用前体药物,有较好抗炎效果,但药物经肝脏代谢后方可激活,有起效慢的缺点;而替格瑞洛属新型抗栓药物,在抗血小板功能方面有较好效果,且无需经肝脏代谢即可起效,没有氯吡格雷用药起效慢的缺点[2-3]。但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其不良反应及对机体血清肾功能指标、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是否存在明显差异,需进一步分析。基于此,本次研究即对比、分析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武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8.36±3.12)岁;梗死时间2~6 h,平均梗死时间(3.96±0.24)h。研究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8.58±3.11)岁;梗死时间为2~6 h,平均梗死时间(3.88±0.23)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时间等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武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②符合展开介入治疗的手术指征;③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2 h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如肝、肾、肺)器质性病变;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③对本次研究涉及用药不耐受或过敏;④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
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湖北天宁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片)药物治疗,开展介入治疗前1 d给予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行介入治疗后给予100 mg/(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介入治疗后持续用药3个月。
在阿司匹林用药基础上,给予参照组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规格:75 mg)药物治疗,即介入治疗前1 d给予600 mg氯吡格雷片口服,介入治疗后给予75 mg/(次·d)氯吡格雷药物口服治疗,介入治疗后持续用药3个月。
在阿司匹林用药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1077,规格:90 mg×14片)药物治疗,即介入治疗前1 d给予180 mg替格瑞洛药物嚼服,介入治疗后给予90 mg/次、2次/d氯吡格雷药物嚼服,介入治疗后持续用药3个月。
1.3 评价指标 ①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见有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等。②治疗前、后,监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血小板相关及肌酐指标水平并对比,即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于2 000 r/min下离心、血清分离后,以动态透光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酶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酐,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计数。③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即取患者3 mL静脉血,于2 000r/min下离心后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行t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参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相关及肌酐等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清肌酐值低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相关及肌酐等指标水平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相关及肌酐等指标水平对比(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血小板计数(×109/L) 血清肌酐(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 60.42±7.96 25.13±5.98* 188.96±14.02 233.65±15.87* 69.21±6.42 60.33±6.98*参照组(n=30) 60.36±8.12 36.96±5.47* 188.65±13.25 210.36±15.65* 69.12±6.35 65.36±5.14*t值 0.029 7.995 0.088 5.723 0.055 3.178 P值 0.977 < 0.001 0.931 < 0.001 0.957 <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炎症因子指标值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炎症因子指标(IL-6、TNF-α、hs-CRP)值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更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炎症因子指标值对比(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炎症因子指标值对比(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hs-CRP:超敏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
组别 LVEDD(mm) LVESD(mm)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 64.29±3.81 47.32±3.68* 65.23±4.11 42.39±4.12* 12.13±2.06 6.32±1.96*参照组(n=30) 64.23±3.58 55.12±3.67* 65.17±4.84 53.11±4.53* 12.06±2.07 9.52±2.11*t值 0.063 8.221 0.052 9.589 0.131 5.934 P值 0.951 <0.001 0.959 <0.001 0.896 <0.001 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 90.36±6.28 43.54±5.39* 98.45±7.25 54.54±7.12*参照组(n=30) 90.23±6.17 68.36±3.21* 98.35±7.37 68.23±7.19*t值 0.081 21.669 0.053 7.411 P值 0.936 <0.001 0.958 <0.001组别 TNF-α(ng/L)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是指机体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所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脏疾病,多伴有压榨性胸痛情况,多因冠状动脉先天痉挛、畸形、粥样硬化所致,随疾病发展极易导致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危及其生命[5-6]。临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通过开展介入治疗以纠正机体心肌缺氧、缺血症状,但介入治疗后,部分患者易出现血液高凝,影响疾病救治[7-8]。因此,行介入治疗的同时,需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氯吡格雷具有良好的抗炎功效,但作为前体药物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口服后经肝脏代谢激活,因机体代谢功能损伤,致使该药物于体内发挥的药效较慢,加之药物作用时间较短,一定程度上导致药物作用效果有限[9]。相比之下,替格瑞洛作为新型抗栓药物,有较好的抗血小板功能,口服用药无需经肝脏代谢即可快速发挥血小板抑制作用,且药物利用度更高[10]。本文结果中: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于参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清肌酐值低于参照组,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值均于参照组(均P<0.05),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安全性高、效果好。
综上所述,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改善其血清血小板、肾功能、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