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常建 郭玉华 刘清梅
原发性遗尿症为儿科常见病,虽然不像肺炎、腹泻一样对儿童健康产生急性伤害,但是会造成患儿自我意识低下。有研究显示[1],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的冲动、多动以及焦虑指数均高于正常儿童,伴随年龄的增长,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会随之增高,因此对于原发性遗尿症患儿应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生物反馈结合电刺激和口服DDAVP 对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疗效[2]。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经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夜遗尿门诊确诊的儿童原发性遗尿症患儿4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 例,女15 例。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 例。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9.6±1.3)岁,观察组患儿平均年龄(9.5±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儿符合诊断标准;基本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不配合调查者。所有患儿家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同意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告知书。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SA9800)治疗[3]。患儿每周接受1 次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持续30 min/次,据患儿耐受情况同时接受低频(10~20 Hz)或高频(60~90 Hz)电刺激治疗各15 min,疗程3 个月[4]。
对照组采用DDAVP 治疗,患儿每晚临睡前2 h 禁水及含水分较多的食物,临睡前0.5 h,用少量水吞服DDAVP (商品名:弥凝)0.1 mg,连续服用3 个月后停药[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评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2 周内遗尿频率减少≥90%为显效;遗尿频率减少≥50%但<90%为有效;遗尿频率减少<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患儿心理状况评定包括SAS、SDS,评分越高表明患儿心理状况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社会功能、生理机能、生理功能、活力以及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91.31±5.39)、(91.30±5.22)、(89.99±3.12)、(94.51±3.38)、(95.21±2.5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26±5.37)、(80.68±5.44)、(81.64±3.29)、(83.66±4.59)、(89.11±3.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SAS 评分(42.45±5.21)分、SDS 评分(41.86±5.1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3.24±6.18)、(52.86±6.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儿童遗尿症主要是由于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膀胱括约肌发育尚未完善的引起,有排尿意图时无法自动唤醒自己,长期遗尿症会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容易导致患儿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同时,尿床容易使患儿形成害羞、敏感以及自卑的性格,造成患儿的人格缺陷,因此应正确对待儿童遗尿症。3岁的正常儿童应该学会控制尿液,4 岁后不能控制尿液为遗尿症。中医认为,遗尿症是脾肾不佳的表现。小儿脾肾遗尿症,男性会阳痿,早泄;女性排卵障碍,月经不调,甚至不孕。4~10 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遗尿症容易使他们个性退缩,胆怯恐惧,有孤独症倾向[6,7]。
通常而言,<3 岁儿童尿床是正常的。有些儿童>2 岁时就可以控制白天排尿,但晚上偶尔会弄湿床。如果儿童在3 岁以后尿床≥2 次/周,父母应该保持警惕是否为遗尿症。儿童的膀胱比较小,遗尿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消失,但遗尿症不会随着儿童长大而消失;遗尿症可能与一些内脏疾病有关,所以如果儿童有这样的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另外,如果遗尿过于频繁,会对患儿的智力和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伴随着出汗、失眠以及困倦等,而且性格也容易害羞、怪异和内向。儿童尿床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睡前过量饮水。可以睡前喝一小杯水或牛奶,这有助于睡眠,但不建议睡前喝太多。晚上是肝脏和肾脏休息时间,过量饮水会增加肾脏的压力。晚上去洗手间也会影响睡眠,而儿童更容易尿床。所以睡前1 h 尽量不要喝太多水。②荷尔蒙分泌异常。人脑可以分泌一种抑制排尿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是在人睡觉时产生的,所以即使在晚上醒来也不容易尿床。但是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时,晚上没有控制排尿的能力。如果睡前不排泄尿液,晚上就很容易尿床。③遗传。遗尿症是有遗传性的。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小时候患有遗尿症,孩子尿床的可能性就会很大[8]。④膀胱很小。每个人的膀胱实际上大小不一,儿童的膀胱比成年人小,也更敏感。如果膀胱储存过多尿液,半夜膀胱收缩会导致尿失禁。⑤脑神经传导异常。身体可以感受到排尿是因为膀胱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大脑发送信号[9],脑神经的异常传递意味着大脑还没有收到信号,所以脊髓的反射中心将会自行排尿,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
本世纪初,遗尿症目前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是应用DDAVP 和遗尿报警器[10]。报警器具备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势,但是起效时间多在8 周以上,且容易打扰患儿及家长睡眠,需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在中国多数的遗尿症患儿家庭中不被接受。DDAVP 作为一线治疗药物[11],起效快,能够保证患儿夜间睡眠不被打扰,但是对于膀胱依赖型患儿疗效较差,且存在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患儿遗尿问题。生物反馈治疗在原发性遗尿症患儿中正逐渐得到应用。国内应用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经验较少[12]。目前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已有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的经验,且治疗效果不错。
综上所述,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